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技爆棚,帶你看北京人藝的悠悠往事

北京人藝從來沒缺過明星,從曹禺、老舍、焦菊隱到舒繡文、於是之、英若誠,再到今天的宋丹丹、濮存昕、楊立新、徐帆、梁冠華,在這個劇院隨便挑一個人出來,放在中國文藝圈都是響噹噹的角色。比如金雅琴81歲偶爾客串一次電影,就連摘東京電影節最佳女主角和金雞百花獎最佳女主角兩項大獎。一本名為《人藝往事》的書1月底由商務印書館出版面世。作者牛響鈴是已故人藝藝術家牛星麗和金雅琴的女兒,從小浸潤在史家衚衕的藝術氣息中,講起父輩的故事自然是件件傳神。

《人藝往事》以一個從小在人藝大院長大的人藝子弟的視角講述了一群熱愛話劇、熱愛生活的老藝術家們的生活及藝術往事,不但展示了人藝前輩藝術家不為人知的一面,更揭示出人藝風格的形成以及其之所以享譽海內外的原因。該書的第一章“牛爸牛媽”,第二章“焦菊隱”,第三章“角兒們”,第四章“流金歲月”,第五章“幕後”,以及“後記”。除了記敘自己的父母牛星麗和金雅琴外,作者還在書中展現了焦菊隱、於是之、藍天野、朱琳、李婉芬、英若誠、林兆華、濮存昕、楊立新、英達等留在北京人藝裡的逸事,讀來頗有味道。

首發式現場,看到眾多人藝戲迷第一時間捧讀新書。濮存昕說:“觀眾看了那麼多好戲,喜歡那麼多演員,而出好戲、造就好演員的地界兒,正是人藝人的生活圈。”

在一個人藝大院裡長大的孩子眼裡,先輩的生活無疑是活靈活現的。該書的文筆京味兒十足,生活氣息濃厚。人藝的老藝術家李濱將該書稱作“博物館外傳”,“書中的人物充滿了人間煙火氣,嬉笑怒罵皆有,是喘著氣的人。”

《芝麻胡同》熱播中 - 演技爆棚,帶你看北京人藝的悠悠往事


《芝麻胡同》熱播中 - 演技爆棚,帶你看北京人藝的悠悠往事


只有小演員,沒有小角色

牛響鈴在書中記錄了“父母那一輩演員,一輩子信奉只有小演員,沒有小角色。一輩子信奉戲比天大”的往事,樁樁件件令人唏噓。她認為,人藝為什麼能出精品?因為標準只有藝術。藝術唯大,導演和演員們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爭得面紅耳赤的事情天天都有發生。結果是,誰有理聽誰的,一部部精品就是這麼“磨”出來的。

很多大演員平時看著吊兒郎當,但是他們有絕活,修養精深。牛星麗擅長做手工活,年輕的時候在英美菸草公司打工,學會了做糖,自己取名“十口麗”。藍天野國畫畫得好,和牛星麗同為許麟廬的學生。朱旭擅長做風箏。金雅琴會奏大鼓。英若誠的英文功底甚至比以英語為母語的人更深厚。藝術是相通的,這些特長為各自所扮演的角色大為增光。

人藝是人尖子扎堆的地方,做人藝的院長曆來很難。特別是“不懂話劇”的人在院長的位置上很難受。

頭幾年,濮存昕多次在媒體上批評體制制約人藝發展,批評外行領導內行。大演員於是之倒是內行,但是隻會演戲,不懂行政。於是之在院長的位置上,也曾經因為漲工資分房子這種瑣事,被演員堵在門口罵,有幾次甚至想跳樓。從院長位置退下來之後,於是之長年受老年痴呆症的困擾。後來於是之很懊悔行政職務佔用了他的太多時間,他念念不忘的還是舞臺,他一直想演大梟雄曹操,但是已經沒有精力了。

“戲比天大”。人藝老演員身上,這股單純的追求,造就了一代大明星和舞臺精品。牛響玲的父輩就是從這種環境中一路走過來的。牛星麗為了不化妝演《老井》的農民,天天在最熱的中午跑到山脊曬太陽。演《老店》的烤鴨師傅,就天天到全聚德學烤鴨。

牛響玲有一次和楊立新討論老人藝的戲為什麼這麼耐看,得出的結論就是,對細節一絲不苟。而這恰恰是年青一代演員越來越稀少的品質,或者不願意下功夫去做的。

焦菊隱先生兩三事

《芝麻胡同》熱播中 - 演技爆棚,帶你看北京人藝的悠悠往事


《芝麻胡同》熱播中 - 演技爆棚,帶你看北京人藝的悠悠往事


眾所周知,話劇是舶來品,到中國只有百餘年,從前的中國話劇都是西洋味的。以焦菊隱為首的人藝四大導演,創作了《茶館》《龍鬚溝》《雷雨》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創立了人藝流派和人藝風格。在書中,牛響鈴賦予焦菊隱先生以極多的筆墨。

