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纪要|永昕群老师:古迹保护的目标与路径

讲座纪要|永昕群老师:古迹保护的目标与路径

讲座纪要 || 胜迹·登临

——漫谈古迹保护的目标与路径,以赤峰辽陵及奉陵邑的调查、规划、保护及展示为例

2018年12月24日晚,来自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永昕群老师以赤峰辽陵及奉陵邑为例,为我们带来了一场有关古迹保护目标与路径的讲座。本次讲座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主办,首都师范大学公众考古中心、首都师范大学博物馆发展研究中心、C太太的客厅协办。讲座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范佳翎老师主持。

讲座纪要|永昕群老师:古迹保护的目标与路径

图1 永昕群老师

永老师的讲座由冯骥才先生“”请不要:遗址公园化”的观点谈起,体会孟浩然的名句“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追问古迹保护如何能与怀古之情契合,由此提出基于价值保护的多学科综合的保护路径。之后,他重点介绍了自己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赤峰辽陵和奉陵邑陆续开展的遗址调查、保护规划编制、保护设施设计以及展示步道设计等工作,并以此为案例向大家分享了他关于建筑类遗址保护和展示的相关思考。

一、遗址调查

第一部分为遗址调查。由于赤峰辽陵奉陵邑的遗产构成不清楚,为开展保护规划编制,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联合多家机构于2007年至2009年在赤峰辽陵及奉陵邑遗址开展考古调查,并结合地形图测绘,进行了较为准确的遗址标定。永老师分别详细介绍了祖陵和祖州、怀陵和怀州、庆陵和庆州的历史沿革、地理位置、遗址范围和分布、保护管理现状等情况,也提出个别遗址的保存现状不如人意。在此之前还特别介绍了辽代的历史背景、帝系变迁、帝王夫妻兄弟间的传奇故事,强调遗址保护首先要知人论世,对相关历史的全面掌握与深入探寻是工作的起点。本次调查是对赤峰辽陵及奉陵邑遗产构成与现状的一次较为全面的掌握,除服务于规划外,也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讲座纪要|永昕群老师:古迹保护的目标与路径

图2 辽太祖纪功碑与祖陵及祖州城位置关系图

二、保护规划

第二部分为保护规划。永老师介绍了辽陵和奉陵邑遗址保护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遗产构成、价值评估、保护区划、保护措施、展示规划等方面。通过展示大量规划图纸,让我们直观了解文物保护规划的成果。在价值评估部分,永老师指出辽陵奉陵邑属于纪念物(monument)类型的遗产,因为建造当时就为了纪念,而非后来获得的纪念价值,其选址、景观设计水平很高,在保护规划要对这类遗产的景观格局保持敏感,对景观格局的细致观察可能会拓展我们对遗产构成的认识,会导致新的发现,从而可以正确认识遗产应予保护的范围,避免遗漏,做到整体、全面的保护。此外,永老师谈到赤峰辽陵奉陵邑本体尤其是庆陵目前仍面临比较大的威胁,本体保护需求紧迫。

讲座纪要|永昕群老师:古迹保护的目标与路径

图3祖陵和祖州城遗产构成图

三、保护展示设施的设计和实施

第三部分为保护展示设施的设计和实施。永老师强调对于建筑遗址类的遗产,保护与展示不可分割。他认为在其承担的辽太祖纪功碑及碑楼遗址保护展示设施这个项目的设计立意上,一要考虑景观,新建设施不能破坏周围的环境;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帝王陵墓的属性和内涵,设计的设施在形象上要体现这种属性。保护展示设施的设计应该是功能引领下的建筑设计,在这个方案过程中他有两个思路,一个是对碑楼进行复原研究和设计,也就是在原址上建一个“辽代建筑”,事实上我们不知道的永远比知道的多,施工中的补充发掘也证明了复原方案与历史形象有较大差异。这个思路要非常慎重,需要有足够的理由支撑,而此设想也被主管部门明智地否决了。另一个是功能性设计思路,以保护和标识的当代功能为主,设施形象上并不追求历史复原,但虽无具象、应有神韵,并且要与场所精神契合,最终他参考了宋画中表现的契丹帐篷进行了设计,完成并实施了钢结构平台之上的攒尖顶膜结构这样一个保护设施。他还对照近年几个国内保护设施实例,来说明最终做出这样一个方案的原因,强调真实性是古迹保护的灵魂,需要尊重发言权最少的人(丁垚与刘东洋对谈),也就是我们的后人,其次也包括施工后再到现场(没有见到过遗址原状)的人,同时要认识并承认我们对古迹进行阐释的局限性。在操作层面上来讲就是做最少(最必要)的扰动。

