细数射洪姓氏,我们的祖先从哪来?

细数射洪姓氏,我们的祖先从哪来?

文字 | 文小灰

文尾附射洪境内全部姓氏列表。在今天射洪境内,保留有“金家”、“曹家岩”、“何家山”、“党家铺”等与姓氏有关的地名,而这些姓氏中具代表性的有射洪、盐亭交界处的“胥姓”,文聚一带的“谌姓”、“罗姓”,太乙的“杨姓”、“匡姓”,东岳、官升、金山的“文姓”,柳树的“皮姓”,大榆、小榆的“涂姓”,大明、明星一带的“税姓”等等。


细数射洪姓氏,我们的祖先从哪来?


仁和广生曹家岩,此地曹姓居多,故名。


射洪境内姓氏


1.

唐代之前,大姓有陈、唐、胡、白、赵等五姓。

2.

唐时,射洪有贺、高、薛等姓氏。宋代,有王、尹、皮等23姓。元代有孙、牟、赵、左等姓氏。


细数射洪姓氏,我们的祖先从哪来?


香山杨家坝,因杨姓在此聚居而得名。


宋元战争后,射洪境内人口锐减,只有一些大姓有零星的残留,土著姓氏基本消失。

3.

而从明初开始,随着第一波“湖广填四川”移民的到来,射洪境内的姓氏又开始丰富起来。

到明末时,全县有记载的姓氏已经恢复到113个。

不过好景不长,明末大乱战争不断,《县志》记载到清初时“人民流徒,十室九空”,有资料显示当时整个射洪全县的人口不超过1000人。


细数射洪姓氏,我们的祖先从哪来?


“金”家镇,原名金垣场,1924年建场,以金姓居多而得名。


《射洪乡土志 氏族·大姓》载:“顺治初中大姓赵维岳等,今则各姓户盛衰无大相远。”


4.

清初“湖广填四川”再度开启,随着数以万计的移民迁入,不同的姓氏又开始在射洪繁衍生息,其中清初新增180姓,清中新增57姓,清末新增21姓。迁入原因有避乱,奉旨迁移,经商定居,投亲落户,逃荒留居,居官未归、婚 嫁、兵卒就地置业等。


细数射洪姓氏,我们的祖先从哪来?


东岳何家坝,何姓居住较多,故名。

至此,这些移民带来了众多姓氏,构成了今天射洪姓氏的基本面。原籍主要来自湖广(湖南、湖北),其余来自陕西,甘肃,山西,江西,江苏,安徽,山东,浙江,福建,广东等省。

5.

民国时期,县中一些姓族,曾以“联宗”方式,“修家谱”,“聚姓众”,希望成为 “大姓”,但终因“联而不宗”,未能形成大姓,但各自形成院落村舍。

民国30年(1941年), 全县有自然村落院所5945处。,这些村落中很多地方的地名均与当地的姓氏有关。

6.

1982年普查,5000户至万户以上的大姓有 赵、王、李、陈、杨、何、唐、罗、胡、张、黄、陶、任、刘等。

全县共计310个姓氏,来找找你家的姓吧。


按笔划顺序为: 丁、乜、刁、于、万、马、卫山、门、仁、王、孔、毛、邓、方、尤、尹、文、 井、勾、牛、卞、支、丰、户、元、亢、韦、云、冯、皮、包、石、宁、田、甘、叶、 龙、冉、旦、兰、白、付、刘、古、申、司、左、代、未、史、邝、卢、艾、母、孙 朱、羊、吕、庄、齐、任、牟、安、成、伍、江、乔、向、杜′师、阮、吉、米、华、 毕、全、伏、阳、仲、邢、曲、关、巩、伊、许、再、佐、汲、严、匡、李、吴、陈、 邹、何、汪、宋、冷、佘、邱、况、但、沈、余、庞、豆、谷、邵、牢、车、闵、巫、 寿、阿、祁、苏、林、和、郎、罗、周、金、孟、岳、易、尚、范、郑、宗、鄢、居、 青、张、国、卓、屈、幸、季、武、炉、官、柘、苟、欧、英、禹、昝、段、胡、柯、 胥、赵、姜、査、施、贺、俞、祝、科、符、荣、冠、哈、秋、费、胜、封、柳、郗、 宫、苗、闻、奉、洪、信、邬、骆、闺、柏、荀、姚、侯、浦、秦、郭、聂、晏、谈、 袁、股、夏、陶、卿、耿、倪、徐、顾、阎、涂、梁、敖、陆、贾、党、时、翁、柴、 席、茶、唐、茂、桃、汤、杨、项、钟、莫、高、姬、曹、戚、崔、常、梅、游、赖、康、庹、程、扈、盛、寇、淳、章、雪、谌、萧、斩、谢、黄、喻、彭、覃、曾、童、湛 税、温、雄、雷、舒、尊、景、焦、棐、钦、傅、龚、晶、葛、董、路、敬、简、解、 窦、勤、楚、臧、靳、献、蒙、詹、阙、端、瑞、管、蒲、谭、廖、熊、樊、黎、翟、 谯、裴、银、蒋、鲁、蔡、漆、潘、滕、颜、慕、模、钱、霍、穆、饶、衡、鲍、韩、 薛、寒、鞠、戴、魏和复姓欧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