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喀则等你来

日喀则的每一天,都是澄蓝的天,白白的云。高耸的雪山隔开了尘世的距离,群峰,连绵又连绵,遥远又遥远。后藏的神秘与生俱来,她身上那些令我们着迷、敬畏和向往的东西,都是大自然的演绎和历史的发酵,闭上眼,在这离天堂最近的地方,将心贴在高原大地上,你就能聆听雪山的心跳。和日喀则的相遇,不曾留意却刻骨铭心。缘起,用心感受,你带走的就是阳光、蓝天、草地和湖水。

日喀则等你来

日喀则

又是候鸟迁徙的季节,在喜马拉雅北麊,群山连着群山,大地连着苍穹。狂风呼啸着吹过山岭,欧亚大陆的干冷空气和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在这里交汇。

日喀则等你来

日喀则湿地

后藏,神在天上

生活在都市里的我们,很难看到变幻的天空,也很难从天空感悟人与自然的关系。

从物理上我们知道天之蔚蓝是因为阳光六色光谱的蓝光,经过大气层的扩散而呈现出蓝色。但高原的先民可比这么看,他们看到的天空的众神的居所,吐蕃第一代赞普聂赤赞普就是顺着光绳从天空下到凡间,最后又攀着光绳离开人间重返天庭,直到第八代赞普止贡赞普砍断光绳,决斗而死,这才让天神从此留在凡间。

要说与天最近的地方,无疑是这后藏的珠穆朗玛峰。珠峰的美不只是在日照金顶,更有夜晚灿烂的星河。仰望星空,星星自东向西在开幕移动,你能真切感受到地球的旋转,由此,在黑黑的夜里,你也能分辨方位,当你凝视一颗闪亮的星星,如果这颗星在上升,那么你面对的就是东方,反之,则是西方。当然,在晴朗的夜里还是月亮,同样是因为高度,更兼藏传佛教的文化侵染,这里的月亮是最美的月亮,这里的月光是最美月光,在一首藏族情歌中这样唱道:“在那高山顶上,月光连接经幡,不知谁来连接,我已累流满面。”

后藏,世界屋脊的屋脊,看着脚下,你就是天空,抬头仰望,神就在天上。

在这里,你会感受到日月星辰,苍穹大地,与你的呼吸息息相关,在这里,你也能理解到藏族千百年来对自然的敬畏,世间万物皆有寓意:天空是云行之路、天神之路;大地是藏金之处、宝藏之主;太阳是时间之睛、万光之主;月亮是夜之主、睡莲亲.......

日喀则等你来

扎什伦布寺

后藏,真正西藏

候鸟向南,翻越喜马拉雅,是为了寻找生命的住所。佛教向北,翻越喜马拉雅,是为了传播文化的种子。日喀则,在历史长河中就处于一种文化交汇和传播的重要位置。

1000多年前,来自印度的莲花生大师在日喀则讲经法时曾预言,藏地的第一中心在拉萨,但第二中心就在日喀则。果然,14世纪中叶,帕竹王朝取代萨迦王朝后,就把政治中心从夏鲁迁到了日喀则,再往后就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日喀则市历代班禅领地,扎什轮布寺成为班禅住地。

其实,早在莲花生大师预言之前,日喀则就出现了两位对西藏影响深远的大人物,一位是尊者米热巴,当然,他的出生地并不是日喀则,但他的修行处和主要事迹都是在后藏地区。他在后藏的山野岩洞中苦修,饿了就吃荨麻叶,最终修成正果,还被后世民间演绎了一出在冈底斯山东与苯教大师斗法,乘着清晨第一缕阳光瞬间到达山顶的神话故事。而他入灭后的遗物—一片布和一块糖,被人们用小刀分割成了无数碎片,广布众生,将佛法传播到雪域大地。

另一个在藏地人人皆知的大人物就是日喀则土生土长的藏戏之神唐东杰布,从古到今,凡是在演藏戏的地方,总会在戏场供奉唐东杰布的塑像或画像。唐东杰布除了创造了藏戏,还是密宗大成就者和剑桥大师,一生主持修建各类桥梁无数,造福藏族百姓。

日喀则等你来

经幡

后藏,精神力量

从拉萨西区日喀则,必然会经过江孜。车过宗山古堡时,必然会经过江孜。车过宗山古堡时,我第一次走进了这个电影《红河谷》的故事发生地。隔着大片绿油油的青稞田,宗山古堡矗立在远处山顶上,很像布达拉宫,但没有那么宏大雄伟,像一位老者,慈祥而温和地注视着脚下的大地,绿了又黄,黄了又绿。战争好像从未发生,更很难想象这么一座孤立无援的城堡能挡住侵略者战争闹剧式的收场。当年英军用枪炮打通江孜门户后,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拉萨,可发现自己并没有给当地带来任何影响,藏族人民任然过着自己的生活,寺庙依旧诵经,人们依旧朝拜,甚至无视英军的存在。

日喀则等你来

江孜宗山古堡

在拉萨百无聊赖的英军最终不得不灰溜溜撤离,临走前,一位活佛送了一枚小小的金佛给英军指挥荣赫鹏,说这枚金佛象征着西藏的美好。撤离前,荣赫鹏爬上一座山峰,看着眼前美丽的圣城,突然间感觉到自己的渺小,领悟到了活佛的话,也意识到自己永远不可能征服西藏,感到一股巨大的力量触动了他的内心,让他从此不再产生坏的念头,自己也不会再成为任何人的敌人。此后他不再热衷战争,临死之前,手中仍紧握这枚金佛,忏悔过去的罪恶。

日喀则等你来

日喀则美景

精神是不可征服的,苍穹之下,宗山之巅,古堡依然屹立。不远处的白居寺,吉祥多门塔塔瓶中部佛殿四方门楣上,3米多宽的慧眼,静静地洞察着世事变幻,日出日落。

日喀则等你来

日喀则市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