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旧房改造,致永定两邻居纷争四年,咋办?

一次旧房改造,致永定两邻居纷争四年,咋办?

邻里间有点小纠纷本属正常,很多时候就是一个小误会,双方之间只要退让一步也就过去了。

然而永定有这么两家人,本是世代邻居,关系和和睦睦,却因为旧房改建导致两家势不两立,挥拳相向。

一次旧房改造,致永定两邻居纷争四年,咋办?

近日,永定法院调解了一起因为房屋改建引起的纠纷,承办法官善用“六尺巷”的典故,诉之以法,晓之以情,让原本反目成仇的两家人最终握手言和。

一次旧房改造,致永定两邻居纷争四年,咋办?一次旧房改造,致永定两邻居纷争四年,咋办?
一次旧房改造,致永定两邻居纷争四年,咋办?

一次旧房改建,致两家矛盾纠纷长四年

苏某文与苏某柱两家原是世代相邻。但这本应互帮互助的街坊邻里却因为旧屋改建导致纠纷不断。2016年,两家在永定国土局和当地村委会的调解下达成了《调解协议书》。但是苏某柱在建房过程中却没有完全按照调解协议书的内容进行施工,同时他也拒绝了苏某文700元的补偿款。

一次旧房改造,致永定两邻居纷争四年,咋办?

一气之下,苏某文的父亲苏某华、弟弟苏某某自行组织人员对苏某柱未按协议履行的部分进行强拆,双方发生剧烈肢体冲突,造成多人受伤,涉嫌刑事犯罪。苏某文的弟弟苏某某也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并赔偿苏某柱一家各项损失36248.42元。

一次旧房改造,致永定两邻居纷争四年,咋办?

2018年2月1日、7月18日,苏某文与苏某柱又分别因物权纠纷、财产损害纠纷诉至永定法院。

2019年1月2日,苏某柱向永定法院起诉苏某文,要求苏某文向苏某柱赔偿损坏房屋的损失10120元。至此,两家因建房造成的矛盾纠纷已长达4年之久,两家的关系也已到了水火不容、势不两立的严重对立状态。

一次旧房改造,致永定两邻居纷争四年,咋办?一次旧房改造,致永定两邻居纷争四年,咋办?

细翻卷宗,多方走访,组织调解

承办法官陈红军意识到此案的特殊性:此案积怨已久,若不妥善处理,后续将导致当事人双方子孙后代的矛盾升级。陈红军经多方走访,了解到原本两家是世代相邻,曾经也是互帮互助。苏某柱用于建房的其中一部分土地原是苏某文家置换给他的。

基于此,坚定了陈红军组织双方调解的想法。他一边仔细翻阅卷宗,一边认真听取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建议。

一次旧房改造,致永定两邻居纷争四年,咋办?

双方意见分歧大,调解工作一波三折

然而,调解工作一开始并不顺利,因对赔偿数额分歧较大,双方各执一词,谁也不肯让步,这让调解工作陷入了僵局,陈红军不禁皱起了眉头。

一次旧房改造,致永定两邻居纷争四年,咋办?

陈红军法官组织当事人双方调解

“你家的房子要不是我家的地置换给你,你们能建起这房子吗?做人要懂得感恩。”苏某文越说越激动,坚决不同意赔偿。而苏某柱更是情绪激动地表示自己虽然违反了建房调解协议,苏某文也无权拆除,要拆除也是相关执法部门来拆除,苏某文必须赔偿他的损失。

一次旧房改造,致永定两邻居纷争四年,咋办?

巧用“六尺巷”化解矛盾

双方各持己见,谁也不肯退步,但这并未让陈红军就此止步。在进一步核实了案情,掌握纠纷的症结后,陈红军脑中形成了一个调解的方案。

陈红军法官先从法律的角度,对《民法通则》《物权法》等有关法律规定进行讲解,然后通过“诉之以法,晓之以德、讲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调解方法,给两家人讲了一个发生清代的“六尺巷”的故事,以古喻今,让两家人明白邻里和睦、互帮互助的重要性并规劝双方要邻里友好相处、换位思考做些让步。

一次旧房改造,致永定两邻居纷争四年,咋办?

在陈红军的耐心讲解及开导下,苏某柱想起当年自己第一次建房子时,苏某文一家在自家建房紧张的时候经常过来搭把手,自己却先违反了双方协议。苏某文也想起在没有建房纠纷的时候,两家人其乐融融的场景。两家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互相赔礼道歉,并达成协议。苏某文支付苏某柱房屋损失款2500元,并且双方及其家人不再就本案纠纷另行主张权利。

一次旧房改造,致永定两邻居纷争四年,咋办?
一次旧房改造,致永定两邻居纷争四年,咋办?

调解成功后,当事人向陈红军法官表示感谢

看着双方在调解协议上签字,破碎的邻里关系得到修复,承办法官陈红军终于松了口气,这件历经四年的邻里建房纠纷几经波折后终于画上圆满的句号。

一次旧房改造,致永定两邻居纷争四年,咋办?
一次旧房改造,致永定两邻居纷争四年,咋办?

法官说理

俗话说:“远水难解近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遇到问题要互谅互让,切勿因为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宽容是一种美德,古人都能做到“让一让,六尺巷”,如今的我们更要以和为贵、互谅互让。

“六尺巷”典故

一次旧房改造,致永定两邻居纷争四年,咋办?

清康熙年间,张英担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老家桐城的官邸与吴家为邻,两家院落之间有条巷子,供双方出入使用。后来吴家要建新房,想占这条路,张家人不同意。双方争执不下,将官司打到当地县衙。县官考虑到两家人都是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这时,张家人一气之下写封加急信送给张英,要求他出面解决。张英看了信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他在给家里的回信中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罢,明白其中含义,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

一次旧房改造,致永定两邻居纷争四年,咋办?


➤上杭叔侄因地反目,最终会如何?

➤宪法朗读者——长汀馆前司法所长魏立,一起听听她说了啥

➤先过户再支付还是先支付再过户?有人因这个闹上法庭…

➤一起来看这部小动画,争做文明龙岩人!

➤丈夫身体残疾,妻子就可以随意动其社保卡?

邮箱

稿件请投至邮箱:

[email protected]

小贴士:

龙岩的市民朋友们,

有法律难题记得拨打免费法律服务热线“12348”

线下免费咨询律师预约服务电话: 0597——280062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