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集團實控星普醫科 五大股東套現超18億

3月7日,隨著星普醫科實控人葉運壽及另四名主要股東協議轉讓158563539股無限售條件流通股份給盈康醫投的過戶登記手續完成,青島盈康醫療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盈康醫投”)成為星普醫科的控股股東,而盈康醫投背後的海爾集團公司成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原實控人退居第二 海爾集團實控星普醫科

1月 21日,星普醫科曾發佈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葉運壽、持股5%以上股東劉嶽均、馬林、劉天堯、徐濤分別與盈康醫投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五人合計將其持有的158563539股(佔公司總股本的 29.00%)轉讓給盈康醫投,轉讓價格為每股11.50元,交易總金額約18.25億元。

目前股權轉讓已經完成,盈康醫投擁有星普醫科29%股權,已經成為其控股股東,而原星普醫科實控人葉運壽的持股比例由22.66%減少至11.06%,葉運壽與其一致行動人葉龍珠合計持有公司股份68304072 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2.49%),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另四名持股超過5%以上的股東在轉讓完成後,只有徐濤的持股比例仍然在5%以上,其餘三人持股比例均降至5%以下。

天眼查資料顯示,盈康醫投於2018年12月20日設立,主營業務是以自有資金進行資產管理、投資管理、股權投資、股權投資管理、創業投資、創業投資管理等。經股權穿透後,其實際控制人為海爾集團公司。而海爾集團公司近年來不斷通過旗下公司加碼佈局生物醫療健康領域,旗下擁有多家醫院、護理院、養老院等,業務範圍涵蓋康復、老年護理,並與醫學機構聯合創立了海爾哈佛醫學創新中心。

星普醫科稱,盈康醫投本次收購旨在契合公司“提供高端放療設備與優質醫療服務”的發展戰略方針,圍繞公司戰略目標,進一步提升公司的綜合競爭力,為全體股東創造更大的價值。

超19億元商譽值成業績“雷區”

天眼查資料顯示,星普醫科前身為東莞市星河實業有限公司,系由葉運壽和葉春桃共同出資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於1998年8月6日成立,註冊資本100萬元,2003年7月4日更名為東莞市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後經過歷次增資。公司於2010年12月9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2012年6月15日公司更名為廣東菇木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營食用菌的生產和銷售,但業績並不理想。2013年1月21日公司再次更名為廣東星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1月,公司完成了對食用菌產業的剝離,全面實現向醫療健康領域的轉型。2017年6月30日,公司名稱變更為“廣東星普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星普醫科目前的主營業務為大型放射性醫療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以及醫療服務,主要產品包括第一代頭部伽馬刀、第二代頭部伽馬刀和體部伽馬刀。同時通過收購中衛醫院100%股權、友誼醫院100%股權、友方醫院51%股權,涉足醫療服務板塊,圍繞腫瘤預防、診斷、治療及康復業務展開。旗下有三家公司全資子公司,包括星瑪康醫療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杭州中衛中醫腫瘤醫院有限公司和瑪西普醫學科技發展(深圳)有限公司。

根據星普醫科發佈的2017年年報及2018年業績快報顯示,2017年全面轉型醫療健康領域後,星普醫科2017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22億元,同比增長122.21%。但2018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下降為5424.96萬元,同比下滑55.68%。星普醫科稱,導致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包括新設醫院籌建費用增加、報告期內財務費用較上年同期增加。

對於業績大幅下滑的另一方面原因,星普醫科提到,基於謹慎性原則,公司對存在減值跡象的相關資產計提資產減值準備,且已計入2018年業績快報的公司淨利潤範圍。而今年1月以來,A股不斷有上市公司因商譽減值而業績“爆雷”,星普醫科的高商譽值佔比頗受業界關注。

近幾年來,星普醫科因收購瑪西普、中衛醫院、友誼醫院和友方醫院股權形成較大金額的商譽。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公司累積的商譽值為19.19億元,佔總資產的比例高達73.70%。星普醫科曾在其發佈的2018年半年度報告中稱,未來,如果瑪西普、中衛醫院、友誼醫院以及友方醫院的經營業績與預期出現較大差異,公司將面臨商譽減值的風險,直接影響公司當期損益。(記者 王卡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