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電影是電影,而非傳統電影,取決於其獨立精神和全新價值

作者 \ 王昊楠

2016年10月,一部由中文在線公司授權、海潤影業製作的網絡大電影《詭案組之魔影殺手》在愛奇藝獨家上線。隨後該小說作者王普寧稱自己只授權了中文在線公司電影改編權,而非網絡電影改編權,將三家公司上訴至法院,要求三被告致歉並賠款52萬元人民幣。

網絡電影是電影,而非傳統電影,取決於其獨立精神和全新價值

(《詭案組之魔影殺手》海報)

北京東城區人民法院於2018年1月10日判決王普寧敗訴,王普寧不滿判決結果繼續將案件上訴到中國知識產權法院。2018年4月16日,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判決王普寧二審敗訴。法庭認為,王普寧並未在合同中明確規定“電影”這一定義的所指,按照《著作權法》判斷,網絡電影屬於電影的一種,因此王普寧的網絡電影改編權和設置權已經全權移交給中文在線公司。

網絡電影是電影,而非傳統電影,取決於其獨立精神和全新價值

網絡電影是電影,而非傳統電影,取決於其獨立精神和全新價值

儘管法律已經給出了明確的定義,但實際情況似乎遠不這麼簡單。網絡時代繁榮的表象下其實仍然是一團亂麻。在現階段,網絡電影和電影並不能完全劃上等號。

2000年,在我國臺灣地區第一部網絡電影《175度色盲》誕生了。在摸爬滾打將近10年後,網絡電影終於趕上了網生代的浪潮,在2010年走上了商業化的道路。對於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而言,螃蟹該怎麼吃誰也不知道,全靠摸石頭過河式的探索。市場不規範,加之沒有明確的法律條文規定,蹭IP鑽空子的現象比比皆是。

一方面,2010年出臺的《著作法》裡,沒有對網絡電影等一系列網絡文化產物進行明確的界定。而恰好在這部《著作法》出臺之後,網絡電影市場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另一方面,網絡電影內容的管理和傳統院線電影的管理被劃分為兩個不同的業務主管部門。而正是這一客觀原因,使得網絡電影很難在製作標準和審查力度上與院線電影完全統一。現有的傳統院線電影監管模式,要走相當長的審批環節,需要大量的時間、人力和技術支持。而網絡電影成為爆款,靠的就是其在變現能力上出色的特點。小公司可以通過網絡大電影的方式出品,一方面省去大量的審批流程,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技術需求,從而達成保底獲利,快速變現的效果。而院線電影,在中國已經有了較長的發展時間,也形成了相對完善的監管體系和製作流程。而單單從屬性上去把電影定義為攝製在一定介質上的一系列畫面,明顯忽視了網絡電影和院線電影在市場訴求上的巨大差異。

實際上網絡電影產業在經歷這些年的發展後,已經形成了不可逆的態勢。現階段網絡環境下快餐化的消費特點,使得從微電影中衍生的網絡大電影有了巨大的商業潛力。網絡電影所具有的成本相對較低、製作週期較短的特點,吸引了大批的商業注資,國內許多製作傳統院線電影的大廠也開始投入網絡電影的生產中。這場官司的勝負相較之並不重要,

而背後這股網絡電影市場發展的大潮才是真正不能忽視的力量。

而對於IP的持有者而言,“王普寧版權糾紛案”無疑是一個極好的提醒。王普寧在2010年和中文在線簽訂IP改編權合同時,收到發展的歷史的客觀限制,導致對IP價值和未來IP貨幣化實現的渠道缺乏正確的估計。換句話說,2010年時的王普寧,乃至是當時的中國社會,在IP價值的估計上都缺乏經驗。今年兩會上,馬化騰作為人大代表接受採訪時,就提到了IP價值被低估的問題。“IP的價值,我覺得過去被低估了,這也是我們為什麼特別重視IP的發掘和培養,甚至會去購買一些好的IP。中國在這方面越來越有優勢。”對於IP持有者而言,緊跟時代,認清自己IP的價值已經成為迫在眉睫利益相關的需求。

網絡電影是電影,而非傳統電影,取決於其獨立精神和全新價值

(馬化騰在兩會上接受記者採訪)

同時在合同簽訂的細節上,網絡IP的所有者們也能從“王普寧版權糾紛案”中得到一定的經驗。國外也有過類似的案例。2013年12月11日,正值《霍比特人:史矛革之戰》即將在北美上映之際,韋恩斯坦兄弟向華納兄弟和新線公司發起了訴訟,要求兩家公司為《霍比特人》的續集版權支付7500萬美元的賠償金。原因是在1998年雙方簽訂合同時,沒有明確規定《霍比特人》要改編為幾部電影。華納和新線公司鑽了其中的空子,將《霍比特人》一部變三部,並且依靠合同中的條文,拒絕向韋恩斯坦兄弟支付《霍比特人》系列電影后兩部的票房分紅。

網絡電影是電影,而非傳統電影,取決於其獨立精神和全新價值

(《霍比特人:史矛革之戰》海報)

對於IP的持有者而言,其實類似於“王普寧版權糾紛案”這樣的問題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只需在合同中做出儘可能詳盡的相關限制即可。即使不能充分預測到未來產業發展的動態,也能依靠這樣的方法,避免產業變動造成自己的損失。

回顧不久前終審完畢的“王普寧版權糾紛案”,某種意義上而言關於網絡電影是不是電影的論斷其實並不重要。毋庸置疑,網絡電影必然是電影,但它絕不是傳統電影,因為它具備獨立的屬性和全新的價值。作為廣大網絡電影的從業者而言,何必去“假借”電影來提升自我的認同感和價值感呢?這樣會讓我們恰恰忽略了網絡電影獨立存在所具備的不可替代的獨立價值。網絡電影市場從形成獨特的商業模式到歷經變革和發展到現在,短短經歷了4年的時間。在這4年的時間裡,市場經歷了人才的迭代和題材類型的變化,但始終不變的是大家對於內容的獨立表達和情感的獨立抒發的堅守。“王普寧版權糾紛案”讓我們看到了網絡電影和網絡電影市場正在逐步被認可和接受,網絡電影以其獨特的特點所帶來了IP貨幣化能力也逐漸形成。

在這樣高速發展的階段,我們更應該看到網絡電影區別於傳統電影所存在的價值和意義:豐富和滿足觀眾在視頻網站對於電影類消費的時效性和內容的需求。以及網絡電影人憑藉著對電影的執著和喜好,所具備的“用相對較少成本拍攝出具備院線水準電影作品”網絡電影奉獻精神。

總而言之,“王普寧版權糾紛案”讓我們要懂得更好的理解市場未來發展的趨勢和方向,也讓我們在法律的範圍內總結一些經驗更好的保障自我的權益價值。更重要的是,在快速發展的時期和階段,更好的去保護網絡電影所應該具備的獨立屬性和全新價值。

美編 | 於秋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