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上,為什麼看不到月球的背面

月球是地球的衛星。直徑大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質量大約是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太陽系內的衛星相對於所環繞的行星的質量比。月球是質量最大的衛星,月球表面佈滿了由小天體撞擊形成的撞擊坑。月球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約38萬千米,大約是地球直徑的30倍。不管什麼時候觀察,一年四季月球總是一面對著地球。很奇怪,那麼是不是地球沒有自轉呢?答案是地球有自轉。那麼既然它是有自轉,那麼我們為何沒看到它另一面?

這種現象我們稱“同步自轉”,(其實有誤差我們暫不論。無問題無關緊要。)這也幾乎是衛星世界的普遍規律。由於月球自轉週期和公轉週期相等,所以我們在地球上只能看見月球的正面,背面永遠也看不見。那是因為:月球很久以前就已經是一顆同步自轉衛星了。

在地球上,為什麼看不到月球的背面

所以,我們在地球上永遠只能看到月球的正面。不管是月上柳梢頭,還是待月西廂下,我們和古人看到的月亮上的景色幾乎可以說是一模一樣(不考慮月相變化的情況下),這麼一想倒也挺浪漫的。當然,由於月球本身的天平動(由於軌道自轉軸、離心率等因素的微小變化引起的月球週期性擺動),實際能看到的總區域會比一半要多一點(約59%)。

在地球上,為什麼看不到月球的背面

發生在同步自轉形成之後的天體,其表面和內部演化也會相應產生一些“不對稱性”,如月球正面多月海而背面多高地、正面月殼比背面薄等等,這些不對稱性的具體成因至今還沒有定論。如果是行星被恆星鎖定了的話,正面由於始終面向恆星,溫度還會顯著高於背面,這對生命的發展可謂頗不友好。

在地球上,為什麼看不到月球的背面

正式的叫法是“潮汐鎖定”,使月球的自轉週期和繞地球公轉的公轉週期相同。我的理解是月球的二面密度不同,朝地球的一面密度較大,受到的吸引力也大,離地球的一面密度較小,以而吸引力也較小。最開始月球的自轉週期肯定是與公轉週期不同的。由於與地球的引力作用自轉速度會慢慢變慢,最後完全被引力鎖定,就象一根繩子拉住一端進行拋轉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