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入三億即將IPO,這家虛擬「律所」的 AI 路線圖

年入三億即將IPO,這家虛擬「律所」的 AI 路線圖

撰文 | 微胖

這次 IPO 是史無前例的商業模式的巨大成功,但與人工智能技術沒有多大關係。然而,現階段沒有多大關係,不代表未來不會有。事實上,人工智能技術正是下一階段競爭的真正核心,而接納技術所需要的行業渠道資源,早已在當前階段悄悄打下堅實的基礎,這一行業優勢會隨著人才平臺業務的 IPO,進一步得到擴大。

Axiom 即將 IPO 的消息著實讓許多關注法律科技領域的人,大吃一驚。

競對 Exigent 的 CEO David Holmes 曾在年初大膽預測 Axiom 不會在 2019 年上市,沒想到一個月後就被現實打了臉

幾個月前,Legalzoom 聯合創始人 Brian Liu 在接受機器之心獨家專訪時,曾對這家公司讚不絕口,熟料這家 Brian Liu 眼中的「really a big thing」捷足先登,趕在了 LegalZoom 前上市。

法律科技領域獨角獸少的可憐,IPO 公司更是鳳毛麟角,除了大呼意外,這一消息也讓寂寞的從業者感到振奮。

這是一個新商業模式的成功,理脈 CEO 塗能謀告訴機器之心,不論是對傳統的經營模式還是這個行業的未來生態,衝擊會很大。

目前,中國尚未出現對標這一模式的創業公司。不過,無訟 CEO 蔣勇已經在朋友圈釦問,美國法律服務的今天,會是中國法律服務的未來嗎?

虛擬工作空間+超級零時工

科斯定律告訴我們,公司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市場交易成本太高,保持內部資源和人才比在公開市場上交易更便宜。但是,新技術和高端人才現貨市場,正在推動交易成本下降,當市場公開交易成本比內部養活一個團隊還便宜時,商業模式創新就有可能被市場接受。

Axiom 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

就像一家擁有眾多簽約演員的經紀公司,Axiom 也擁有自己的律師人才庫,抽調最匹配的、也願意接單的律師為諸如世界五百強的大型公司提供非訴服務(比如金融機構合規)。公司提留一定比例的費用,其餘歸律師個人。

需要注意的是,這不是一家律師事務所,雖然有律師為其工作,而是一家技術服務公司。

Axiom 最大的優勢就是價格親民(據說僅為大型所報價的二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但服務質量並不打折,這與對顛覆性技術的積極擁抱態度,密不可分(與傳統律所相反)。

一方面,技術使得平臺協作成為可能。

Axiom 並沒有花大量成本租賃高大上的辦公場所(因此也少了運營開支),而是讓這些律師在家或者在入駐企業辦公。據說,公司報價僅為對手(大型所)的二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

另一方面,公司用軟件和系統為客戶公司在最短的時間內匹配最合適的律師,快速融入公司參與非訴項目。人工智能技術的引入也讓業務效率更高。

彈性的工作時間和選擇任務的自由(可以從事真正有價值的工作),足以吸引那些處在傳統律所金字塔中間層資深律師絡繹不絕的加入。

這種方式徹底改變了過去外包只能找律所的供給流程,在法律領域,是非常先鋒的嘗試。

經過近二十年的市場考驗,公司已經擁有超過一半的財富 100 強客戶,包括阿里巴巴。年收入 3 億多美元,這個數字相當於當年近一百家律所的年收入之和。

為什麼拆分業務 IPO?

為了上市,Axiom 把公司業務拆分到了三家公司:

最重要的現金牛——人才平臺,提供律師或律師團隊,補充和擴充客戶法律力量;

合同平臺(名叫 Knowable),針對可重複的工作提供端到端解決方案,包括起草、談判和執行合同,商業協議的存儲和分析,結合了律師與人工智能技術 ;

管理解決方案(AMS),下一代大規模複雜法律工作的解決方案。

Axiom 將法律工作分為三種類型:

複雜到無法簡化的法律工作,只有最有經驗和才華的律師才能做;

可重複的工作,需要有經驗的律師,但需要專門搭建的工具和流程的腳手架;

最後,這種工作人們根本不應該做,因為機器的學習、記憶和處理能力更強。

合同平臺(Knowable) 和管理解決方案(AMS) 分別用來解決第二、三個問題。

而本次 IPO 的是最成熟也最賺錢的人力平臺業務。

雖然與法律市場的整體規模相比,收入規模仍然顯得微不足道,但成長的速度非常快,正在拿走傳統業務脂肪最厚的那部分。而且,商業模式(年費或項目收費)簡單,成熟,華爾街也表示青睞。

即將 IPO 表明,這個細分市場現在已經成熟,超出了傳統大型律師事務所可以將其擠出市場的程度。

不過,真正重度依賴人工智能技術顛覆行業的 Knowable 和 AMS 業務卻被拆分出來,看來這次 IPO 仍然是對商業模式創新的認可,而與人工智能技術沒有太大關係。

