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房客的流派(五)——週轉流 500

一)週轉流

炒房客的流派(五)——週轉流 500

有一個流派,被稱為“鳳姐變冰冰”。

其核心的思想,是裝修再出售。

手法是,你先在市場上找一套最破最破,但是骨架框子還不錯的房子。

好比逃難潮中找一個黑炭泥面的黃丫頭,但仔細一看,還算是個美人胚子。

然後你教她琴棋書畫,等到太平年份,丫鬟賣個好價錢。

我們一直驚訝不能理解的一件事,“怎麼會有人把家搞得像狗窩一樣的”。

一套房子要出售,最重要的是什麼:“品相,品相,品相”。

但是偏偏就有人把屋子弄得象狗窩一樣,而且狗窩都不收拾一下,就直接這麼出售。

於是怎樣,於是你只能賣一個很低的價格。

“鳳姐變冰冰”這個流派,有以下幾個步驟:

1)找一套最破最破的房子。最好是因為破,導致折價的房子。

因為你反正要敲到“原始社會”然後再重新裝修,那麼那些本身裝修得不好不壞的房子,才是最為尷尬的。

你乾脆就買最破的,反正我都要敲掉的,你幫我把“買入價”降下來。

2)進行裝修

很多人有一個誤解。認為“裝修”可以給房子帶來附加值。

這種說法是絕對錯誤的。精裝修房是要絕對迴避的,譬如臭名昭著的仁恆。

如果你買二套溫州土老闆的房子,你有可能被裡面“金碧輝煌”的底色嚇倒。這種純皇鎏金的風格,還有黑胡桃木的傢俱,非常地耗錢。動輒幾十萬。

而這樣的“高檔”裝修,在真正的Re-Sale市場,並不能賣出價錢。裝修投資,絕不是材料越高檔越貴越好。

職業炒家所做的裝修,是一種被稱為“專為出售所做的裝修”。

這種裝修很怪,很怪異,內行幾乎一眼就看得出來。啊,原來對面也是同行,哈。

“專為出售所做的裝修”有一些基本元素:

  1. a) 通常是極簡風格,或者北歐Cybertech風格。因為相對於繁複法歐,極簡無疑省錢。
  2. b) 用料並不高檔。但足以吸引眼球。

你花200,000元買一個GROHE的花灑,並不能使你的房子升值。

相反,500元買一個可以360°向上噴水(洗臉)的水龍頭。則非常地有逼格。

炒房客的流派(五)——週轉流 500


  1. c) 材料質量不重要,關鍵是要新

這裡面一個訣竅:大規模地使用玻璃,塑料面。

真正有經驗的裝修師傅都知道,玻璃做的樣板房,看上去晶瑩剔透,美豔不可方物。

可是時間久了,玻璃表面會氧化。最終所有的玻璃都會鈍化,而變得象老光鏡一樣混糊糊地非常難看。

可是,全新的玻璃,廚房塑料面板,在短時間內能給人非常大的視覺衝擊。形成一種“很新很新很新---全新”的概念,從而極大託高售價。

  1. d) 燈光一定要亮,超亮。絕不能有一種暮氣沉沉的感覺。暗=舊

總體而言,這樣一種裝修風格,是完全圍繞“為賣而裝修”的。

如果你是自住,一定不會這樣裝修。會選一些更經久耐用但看上去很土的材質。

本篇不是談裝修的,就不展開了。

3)第三步,轉手出售。

二)贏利的基礎

炒房客的流派(五)——週轉流 500

週轉流為什麼可以賺錢。“鳳姐變冰冰”贏利的基礎是什麼。

其基礎,來自於房地產估值模式不同。

買入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第五年

第六年

房屋價值

75

115

131

150

175

200

可見,如果我買入的第二年就拋售的話,那利潤率是115÷75=153%

而此後第三,第四年出售的話,131÷115=115%

也就是第一年有近50%的毛利,此後每一年就只有15%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炒家的利潤,其實分為二個部分。

1)資產性收益。手中所有的“庫存”跟隨大勢上漲。這個速度大約是每年15%

2)交易性收益。

因為人的運作,發現筍盤或者解藥藥單之類的,獲得50%增值。

筍盤是什麼,筍盤就是你以75W的價格,買到了價值100W的房子。

但是這樣的收入,是一次性的。僅在第一年存在。

此後每年還是15%的大盤平均速度。

“鳳姐變冰冰”的流派思路,就是停駐於“第一年”。

既然第一年有50%收益,以後每年15%,那我永遠第一年好了。

75買進,115賣出。

再75買進,115賣出。

一套房子拿到手~~裝修。從很破很破,變到身光頸靚。

然後你就賣出,拿到+50%的贏利,再投入下一筆交易。

循環往復,贏利豈不是更高?

