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南开区这个地方,从粮仓变成教堂,南京和武汉有相同的地名

“六部”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一种官制,包括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其中户部是掌管土地、户籍、财政等权利的机关,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农业部、财政部、民政部。

早年天津老城厢北门里大街东侧有一条街,就叫户部街,街长336米,宽3米多,东与乡祠东街相连。2003年老城厢拆迁后,如今己找不到原来的痕迹了。

天津南开区这个地方,从粮仓变成教堂,南京和武汉有相同的地名

可“六部”明明都是中央机构,理应在首都,天津怎么会有户部街呢?

本文咱就聊聊这事。

天津南开区这个地方,从粮仓变成教堂,南京和武汉有相同的地名

永乐十三年后,明政府彻底停罢海运,恢复运河运输,南方的粮赋经运河到天津中转,于是在天津卫建粮库。

当时天津设左中右三卫,每卫都有5600人左右,所以后来又加设三个仓库,专供三卫士兵。

这样一来,户部就在天津开设分司,于北门里建了一座衙门,设一人专门监督管理大小事务。衙门名为“户部管仓分司署”,官员叫“户部分司监督”,等级为正六品,比知县级别还高,“户部管仓分司署”自然也比县衙门气派。户部街当然也就因此而得名了。

天津南开区这个地方,从粮仓变成教堂,南京和武汉有相同的地名

户部街西口王益斋旧宅大门,药品包装印刷厂

崇祯十七年(1644年),闯王李自成攻占天津,粮仓毁于战火,成为废墟,当然这都不算啥大事,因为那年连明王朝都被灭了。

到了清朝顺治年间,三卫先是合并成一,后来干脆就直接撤消了卫的建置。没卫也就没有了仓,户部分司这个主管部门自然失去了作用,于是在顺治十二年裁撤。

因为粮仓所在的缘故,也衍生出了与之相关的地名,比如下方的清道光《津门保甲图说》中标注出的左仓门口,就是当年粮仓的运粮口。

天津南开区这个地方,从粮仓变成教堂,南京和武汉有相同的地名

今天在鼓楼东仍有仓门口教堂,而旁边的老城博物馆的位置大致就是当时的粮仓。下图红圈位置就是仓门口教堂。

天津南开区这个地方,从粮仓变成教堂,南京和武汉有相同的地名

清康熙四年,武清河西务的税关迁至天津,税关的管理机构名为“关务户部”,这个衙门还设置在原来的地方,也叫做钞关。

天津南开区这个地方,从粮仓变成教堂,南京和武汉有相同的地名

看过之前讲“河北区小关”历史文章的读者一定知道,钞关是户部对商船等征收税务的机关,天津“三道浮桥两道关”之一的钞关浮桥就在北大关,而工部关收的是类似竹、木等的建材税,小关据说当年就是工部关。(点击蓝字看小关相关文章)

其实户部街这个地名不光天津有。

南京有条户部街,是因为明初的国都在南京,户部衙门就坐落在那里;武汉有条户部巷,是因为毗邻藩台衙门而得名。藩台就是布政使,职责也是管理民政和财务,民间称为“户部”。

对了,去武汉一定要去户部巷,当地有“早尝户部巷,宵夜吉庆街”之说,这地方是小吃一条街,我去年去武汉时不知道这事……后悔死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