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掀起顛覆建築業的浪潮!

AI的覆蓋面有多可怕?

看看你的手邊

手機、電腦、音響甚至是一隻筆

都可能蘊含AI的力量

悄悄告訴你

你住的房子可能也是AI“加工的”

AI+建築業的力量遠超你得想象!

AI,掀起颠覆建筑业的浪潮!

2018年12月20日,“2019數字中國創新大賽啟動新聞發佈會”在京召開,大賽正式啟動。2019年1月10日,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方向首批兩道賽題全面上線,其中人工智能方向賽題《智能盤點—鋼筋數量AI識別》尤其引人注目。

這是關於建築行業的一道題,涉及到施工工地的一個常規作業——數鋼筋。眾所周知,目前鋼筋運輸車輛進入工地後,驗收直條一般都是採用人工計數的方式,由項目部材料員、勞務隊材料員、供貨方三方挨捆清點數量,過程繁瑣,消耗人力,且經常反覆校對,一般數完一車鋼筋要近半小時,一次進場多車清點就要好幾個小時。

這樣一個看上去非常傳統和簡單的工作,如何考驗創新?妙在何處?《智能盤點—鋼筋數量AI識別》賽題出題方——全球領先的數字建築平臺服務商廣聯達高級副總裁劉謙接受了採訪。他表示,在工地現場,對鋼筋的驗收和管理其實是一個非常大的痛點和難點,而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有望解決這個問題。

AI,掀起颠覆建筑业的浪潮!

圖 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 劉謙

這是一次“手工勞作”與“AI技術”的歷史性碰撞

“2017年建築業的總產值超過21萬億。作為主材的鋼筋在其中的用料及所佔的造價,基本上在20%-30%,差不多是幾萬億的用量。”劉謙告訴記者,數鋼筋看似是工地上非常末端的一個動作,但對於整個建築的施工過程和管理非常關鍵。

我們都知道,建築施工的管理鏈條比較複雜,涉及甲方、總包、供應商、勞務分包、專業分包等各利益方,層層劃分導致上下游的信息難以真實對稱,鋼筋點驗涉及到成本、質量、進度、責任,在主觀上很難真正分得非常清楚。客觀上來看,工地現場條件簡陋、環境較差、鋼筋混裝、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等,加之大體量、多批次的集中進場,靠人工點驗很容易出現錯漏,在工作任務繁重、天氣環境不好等情況下,甚至會有不清點的情況。建築業這麼大的工程體量,如在主材管理出現問題,損失的不單單是規模可觀的成本,甚至會有質量、安全等更嚴重的風險。

人工智能技術有望解決這個難題。劉謙告訴記者,此次數字中國創新大賽以“智能盤點—鋼筋數量AI識別”為題,正是針對這個痛點。題目看似簡單,但技術難度其實很高,將全面考驗參賽選手綜合運用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技術的能力,以及針對特定領域的任務(如鋼筋類密集小物體檢測),進行模型優化的能力。例如解決思路可以是“手機拍照→目標檢測計數→人工修改少量誤檢”。

“AI識別鋼筋數量”是人工智能、數字技術在工地現場的一個非常普遍卻能大幅提高勞動效率和真實度的應用場景。試想一下,鋼筋進場,地磅稱重,人工智能識別種類、數量、粗細等,可以得出鋼筋的真實用量和用料,實現精細化管理。既快速高效,又能將建築施工人員從這項枯燥繁重且無技術含量的工作中解脫出來,大幅提升建築行業關鍵物料的進場效率和盤點準確性。此外,相關算法還可以推廣應用到建築業的很多場景,如扣件、鋼板、鋼管、料堆等各種材料的盤點,想象空間很大。

從數鋼筋問題入手,雖然看上去是一件小事情,但更深層次上,解決了工地現場粗放性驗收和管理的問題,甚至可以和整個項目管理形成良性閉環,讓工程質量更有保障。

數字化生產力平臺+精益建造

凝聚數字建築要義

“AI識別鋼筋數量”只是建築行業數字化的一個縮影。隨著數字中國戰略全面升溫,數字技術帶給建築業的改變也將是革命性的。

我國建築行業的從業人員差不多有1個億左右,大概包括5000多萬的專業人才和約5000多萬的農民工。這個人數基本等同於越南的全國人口數了。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建築業在數字中國時代,面臨著數字化轉型升級的迫切需求。

