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问道于老子表示自己“未曾得道”,老子所说的“得道”有多难

古籍《太平广记》中记载了一段孔子与老子的对话,文中老子问孔子:“你可得道?”孔子回答:“求道二十七载,未曾得道”。那么老子问的“得道”到底是指什么呢?“得道”很难吗?

孔子问道于老子表示自己“未曾得道”,老子所说的“得道”有多难

老子的一部《道德经》困扰了中国人民近两千年,中国古代有一大群人相信,人可以通过修道白日飞升,得道成仙,他们还把老子奉为神仙,相传天上的太上老君就是得道升仙的老子,《道德经》在他们眼中更是修仙宝书。现代社会仍有那么一群人认为《道德经》可以修仙,特别是网络小说兴起的时候,《道德经》成了各类修仙小说中不可多得的秘籍,被传的神乎其神,其实这群人都有病,中二病!得找电击狂魔羊叫兽来好好治治!

孔子问道于老子表示自己“未曾得道”,老子所说的“得道”有多难

道德经从来都不是修仙用的,得道更成不了仙,老子自己也从来不修仙,他只是位哲学家,道家文化的推动者,大成者。那么“得道”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用几个常见的事物来说明下何为“得道”!

孔子问道于老子表示自己“未曾得道”,老子所说的“得道”有多难

有形的”得道“,让你一秒“得道”

其实我们每天有意识,没意识中都在“得道”,我们脚底下的道路就是有形可见的“道”,假设你现在想从上海到北京,你打开导航仪规划好开车路线,该走哪条高速,哪里拐弯什么的我都一目了然,一切规划好的时候你就已经“得道”,从上海到北京的”道“,而且这是一个完整的”道“,有起点(上海),有边徼(规划好的路线),还有可以预见的未来(终点北京)。你把规划好的路线告诉朋友,你的朋友同样可以通过它到达北京,这叫”道可道“,你的朋友自己规划了一条不同于你的路线一样能到北京,这叫”非常道“

孔子问道于老子表示自己“未曾得道”,老子所说的“得道”有多难

无形的“得道”,”得道“的小树

“得道”的小树,我们都知道树是圆形的,那树为什么要长成圆形的呢?长成三角形,方形的不是都行么?这当然不行,树长成圆形是因为它的心中有它的”道“,树能感知到地球上有风,而长成圆形能最好的规避地球上的风力,从而让树不易被吹倒,活的更长久。小树的”得道“:起点(活下去),边徼(长成圆形,躲避地球风力),可以预见的未来(只要没有灾难性的天气小树就可以一直活下去,直到老死)。有的人说植物没有思想,不能感知自然,我不这么认为,既然能顺应自然,就一定能感知自然,怎么会没有思想呢?科学研究未必全都正确,总有一些科学无法解释的时期,或许当今科技实力还不够,说不定未来某天科学家自己就把之前的定论推翻了。

孔子问道于老子表示自己“未曾得道”,老子所说的“得道”有多难

无形的”得道“,”得道“的花草

”得道“的花草,野草总是能开出鲜艳绚丽的花朵,还能分泌出甜美的花蜜,有没有人想过花草为什么要把花朵开的五颜六色?只是为了让人赏心悦目?别逗了,小花认识你是谁啊!还要让你赏心悦目。其实花草开出漂亮的花朵,和分泌花蜜只是为了更好的繁衍生息,这些漂亮的花朵是给蝴蝶和蜜蜂准备的,花草通过对大自然的感知了解到蜜蜂和蝴蝶对鲜艳的颜色最为敏感,所以它开出绚丽的花朵,分泌花蜜,吸引蜜蜂和蝴蝶来采食,达到授粉的目的,最后结出可以发芽的种子,繁衍后代。花草的”得道“:起点(繁衍后代),边徼(用鲜艳的颜色和花蜜吸引昆虫来为自己授粉),可以预见的未来(授粉后的种子可以发芽,达到了繁衍的目的)

孔子问道于老子表示自己“未曾得道”,老子所说的“得道”有多难

从未"得道"的孔子

孔子被我们中国人奉为孔圣人,其实孔子活着的时候,并不受当时的人们待见,他是死后才声名鹊起的!古籍《太平广记》中记载了一段孔子与老子的对话,文中老子问孔子:“你可得道”?孔子回答:“求道二十七载,未曾得道”。

孔子问道于老子表示自己“未曾得道”,老子所说的“得道”有多难

当时的孔子研究”诗“、”书“、”礼“、”仪“、”易“、”春秋“,六艺,研究了二十七年,觉得自己学有所成,于是就游走了春秋时期的七十几个国家,像这些国家的君王推广自己的理念,但尴尬的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采用他的理念治国,所以他说自己“未曾得道”,孔子的“得道"初衷获得别人认可,边徼是研究”六艺“加以推广,得到的结果是内牛满面,所以孔子”得道“未遂,卒!

孔子问道于老子表示自己“未曾得道”,老子所说的“得道”有多难

综上所述,”得道“并不能升仙,道德经中的道只是事物发展的一种规律,发现了这种规律老子称之为"得道",得大道可受用一生,如花草树木的生存之道,得小道可受用一时,比如开车去北京,而不能发现正确的规律,就不能”得道“,就如孔子一样,推广自己的”六艺“研究,结果不受当世人的待见,一生未曾得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