三)生存的土壤

炒房客的流派(五)——週轉流 500

“週轉流”能不能活下去。未來這個流派是會壯大,還是消亡。

答案是壯大。

這塊土壤很肥沃,耕之不盡。

我們必須注意到,“90後”和70後是完全不同的二種人群群體。

當我們這些苦憋的70後存在於市場,當2000年我剛剛踏入這行時,裝修是完全賣不出價錢的。

上海人的意見很明確,很務實。無論你什麼樣的裝修,哪怕你40W房子再扔20W豪裝上去,你還是隻能賣40W價錢。

裝修不能賣價,裝修只能白送。“裝修房=毛坯房價格”。我還不喜歡你的裝修風格呢,缺什麼我自己改。

但是到了80後,到了2005~2010年的房地產市場。事情已經明顯發生了變化。

裝修是可以賣錢的。市場承認裝修的增值。

裝修與毛坯之間,出現和明顯的差價。幾乎可以覆蓋裝修款八成。

到了90後的年代,到了2011~2015年的(上海)房地產市場,事情更發生了進一步的變化。

在這個90後為主要買家的時代中。裝修是可以賣錢的,裝修甚至可以賣出溢價,只要你裝得有品味。對準了“目標客戶”的口味。

裝修-毛坯的差價=2倍裝修款。

時代為什麼會如此變遷呢。因為70後和90後,是完全不同的二個時代二個背景的人。

70後都是苦哈哈。如果裝修花了25W,你收我20W我都不願意。俺還想著自己跑跑建材市場,說不定能更省錢呢。

70後能吃苦,能用勞力來換取金錢。艱苦樸素。

而90後不同。90後從小生長在蜜糖之中,既沒有經歷過匱乏,也不能承受痛苦。

裝修是一件極其“痛苦”的事情。哪怕非常優勝的老鳥,連續跑二個月建材市場,也會黑瘦一圈。更不提裝修中各種心力消耗,各種破事。

而90後不能吃苦。他們不能跑建材市場。

相對來說,90後沒有經歷過匱乏。他們不知道“節儉”二個字代表的含義。如果有人花20W裝修得現代摩登,再按照60W的差價賣給他們。他們會覺得“合理的附加值”,並願意為此付費。

我無意譴責90後,我只想說一個事實,“通常一個王朝經歷十幾代墮落化,2010後,2030後,2050後,2xxx後”,整個國家也就完了。

綜上所述,承平日久。90後的“享樂化”是一件不可阻擋的趨勢。

也就是說,有越來越多的人,哪怕稍微收拾就能賣貴一點。“鳳姐”也會折價出售。

哪怕明知道你裝修成本沒多少錢,“冰冰”也會有人高價接盤。因為他們就是懶得動。

四)週轉

炒房客的流派(五)——週轉流 500

週轉流”講的是週轉。

高週轉率,如果四個月一次,甚至三個月一次,每次+50%的利潤。則一年下來利潤更為客觀,賺得更多。

這就是深圳著名id“業餘套利”講的創業故事。

但我們要說的是,他是在撒謊!

“週轉流”只有理論上的價值,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可行的。

為什麼要單獨挑“週轉流”來作為一個流派。是說這種快速換手的模式,在其他歲月可行。可作為備用。

但是在2017年,卻是不可能的。

為什麼,還是因為交易成本太高。

交易成本實在太太高了!這使得任何的“短炒”都不可能。或者是,可以短炒,但利潤都被政府拿走,為國家打工。

交易成本有多高,按照現行法律,大約是在20%左右。

有人問,為什麼這麼高。按照國家明文法律,不就是營業稅,所得稅,沒有多少麼。而且還有很多

惠民的政策豁免。

這種人多半是無恥的學院派,完全聽不到民間疾苦的。

其一,你看文獻不仔細。更不知實戰之中的痛苦。

  • 如果快速換手的話,營業稅5.65%是逃不掉的。
  • 買入方3%的契稅也是逃不掉的。如果你炒小戶型,則人力成本無法攤薄。
  • 個人所得稅2%,當你成為了一個“流派”,那你手裡房子必然足夠多。這筆錢也是逃不掉的。所謂“唯一”,是窮人散戶的想法。

