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一個好的工作環境?

如何選擇一個好的工作環境?

個人建議會按“符合趨勢”、“好行業”、“好公司”、“好崗位”、“結合個人特點”順序來擇業,這個順序至少會符合“順勢而為”、“李斯的老鼠米缸理論”、“君子不往眾爭之地、不立危牆之下”、“與優秀人才共舞”等等理念吧,調侃的話就到這了,迴歸到主題“如何選擇一個好的工作環境”個人認為的就是對工作環境因素進行分析!

對於環境因素有一句話的描述:不受控制,又受影響!這個環境因素通常有外部因素內部因素。

外部環境因素

如何選擇一個好的工作環境?

對於外部環境的分析,我們通常會使用PEST工具從政治(Politic)、經濟(Economic)、社會(Social)、技術(Technology)4個大的維度進行分析。

分析的具體內容有:

如何選擇一個好的工作環境?

此處引用易觀智庫在2015年對個人雲做的PEST分析,供參考:

如何選擇一個好的工作環境?

https://www.useit.com.cn/thread-10670-1-1.html

如上所述通過PEST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某個行業、某個公司所處的環境是“上升趨勢”還是“下降趨勢”、是“利好”還是“利差”等等。

內部環境因素

如果選定了一個目標對象公司,我們又怎麼去分析它呢?可以通過以下幾個因素分析:

  1. 組織文化、結構和治理:例如包括願景、使命、價值觀、信念、文化規範、領導風格、等級制度和職權關係、組織風格、道德和行為規範。
  2. 設施和資源的地理分佈。例如包括工廠位置、虛擬團隊、共享系統和雲計算。
  3. 基礎設施。例如包括現有設施、設備、組織通訊渠道、信息技術硬件、可用性和功能。
  4. 信息技術軟件。例如包括進度計劃軟件工具、配置管理系統、進入其他在線自動化系統的網絡
  5. 界面和工作授權系統
  6. 資源可用性。例如包括合同和採購制約因素、獲得批准的供應商和分包商以及合作協議。
  7. 員工能力。例如包括現有人力資源的專業知識、技能、能力和特定知識。

不知道小夥伴們看到上面的條目是不是有點懵:)一般人找個工作怎麼會考慮這麼全,很多時候都是靠招聘網站的信息、獵頭的推薦、面試交流的情況、談定的薪資福利狀況就OK了,就可以搞定了嘛。

這裡就要隆重推薦《增長的本質》中的觀點:經濟的增長源於秩序的增長!這個觀點同樣可以作用於企業:企業的增長來源於內部秩序的增長!所以對企業的考察,可以從上面列出的7項內部環境因素入手,分析其運作的秩序狀況。

下面淺談一下上面的7個因素,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留言繼續交流:

  1. 組織文化、結構和治理:一般而言在這一方面大公司做得都很好,特別要注意的是中小規模的公司。簡單的道理:小公司的目標都是成長為大公司,而大公司之所以成為大公司必定有其自身的優勢!嘿嘿,千萬別被“小公司靈活性、挑戰性”的說辭給迷惑了,說白了大部分情況是“亂”、“領導太隨性沒規矩”等等,這是最真實現狀,當然也有很多優秀的小而美的公司,進門就可以感受到熱情、禮貌、相互尊敬又有激情的工作氛圍。
  2. 設施和資源的地理分佈:現在2B業務比較熱,很多都是駐地開發的項目,這一點是要注意的,可能入職後你回去異地長期獨立辦公,接受異地管理。那麼就要特別關注一下異地辦公的待遇、福利、組織管理方式,不要被一句“我們很靈活很人性”給打發了,因為這句話的背後含義可能是“沒有章程”,到時只能嘿嘿嘿了......
  3. 基礎設施
    :好吧,搞AI的同學要特別關注一下了,因為好多時候“沒有數據”、“也沒有足夠多的GPU服務器”,進來後就是“螺螄殼裡做道場”了,就問你尷尬不尷尬,如果做不出來,只有一個原因“能力不行”,又嘿嘿了吧。
  4. 信息技術軟件:工作IT系統還是需要關注一下的,否則很多流程需要手工處理,意味著很多過程會有各種人為、不確定因素干擾,嚴重影響工作效率及心情。大的平臺這方面很完備,沒這塊煩擾。
  5. 界面和工作授權系統:問問部門與部門、部門內部人員之間如何分工的,再問問員工的職業發展規劃路徑,問得細點:路徑是什麼?現在公司的人才儲備情況,各自又是通過多少年發展起來的。
  6. 資源可用性:市場及合作方的情況,關注一下市場拓展的情況及增長情況,以及能否低成本地得到供貨。
  7. 員工能力:關注一下人員流動率、老員工比例、過去的工作業績等等。

最後一個建議:選擇的原則是“最滿意”而不是“最優”!

如何選擇一個好的工作環境?

以上只是個人的微薄淺見、不一定正確,感興趣可以留言或私信繼續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