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敗滑鐵盧:地質學家稱拿破崙不是敗於大雨,而是亞洲火山噴發

兵敗滑鐵盧:地質學家稱拿破崙不是敗於大雨,而是亞洲火山噴發

拿破崙在1815年6月在比利時滑鐵盧的戰場兵敗。

法國軍隊對傾盆大雨和厚厚的淤泥沒有做好任何準備,歷史學家認為,這些惡劣的天氣條件在拿破崙的失敗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這些天氣條件,很有可能是由坦博拉火山的災難性噴發引起的。

兵敗滑鐵盧:地質學家稱拿破崙不是敗於大雨,而是亞洲火山噴發

坦博拉火山,印度尼西亞語作Gunung Tambora。 印度尼西亞松巴哇(Sumbawa)島北岸的休眠火山,原高4100米,1815年猛烈爆發時,山頂被削去大部分,現在只剩2851米。坦博拉火山噴發在1815年4月10日達到高潮。

兵敗滑鐵盧:地質學家稱拿破崙不是敗於大雨,而是亞洲火山噴發

這是有記錄以來最強烈的火山噴發之一。它造成了10萬人死亡,大量的火山灰噴射到了43公里高的大氣層,籠罩著整個世界,奪走了那一年的夏天。來自火山塵埃的微小顆粒——尤其是二氧化硫——阻擋了來自太陽的光線,導致了北半球的短期變冷。寒冷的天氣使全球農作物歉收,許多人在火山爆發後的一年裡死於飢餓或寒冷。

按道理說,在滑鐵盧戰役爆發的時候,火山噴發的二氧化硫是不會到達歐洲的。但是,最近根據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科學家Matthew Genge的說法,在火山爆發僅僅兩個月後,這種噴發的影響可以到達比利時。

兵敗滑鐵盧:地質學家稱拿破崙不是敗於大雨,而是亞洲火山噴發

他發現,帶電的火山灰可以在50公里的高空,短路”電離層,從而引發雲的形成,從而導致降雨異常高。“以前,地質學家認為火山灰會被困在低層大氣中,”Genge說。“然而,我的研究表明,火山灰可以通過電力進入高層大氣。”Genge進行了一系列的計算機模擬,表明靜電懸浮可以將500納米(0.0005毫米)的火山微粒抬升到100公里的高度,這些微粒可以向大氣中排放電荷,從而對雲的形成產生影響,進而影響全球的天氣。

兵敗滑鐵盧:地質學家稱拿破崙不是敗於大雨,而是亞洲火山噴發

還有一些這樣的例子:1883年8月,克拉科夫火山爆發,全球氣溫下降。在火山爆發後,夜光雲的出現增加了,這種雲可以在電離層中形成。1991年菲律賓皮納圖博火山爆發後電離層也發生了擾動。

雨果在他的小說悲慘世界中談到滑鐵盧戰役時說:“一個不尋常的烏雲密佈的天空足以導致一個世界的崩潰。”現在我們發現,原來是遠在半個地球之外的坦博拉火山噴發擊敗了拿破崙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