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和雍正的青花对碰!

康熙和雍正的青花对碰!


鱼藻纹大碗 直径:30cm,高:12cm,底:16.5cm (清代 实用器 盛汤 ,饭)

青花瓷器一直是我国瓷器中的国宝,自元代到清晚期,青花瓷器一直都在生产和制作,顺治八年,清政府恢复御窑厂,景德镇地处中国偏南方,确实中国陶瓷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地方,景德镇的陶工经过几百年的技艺流传,工艺娴熟,目前清顺治时期在市场上流通的95%都是青花瓷器。到了清三代时期,也就是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国力鼎盛,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瓷器的生产业也是非常的繁荣。那么清三代的青花瓷器都有哪些历史特征呢?市场价格又在多少呢?想了解的藏友可继续往下看。

先说清康熙时期,清康熙时期的青花瓷器,早期是官民部分的,到了康熙中晚期以后才逐渐形成定式,官窑的制作形式也有了限制,比如龙凤纹在康熙晚期就非常的规范了。龙的身子怎么 弯,龙须画多长,基本上都有了定式。而民窑瓷器没有这么多的要求,反映的是百姓对生活的追求。而官窑反应民间生活的就逐渐减少。

康熙和雍正的青花对碰!


康熙时期的青花瓷器青花呈现的是一种自由开放的势态,而到了雍正时期,青花瓷器的风格突变,一反康熙时期的青翠,变得规范起来。并且清康熙晚期官窑的督窑官制度就已经建立,到了雍正元年得到了延续。

雍正时期的青花和青花瓷器是怎么样的呢?雍正在位的第一年,就迅速对瓷器进行了御批,雍正时期的青花瓷器风格直追永宣青花,雍正皇帝的修养和艺术造诣非常高,他对 明朝的瓷器了解的十分透彻,这也就是为什么雍正时期多是仿前朝瓷器,而明朝得青花以永宣为上等,雍正皇帝把本朝的青花仿的跟永宣一模一样是雍正皇帝的追求。因此现在各大博物馆被视为永宣的青花瓷器,极有可能就是雍正时期防制的,这个是用肉眼无法分辨的。

另外雍正时期的青花瓷器还有淡描这一风格,雍正的淡描青花受万历铁线描的影响,铁线描就是用细线变现图案画,因为万历时期颜料告缺,就一道接一道的画,形成平涂的概念,而雍正追求铁线描的目的是不一样的,他是为了追求一种细弱的表现,用很淡的色彩渲染一种效果形成独特的淡描青花风格。

而到了乾隆时期,乾隆时期的瓷器烧造已经达到了工艺的高峰,有唐英督窑,乾隆时期的青花风格变得十分成熟,制作工艺没有难度,也不需要创新,所以乾隆时期的青花瓷器显的工艺娴熟、态度中庸、同样青花的发色也就越中庸。比较出明的乾隆青花六方瓶就是非常具有代表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