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的帝国画卷和政治暗流

著名的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和《走向共和》,可谓是中国古装剧的三座巅峰。

特别是《雍正王朝》,改编自二月河的长篇历史小说,作为清代宫廷正剧的典范,时常在社会各界引发热议,经久不衰。剧中指出的许多历史命题,更具有深远的现实价值。

《雍正王朝》中的帝国画卷和政治暗流

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雍正王朝里各个演员,皆对剧中的角色把握的十分到位,即使是配角,也显现出不俗的演技和表演张力。而特别是焦晃,王绘春,唐国强,杜志国等人的精湛演技,把这一历史剧推向了艺术精品的高度,具有极强的历史视觉和权谋深度。

康熙帝国气象恢弘,但是背后是波澜壮阔的朝局斗争,夹杂着惊心动魄的政治风云和社会危机,使得康熙皇帝的形象颇具厚度:一代明君,老谋深算,喜怒无常和把控全局。

在电视剧的前半段,由各个皇子和朝廷重臣为核心的派系分野,造就了翻云覆雨的嫡位争夺,不乏惊心动魄的宫廷场景和刀光剑影的故事。

《雍正王朝》中的帝国画卷和政治暗流

帝王如同局势一样,性格是诡谲多变的,牵动着九子脆弱的夺嫡神经,也使得想给未来洗牌后有筹码的重臣带来了很多处心积虑的选择,正是在以利益分配和皇位继承为基础上的诸多事件,反映出作为圣祖的康熙帝其实是心力交瘁和无能为力的。

大清朝廷是糜烂不堪的,那么地方官府更是如此,当黄河大水户部无钱可拨之际,百万灾民无家可归,康熙皇帝才第一次感受到了所谓盛世的危机,作为一个引子,故事也由此开始,后面的一系列措施,都是针对清帝国财政危机进行的改革。

后来的雍正皇帝,也就是四阿哥胤禛,形象不断加强和突出,素有冷面王之称。不惜得罪朝廷百官和其他皇子,江南筹钱,威逼利诱。户部追缴欠款,雷厉风行。尽管有很多阻力,有不少四伏的危机,但是仍然不能改变他的决心。因此,康熙召见隆科多交代后事,就说我给你们挑选了一位坚强不可夺其志的主子。

《雍正王朝》中的帝国画卷和政治暗流

九子夺嫡的风云纵然变幻,雍正登基之后,眼见吏治凋敝,财政疲软,进行的改革更是一个步步维艰的过程。山西诺敏欺君案,科考舞弊案,河南学习罢考案,摊丁入亩以及士绅一体当差纳粮,动辄剑拔弩张,都带来了牵动全局的影响。

雍正皇帝的成长也是一个过程,继位之处,锐意改革进取,但是操之过急,比起康熙皇帝来说有一些政治上的幼稚,也就使得不少人钻了空子,造成了皇帝和清流派、八旗亲贵的对立,后面的八王议政逼宫事件,把这一矛盾推向了高潮,也是八爷党胤祀夺嫡的延续和余波。

《雍正王朝》中的帝国画卷和政治暗流

剧中对于雍正皇帝含泪杀亲子弘时的演绎,是延续着宫廷夺嫡和继续改革的逻辑。弘时心思缜密性格果断,甚至有一些阴险残忍。皇位归属雍正已经认定了宝亲王弘历,弘时的种种跳跃行为给自己带来了被杀的命运。这对于雍正和弘时来说,是一个双重悲剧,也是皇家传承制度和家天下模式的弊端。毕竟,感情与权力相比权衡,几乎可以忽略。

皇位只有一个,皇子却有多名,这是一个残酷的竞争机制。

当然,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是一个多主角的作品,侠肝义胆的十三阿哥胤祥,具有上帝视角的邬思道,国世无双的张廷玉,命运悲惨的郑春华,才势兼备的年羹夭等人,对角色的演绎,都可谓是一流艺术作品应有的水平。

《雍正王朝》中的帝国画卷和政治暗流

总之,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蕴含的是一种宏大的历史观,在对于核心主干的把握下,充分表达出历史应有的张力与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