至於為什麼拆分出來這兩個業務,由於外界信息不多,我們只能分析推測。

這是一家服務商,而不是軟件公司。

因此,目前合同平臺使用的技術很可能是與 Kira 這樣的法律 AI 公司合作,並非公司自有資產。就算公司自研,既然上市,這個問題也就轉化成一個財務問題:

為什麼每年要花那麼多錢在這個新技術上面?尤其是不知道最後能不能賺到錢,賺錢模式能否得到華爾街的青睞。一位投資人告訴機器之心,投資這樣的法律技術,獲得回報是很難的。

因此,既然業務的差異性比較大(包括利潤和成本結構和市場訴求,和成熟度),拆分後,公司就能夠根據自身業務的特點,定製化公司戰略。而且,現在沒有上市,並不意味著以後沒有機會。

長遠看來,人才平臺,與後面兩個被拆分的業務,可以被視為兩個階段性任務:

過去二十年的人才平臺業務中,公司一直在做大公司的渠道,在法律行業擁有最好的企業渠道,為輸入下一代基於人工智能的、更依賴純技術的解決方案打好基礎。

而且,IPO 會讓這一良好的渠道優勢,得到進一步加大。與此同時,不僅進一步威脅到大型律所,也進一步拉開了與法律 AI 公司的行業資源差距。

早在 2012 年,公司 CEO Mark Harris 在接受 Zach Abramowitz 採訪時曾提到,隨著法律市場的成熟,解決方案也與純工具越來越相關,公司的「下一代」產品和創意,將來自會在未來十幾年顛覆這個行業的法律技術。

這也是無可迴避的趨勢。

Axiom AI

「下一代」產品的發動機,或者說孵化機制,正是 2017 年啟動的 AxiomAI 項目。

其實,在此之前三、四年中,為了搞清楚人工智能是怎麼回事,他們已經在實驗室裡測試不同的 AI 工具。

由於公司最大業務板塊與合同有關,他們特別關注能從合同與商業協議中提取關鍵信息的技術工具。

比如,第一個 AI 產品就是併購業務的合規審查(技術由合作伙伴 Kira 提供)。它可以幫助律師識別和提取關鍵文本信息,讓他們專注於更具解釋性的工作和提供建議。

隨著深度學習取得突破,Axiom 認為技術準確度到達了一個臨界點,可以走出實驗室,進入產品和服務。因此,將過去幾年嘗試正式化為 Axiom AI。

「考慮到當時美國公司企業的 AI 產業化才剛剛開始,法律領域更是處在更加起始的階段,我們認為,在項目中添置研發環節非常必要。」公司 COO Paul Carr 在 2017 年接受法律科技博主 Bob Ambrogi 採訪時解釋道,

「當產品足夠魯棒、準確並且前後一致時,才考慮讓客戶參與進來。」

事實上,目前諸如合同創建和協商領域的人工智能技術應用,還比較落後。

比如,利用人工智能創建協議,或者為了非常迅速地確定一個協議在哪裡不符合標準,需要如何通過審批程序等。

對比,Axiom 更多的只是投以關注。

由於法律領域的工業化程度(相對其他領域,比如金融行業來說)很低,公司目前工作主要專注於幫助客戶接受將推動法律產業工業化的「工廠框架」。

他們發現,在業務過程中,說服客戶接受法律技術之所以存在不小的困難,根本原因之一在於為了利用這些先進技術,他們不得不擁抱一套完全不同的生產系統。

在今天的法律行業中,只銷售技術解決方案,就像在 19 世紀末向鐵匠出售傳送帶一樣,根本行不通。為了期待工業革命的到來,還要圍繞傳送帶建造一座工廠。

「在以技術為依託的工業化道路上取得進展,我們必須先建立工廠,然後才能使用讓工廠變得更好的工具。」Mark Harris 在上述採訪中提到。

因此,在獲得類似金融技術領域發達之前,法律行業需要在以服務為主導,除了技術,還要圍繞技術做一些基礎性的流程和標準化工作。銷售,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在做啟蒙與教育工作。

年入三億即將IPO,這家虛擬「律所」的 AI 路線圖

今天律所的金字塔結構 VS 未來律所的火箭式結構

2017 年,作為 Axiom AI 項目的配套,公司還在西雅圖開設了一個新的研發機構,為更加獨特和變革的用例塑造下一代 AI 應用。公司還計劃將技術員工數量翻倍,包括工程師和數據科學家。

曾在微軟和亞馬遜工作過的技術行業資深人士 Doug Hebenthal 被聘為 第一任首席技術官,負責新的西雅圖研發前哨。

Axiom 預測,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工智能技術所帶來的好處也會不斷演化。

比如,現在合同領域中的人工智能技術扮演的是一個效率機制,將提取信息的方式自動化或效率化。

「人工智能會帶來速度,這在合同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會加速銷售或收入確認。效率方面的應用是我們在合同中看到的一個起點。」Paul Carr 在上述採訪中分析道,

「但是,我們認為,真正具有變革意義的是一整套的利益,這是我們目前所處的階段難以想象的。」

在未來,它帶來的好處會超出效率和自動化。

比如,可以改善決策、提供洞見。識別隱藏在成千上萬個協議中的風險或機會、協同效應將會開啟各種新的可能性,這些都是今天無法企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