以上三項累計,明的稅費成本是10%+1%中介費。

其二,真正干擾“高週轉率”的,是“買賣時的壓價”。

對於這件事,不是職業炒家,根本無法體會。

很多人炒股票炒昏頭了。編起了房產故事,直接把股市經驗拿過來吹牛。改頭換姓就冒充樓神。

而房產交易,和股票有很大不同。

股票散戶是50000元的數量級,樓市散戶是500W元的數量級。完全二個世界。

股票你拋售1000股,你按照大屏幕上的“買一”價格,對著電腦敲就可以了。上下不會超過一二分錢。

而房產不同。如果你想拋售房產,明天你找個買家試試?

房產交易,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是任何一本入門教科書說的。

如果你想快速交易,你就在門口掛一個“For Sale”的牌子。但這時候你的房子就不能按原價賣了。

按照美國的經驗,如果你房子想“迅速”出售(一個月內),那價格是多少呢。通常是八折起,向下起。

而在中國,因為限購限貸二手房交易困難,這個數字更誇張。更低。

目前堪稱“人類有史以來交易最困難”時期。市場流動性接近枯竭。

每年的二手房成交價中位數是220W元。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80%的交易是老公房。

也就是說,只有老公房還是唯一交易流暢,能以接近不折價的速度(輕微折價95%),在短時期內拋掉。

而120平米以上的板樓,次新房,幾乎完全被冰凍。每年每小區的換手率不足2%

按照“業餘套利”吹牛的模型。他每年要交易30~35套。這麼高的換手頻率,他唯一的可能性,是交易老公房。

但是,蚊子肉太小。這又限制了他的總獲利。

更何況,如果你詳細看他的複述記錄的話,破綻更多。

一個人交易3套房子,是有可能真實的。交易34套,絕對不真實。

吹牛是個系統工程。

當一個工廠,吹噓他的營業額增長十倍,各項財務數據加上一個0.

但是,如果你深入細想一步。吞吐量增加十倍,僅僅門口運貨的卡車,就會造成徹底的交通堵塞。一個廠門甚至都來不及卸貨。

炒樓的故事同理。

如果你把3套交易吹噓成34套的話,會產生許多額外的問題。交通堵塞和廠門卸貨。

地球上任何事物都不是“線性增長”的。業務量增長十倍,會發生許多新的瓶頸,新的業務模式,甚至組織架構重組。

在內行人眼裡,一看就知道破綻實在太多了。你根本就不知道一年“交易34套”是怎樣的業務模型。

就像窮人幻想富人每天吃200個饅頭。

五)後門

炒房客的流派(五)——週轉流 500

或許還會有一些人問,能否有一些旁門左道的方法,能規避節省掉交易成本。而使得“高週轉率”可行。譬如;

1)公證

這是華南地區常見的行為。即上家不過戶,僅僅做全權委託公證。

二個月裝修,四個月週轉。在四個月時間內,飛快地找到下家,直接節省了一次稅費成本。

相信吹牛黨“業餘套利”等,也會以這理由辯解吧。

且不說整個流程中存在的道德風險,上家的人品以及交易流程控制。僅僅以這個模式而言,也是不可行的。

因為你“削弱”了你的客戶受眾面。

“公證”是可以做,但你的受眾就少了。一些最老牌,最守舊的人,就不願意和你交易。

從某些意義上講,你這就變成了“小藥單”。產權有輕微瑕疵的單子。

藥單的結果,不僅僅是受眾更少。而且剩下來的買家,也會要求更高的回報率。這會分走你的利潤。

因為“小藥單”而導致的壓價損失,甚至會超過8%,超過你所節省的稅費。而變得毫無意義。

2)企業產權

用公司的名義購買。同理,嚴重削弱了目標受眾群體。

3)一手房更名

同理,削弱了受眾面。

六)結語

利潤 = (賣出價-買入價) * 面積 * 週轉率

我們都知道“週轉率”的重要性。可是在我們整個研究樹中,對週轉率的展開並不多,甚至默認他為1。

理論的背後,則是冰冷的事實。因為“稅費和限購”,交易成本實在太高。以至於任何增加週轉率的行徑都不可行。還不如拿住死捂。

環境決定物種。或許環境變化之後,此流派可以復甦。

但就目前而論,提高週轉率的努力不存在。

漲勢才有週轉流的空間

yevon_o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