“2000年左右,大家都在提數字地球,當時比較偏重於空間對象。如今我們提數字中國,不僅有空間對象的概念,更重要的是,用數字化的方式完成產業的升級。”劉謙提出,過去我們比較聚焦單一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如BIM,如今廣聯達重點佈局“數字建築”,則更傾向於建築全生命週期的管理乃至產業平臺化、生態化的運行。

“數字建築”更重要的是推動建築產業轉型升級。對此,可以從2個方面來理解。

一是搭建數字化生產力平臺劉謙表示,在推動建築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光依靠BIM來承載是不夠的,我們需要的是將BIM與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結合,打造生產力升級的數字化平臺,才幫助我們在行業中實現技術的落地和產業的升級。

“過去的建築行業比較離散,生產過程不連續,信息也不連續,很多企業都是靠信息不對稱來吃飯,但著眼未來,再想要依靠信息不對稱來獲益肯定是行不通的”。

劉謙強調,隨著互聯網、數字技術在建築領域的不斷應用,我們有望搭建起數字建築平臺,其重點在於提升生產力改變生產關係,將科技的力量覆蓋到建築工程項目全流程,並連接產業上下游,最終實現建築產業質的飛越。

二是踐行精益建造管理理念。劉謙指出,這個行業需要向工業領域看齊,真正從粗放走向精細化。生產過程和建造過程,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構件,都分毫不差。廣聯達在建築領域提出“精益建造”理念,與“精益生產”對標,讓建築產品也可以流水線生產,用規模化的方式滿足個性化的定製需求,並擁有工業級品質。

劉謙說,廣聯達對未來建築業場景的期許是實現“崗位-項目-企業-行業”全面數字化、在線化、智能化,讓新設計、新建造、新運維成為日常。

以賽促創,搭建“IT+建築”產業鏈生態

“行業大賽一般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科技應用大賽,一類是技術創新大賽。”劉謙告訴記者,過去10年廣聯達參加或主導了行業裡的多場賽事,如算量軟件應用大賽、項目管理沙盤大賽等。相比較來說,過去更傾向於以賽促用、以賽促學、以賽促教,此次數字中國創新大賽則更傾向於以賽促創,將非常好地解決人才彙集的問題,匯聚高端人才和創新力量。

據瞭解,此次2019數字中國創新大賽,主要聚焦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三大方面。此番廣聯達所出的賽題,正聚焦當前最熱門的人工智能(AI)應用。

而在人工智能方面,廣聯達也已取得了一些突破。如工程量計算,就實現了快速圖紙識別。劉謙指出,當前工程量計算,常常需要直面兩個問題,一是識別圖紙,二是針對圖紙識別的模型自動計算。這種情況下,一般要重新建模,過程非常漫長。而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則可以實現基於圖紙的快速識別,目前識別效率已經達到了95%以上,大大提高了作業效率。除此之外,譬如智能結構規劃、智能排程、施工安全預警、施工進度管理等結合人工智能的現實應用都已逐步落地;而光照分析、能耗管理、設備智能運維等也已在實體建築上得以應用。

“AI與建築的融合不是一家之事,建築業數字化升級更不是一家之事,它需要整個行業來一起發力,共同搭建IT生態圈、建築產業鏈生態圈。”劉謙告訴記者。

其坦言,這在一過程中,廣聯達希望與更多合作伙伴一起,建立行業生態系統,通過自身項目、營銷渠道、核心技術或標準、產品方法論、品牌、資本等,為IT或建築領域的生態鏈企業賦能。廣聯達還希望通過數字建築平臺,將與政府、物業、建設方、中介、金融、施工方、設計院、院校、設材廠商等的單點連接,演變為平臺上各參與方的相互連接。

而這種建築產業生態鏈的構建,更多的還需要創新人才的聚合。劉謙指出,這種創新大賽的方式非常好的解決了人才彙集的問題,解決了構建建築生態圈所面臨的知識匯聚和創新匯聚的問題。“此次創新大賽是星星之火,是代表未來的種子和希望,”其表示,不管最後是否獲獎,所有參與的人和團隊,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創新源泉,他們將構成未來建築領域產業鏈建設的最好的夥伴和戰友,助力整個行業轉型升級。

AI,掀起颠覆建筑业的浪潮!

官方網址

http://www.dcic-china.com/

官方競賽平臺

Data Fountain

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