比如,最初老舍的《茶館》劇本並不適合舞臺表現。焦菊隱看了三天原著之後,把所有情節濃縮到一個茶館裡,成就了一部傑作。焦菊隱的處理方法非常講究,開幕時,一個亂糟糟的茶館展現在舞臺上,但是聲音是由一個傳教士的行動路線串起來的。傳教士走到哪一桌,這桌人就開始說話,雖然舞臺很嘈雜,都在各忙各的,但是聲音此起彼伏,很有節奏。

焦菊隱是一個要求非常嚴格的人。所有演員,哪怕是沒有臺詞的群眾演員、拉大幕的,都要寫演員分析。話劇《蔡文姬》中,當蔡文姬退場的時候,幕布不是一下子就閉上的,而是緩緩拉到一半有一個停頓,讓蔡文姬背對觀眾,然後“刷”快速拉上。在焦菊隱的舞臺上,幕布也成了表達蔡文姬心情變化的工具。

人藝演員對焦菊隱又敬又怕,因為焦菊隱工作中要求極嚴,又是爆竹脾氣,急了就要罵人,讓人下不了臺。大導演謝晉曾經做過焦菊隱的助手,因為工作中說話,被焦菊隱罰站面壁。演出中有演員端花盆的姿勢不對,焦菊隱罵,“你端的是尿盆嗎?”“文革”中江青請焦菊隱給八個樣板戲提意見。他評價說,只能打2分。對方問滿分是5分嗎,焦說,不,是一百分。焦菊隱懂七國語言。看了契訶夫的法文話劇劇本,還要找來俄文原版小說看,就是為了準確理解原著的特點。

現在的人藝比從前差在哪

《芝麻胡同》熱播中 - 演技爆棚,帶你看北京人藝的悠悠往事


《芝麻胡同》熱播中 - 演技爆棚,帶你看北京人藝的悠悠往事


《芝麻胡同》熱播中 - 演技爆棚,帶你看北京人藝的悠悠往事


現在史家衚衕56號的人藝子弟聚在一起,還是喜歡對人藝的戲品頭論足

於是之曾說過,劇院關鍵是要出戏、出人、出精品。老人藝的成功,是三者都具備。三大編劇是郭沫若、老舍、曹禺,四大導演是焦菊隱、歐陽山尊、梅阡和夏淳。演員中,於是之名滿天下,英若誠後來做到文化部副部長,他的身份其實更像是一個文化大使,他把《茶館》翻譯成英文,又把阿瑟·米勒的《推銷員之死》搬到人藝舞臺,對中西方文化交流貢獻很大。

後期的人藝演員雖然成分專了,但是修養不如老人。梁冠華、宋丹丹、王姬,都是人藝學員班培養出來的。現在人藝的新人很多來自中戲畢業生。在金雅琴這些老演員看來,年輕演員主要的問題,還是基本功不行。金雅琴說:“有人問我新《茶館》的演員跟過去怎麼樣?我說差遠了。因為他們沒有生活。”

宋丹丹一度很火,喜歡她的觀眾很多,但是“演小品過多”,也成了宋丹丹的一條罪狀。一些人藝老人習慣說,“也就是小濮(濮存昕)、梁冠華,還比較受到我們認可。”

如今老人藝第二代很多從事和藝術相關的工作。英若誠的兒子英達活躍在影視界,蘇民的兒子濮存昕是著名演員,電影導演鄢頗是《蔡文姬》服裝設計鄢修民的兒子,朱旭的兒子朱小龍在人藝做舞美,呂恩的兒子胡其鳴做影視公司,引進了《泰坦尼克號》和《拯救大兵瑞恩》,夏淳的兒子夏鋼是知名的電影導演。牛響玲辦過演藝公司,現在和焦菊隱的兒子焦世寧一起做了一個焦菊隱文化藝術有限公司。

這些人藝子弟還會經常聯絡,經常討論的話題,除了小時的友誼,還有老人藝的戲為什麼這麼好。潛臺詞還在於,現在的人藝,比從前差在哪。

看起來,北京話劇市場正在迎來一個繁忙的季節。每個週末,大大小小的舞臺,都會有無數年輕人的新劇目上演。許多人看好了話劇市場的潛力,但是要超越前輩,複製老人藝的輝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很多年輕演員常年在影視劇組漂著,每年只回劇院排一兩部大戲,花在舞臺上的精力和過去不能比了。整個演出環境,也和從前大不一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