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批可不批的情况下,信用卡审批员是如何决定的?

信用卡已经成为生活中最常见的金融工具,很多资金短缺的人,特别是年轻一代,都希望通过暂时使用银行资金让自己暂时得到缓解,而优先选择的便是信用卡。

可批可不批的情况下,信用卡审批员是如何决定的?

不少朋友都会遇到一种不得其解的情况,两个人资质情况差不多,同时申请信用卡,一个人通过了,另一个人却被拒绝了,这种特殊可能就属于可批可不批的行列。那么对于银行信用卡审批人员来说,面对这种是如何决定给不给你发卡呢?

1、看批核率。也就是一个信审员在本月审批通过的人数与审批数量总额的比例。如果批核率已经超标,一般会选择不批,如果批核率尚未达标,一般会选择通过。

正常情况下,月初的时候,有经验的审批员会相对宽松些,先将自己批核率提高,等到月末的时候不至于让自己处于尴尬境地(毕竟很多信用卡业务员在月末的时候,为了凑业绩,往往会提交一些资质很一般的客户,如果不巧一个信审人员被分配到这种客户多的时候,批核率就很难保证了)。

可批可不批的情况下,信用卡审批员是如何决定的?

2、看任务。批核率是信审员自己的考核指标, 任务时领导指标或集体指标。比如一个银行在年初或者月初的时候定下发卡目标,要完成N张发卡量,到了接近月底或者年底,离目标还比较远,这时领导便会要求提升发卡量,自然地,审批也会相对不会那么严格。

不过现在这种情况不多,据了解,银行信用卡团队提前完成目标的几率非常大。当然,也不是没有,比如新领导上任,为了业绩,将指标提的很高,就会有看任务审批的情况出现。

还有一种任务,就是银行领导推荐客户或者VIP客户推荐,这种情况,可批可不批的信用卡,信审员都会选择批,毕竟谁也不想做得罪人的事。

可批可不批的情况下,信用卡审批员是如何决定的?

3、看经验。很多信审员工作一段时间后,都会有自己的经验总结,比如什么类型的客户容易逾期,哪个年龄段的客户风险较大,女生比男生更加珍惜信用记录,甚至哪个单位或行业的人喜欢诈骗等等。当遇到按照银行审批标准处于可批可不批的客户时,老信审员的经验对是否发卡起非常重要的影响。

有朋友说,如果遇上信审菜鸟,那就好了。非也,刚好相反,因为信审菜鸟要么请教信审老司机,要么以更加慎重的态度去审核。因为他们培训的时候,被要求的第一要素就是控制好风险。

可批可不批的情况下,信用卡审批员是如何决定的?

4、看心情。这个因素看起来很儿戏,但在事实中确实存在,并且还很常见。

小编曾经在和一个信用卡审批员聊天时,就听她说:当遇上态度不好或者不配合的客户时,只要不违规,我都不想给他批卡,就算批卡,也选择尽量低的额度。

毕竟信审员也是人,并且很多还是年轻的小姑娘,感性因素不可避免,而且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够被尊重被谅解。对于不友好的人,她们当然也不会太客气。

另外,在信审员看来,这些态度不好或不配合的客户,如果出现逾期,催收难度更大,也就是说坏账风险更高,可批可不批的情况下,还是不要批的好。

看心情除了客户影响,还有信审员自己的心情,比如刚分手、被领导批了、和家人吵架了,甚至女信审员每个月特殊的那几天。这些尽管对于申请人来说属于躺枪,但是当你资质不过硬时,就随时有成为“牺牲品”的可能。

可批可不批的情况下,信用卡审批员是如何决定的?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欢迎点击关注,后面还有更多生活中的金融知识,都是干货,都讲人话,都能看懂,有疑问的欢迎留言讨论,下期文章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