讲座纪要|永昕群老师:古迹保护的目标与路径

图4 辽太祖纪功碑及碑楼遗址

保护性展示设施(自西向东)

在对碑楼遗址本体进行保护和展示过程中,非常注意可识别性原则,总体上复原的两层台基与现状保存的台基东、西、南侧踏步及北侧遗迹的区分度很明显,台基内出于保护目的新建的部分与原台基条石文物本体之间垫夹了铜片以资区分,并在新建部分上凿刻出建造年代。考虑到塞北气候的严酷性,对碑楼残墙进行了砌墙及填充细砂保护,局部原墙外露做为展示给公众的依据。

讲座纪要|永昕群老师:古迹保护的目标与路径

图5 遗址新建部分标明建造年代

讲座纪要|永昕群老师:古迹保护的目标与路径

图6 纪功碑采用断碑形式展示契丹字(南)

与汉字(北)碑文残片拓片

四、展示步道的设计

第四部分为展示步道的设计。为了进一步展示、阐释与科学利用祖陵、祖州的珍贵遗产,配合地方提升旅游参观设施的需要,永老师又设计了祖陵参观步道。步道自祖州城内的石房子起,经北城墙,出城后逦迤上山,到达辽太祖纪功碑,在保护建筑的玻璃平台上可以俯瞰祖州城、对望南面曼岐嘎山(有宗教建筑遗址),西望祖陵陵门黑龙门,并俯视近旁的圣踪殿遗址。他强调步道即游线,是展示祖陵及祖州空间格局最为重要的措施,步道的选址、走向都要以历史遗存及由此推定的历史上的谒陵线路为依据,具体形式。步道突出了纪功碑在祖陵及奉陵邑陵外区域的空间统领作用,理顺了游客的游览路线,很好地展示并阐释了该地的景观价值与场所精神。

讲座纪要|永昕群老师:古迹保护的目标与路径

图7 已建设完成的条石步道

讲座纪要|永昕群老师:古迹保护的目标与路径

图8 自小观景平台望辽太祖纪功碑

及碑楼遗址与上山展示步道

基于以上保护实践,永老师提到了基于“场所精神”的遗址保护理念。他认为保护应基于其“场所精神”。古代的废墟与遗址作为先人文明的见证,联系今古的桥梁,自有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在此,作为一种总体气氛,场所的精神比空间和形态特征有着更为广泛和深刻的意义。对建筑遗址保护成败的评价,最为直接的标准就是参观者在现场的体验感(以对遗址本体的有效保护为前提)。对建筑遗址而言,所谓的“真实性”,既是遗存自身本体的真实完整保存,也是对这种能够打动登临者思绪的“场所精神”的一种保存甚或“营造”。

讲座纪要|永昕群老师:古迹保护的目标与路径

图9 辽太祖纪功碑与碑楼遗址远景

讲座纪要|永昕群老师:古迹保护的目标与路径

图10 辽太祖纪功碑与碑楼遗址侧景

在余论部分,永老师通过松江方塔园作为例子,探讨了“什么是好的遗产保护设计”。松江方塔园是冯纪忠先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作品,永老师认为此园以宋塔古桥、池沼乔木为本,造园手法简洁高古,结构虽多凭现代,兴象却大似古人,与洛阳名园记所载之唐宋旧园异代同符,是唐宋气韵和时代精神结合的上乘佳作,这种茹古涵今的境界是好的遗产保护设计所应树立的目标。松江方塔园虽是建筑领域推崇的案例,遗产保护领域也应该认识到其重要价值。

最后,永老师还简单讨论了某些遗产中社会价值的突出重要性及相关保护阐释策略。

讲座纪要|永昕群老师:古迹保护的目标与路径

图11 松江方塔园之方池

讲座纪要|永昕群老师:古迹保护的目标与路径

图12 何陋居——松江方塔园

体现古韵的现代建筑

本次讲座提问环节的内容也非常充实,永老师与同学们针对遗产地的居民搬迁问题、遗产规划与经济开发的关系、遗产展示带给观众的体验感以及遗产地目前阐释体系薄弱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讲座纪要|永昕群老师:古迹保护的目标与路径

图13 讲座现场

撰稿:张子璇

审校:永昕群

讲座纪要|永昕群老师:古迹保护的目标与路径

长按二维码关注

讲座纪要|永昕群老师:古迹保护的目标与路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