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付金100%上交央行,躺著賺錢的日子結束了!

開年首月,對於第三方支付機構來說,備付金無疑是關注度最高的話題。1月14日,備付金交存大限來臨,現在要百分百上存央行,中間不再存在利息,

這也意味著機構靠資金沉澱“躺著賺錢”的時代終結。

備付金100%上交央行,躺著賺錢的日子結束了!

不知道大家對備付金是否瞭解,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網上購物,消費者要預先支付貨款,這筆錢將放在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機構賬戶上,等到收貨確認後支付寶把款項匯給商家。這筆預付款項就是所謂的“備付金”。


而在網絡支付行業剛剛盛行的這段時間裡,備付金讓許多企業“躺著賺錢”,甚至許多小型的第三方支付企業靠著備用金的利息收入來進行提振業績,維持生計!這個本質上是客戶充值後未進行交易的資金,也就是沉澱在支付機構賬戶內的資金。


備付金100%上交央行,躺著賺錢的日子結束了!



這些資金所有權屬於客戶,但實際操作中,控制權包括利息受益均屬於支付機構,挪用備付金進行資金週轉、風險投資、賺取利差等成為行業“共識”,甚至捲款跑路事件時有發生。

備付金100%上交央行,躺著賺錢的日子結束了!


其實國家對備付金的調控從2017年1月就開始了,只是這個過程變緩了些,從20%到50%,最終目的還是為了百分百交存,現在算是實現了他的最終目的。而備付金全部交存以後,也不會有利息產生了。


備付金集中管理,可以避免很多風險,首先是支付機構將不能隨便使用備付金,其次支付機構隨意佔用客戶資金購買高風險理財產品,這屬於違規行為。

備付金100%上交央行,躺著賺錢的日子結束了!


央行對支付機構備付金實行集中存管,核心目的在於打破支付機構“吃利差”的盈利模式,防止挪用客戶備付金和變相開展跨行清算業務,防範金融風險,引導支付機構迴歸提供小額、快捷、便民小微支付服務的宗旨。

備付金100%上交央行,躺著賺錢的日子結束了!

對於第三方機構來說,顯而易見的是會失去一筆利息收益。支付機構未來收入的調整勢在必行,盈利能力不強的中小支付機構可能會面臨較大的經營壓力。

單就央行加強備付金管理的影響來看,支付寶和微信等受影響會相對較小,而中小型支付機構隨著利差模式的終結盈利或難以為繼,洗牌進程可能加快。


備付金100%上交央行,躺著賺錢的日子結束了!



靠吃利息這塊蛋糕的第三方支付機構,現在要開始哭了,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利息沒有了,躺著發財的日子真是徹底走到盡頭了!對於許多小型的第三方支付平臺企業來說簡直就是滅頂之災,而對於消費者個人來說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