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柳荫公园,你真的逛过么?

一起逛 | 北京的柳荫公园,你真的逛过么?

一起逛

在北京的日子里,见缝插针逛公园,希望也让你知道,身边的自然观察原来可以这样开始。

上周,我抽空去逛了趟柳荫公园。产生逛公园的想法有两个原因:第一,从自然的需求上来讲,我愈发觉得在飞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中,公园可以“不为所动”,成为野生动植物为数不多的庇护所。第二,从人的需求来讲,公园是城市人接触和亲近自然难能可贵的机会。

但公园是否能真的成为生态庇护所,人们又是否能友好地亲近自然则需要更多的观察、发现、质疑和讨论。也许这样的方式能帮助我们更有效的寻找和自然共存的模式。

2月28日,柳荫公园:

一起逛 | 北京的柳荫公园,你真的逛过么?

柳荫公园曾经为窑坑,后经改造成为“久大”人工湖,最终于1992年对公众开放。柳荫公园不大,将近一半的面积是水体,水边种了很多柳树,公园也因此得名,刚进门,我就看到被锯掉了“头”的柳树。

一起逛 | 北京的柳荫公园,你真的逛过么?

柳树被“砍头”是为了解决北京夏天杨柳絮成患的问题,夏天在北京生活过的人一定深有体会,连谢霆锋都调侃过几分钟就可以吃棉花糖了。

杨柳絮来自杨树和柳树的雌株,是它们把种子传播到更远的地方的方式。从植物本身的角度来讲,这是无可厚非甚至为人称道的生存策略。我前年来柳荫公园的时候正好看到“砍头”工程在分批执行,去掉头的柳树只留主干和几个最大的分支,然后把雄性的柳树枝条嫁接于其上,柳树完成变性,也就不会再有柳絮。

一起逛 | 北京的柳荫公园,你真的逛过么?

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柳树,对于杨树,有注射激素以及逐步替换性别和品种等方式,但北京200万棵杨柳树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过程。

同时,稳定生活的大树也支撑着城市的生态,引用《三联生活周刊》的报道中的一个观点,这些杨柳飞絮只不过是它们生命中的一些短暂的正常过程,况且在绝大多数时间内,它们都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也在不经意之间为城市和城市人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福利。

柳树喜好长在水边,长大后树干又容易形成孔洞,故成为了鸳鸯之类在树洞中筑巢的水鸟的理想繁殖场所,在柳树被“砍头”的过程中,柳树的体型缩水,形成树洞的机会也大幅度减少。

一起逛 | 北京的柳荫公园,你真的逛过么?

小鸳鸯住在树洞里 图片来源:timgsa.baidu.com

因此如果能在人治理杨柳絮的需求和鸳鸯繁殖的需求产生冲突的时候找到双赢的解决办法就再好不过了,现在人工巢箱正被越来越多的尝试,我看到柳荫公园的树干上也有架设供鸳鸯使用的人工巢箱,但不知道入住的情况如何。

柳荫公园的湖是很感人的,因为它保留了很多自然的坡岸,只有少数区域是垂直硬化的湖岸。

垂直硬化的湖岸是对于生态不够友好,会给很多野生动物带来麻烦,比如鸭子,虽然成年鸭子可以从水中飞上岸,但如果是刚出生不久的小鸭子就会缺乏上岸的机会,即便是对于刺猬这样的哺乳动物,垂直湖岸也可能让它们面对巨大的水体却喝不到水。

受垂直硬化湖岸影响最严重的就是蛙类,蝌蚪完成变态之后很难登陆限制了存活率,蛙类是维持稳定的水体营养代谢的重要物种,但这段我想等到4月份,蛙声一片的时候,去别的公园再展开说。

一起逛 | 北京的柳荫公园,你真的逛过么?

柳荫公园土地坡岸

走在泥土的坡岸上,我看到水面上成群游动着的青鳉,青鳉是公园池塘浅水区域最常见的鱼,它们体型小,在深水区域会被各种动物捕食,包括其它鱼类和昆虫。但借助浅水,青鳉就有更多的机会避开天敌。

一起逛 | 北京的柳荫公园,你真的逛过么?

青鳉 图片来自@大头蛇的避风塘

青鳉通常贴近水面活动,等待掉落水面的食物,它们的嘴长在头前端并且吻部朝上,适合吃水面的食物。由于体型小,在密集的水草和浅水区域活动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所以有机会捕捉小型水生无脊椎动物。它们食谱中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生物就是蚊子的幼虫,青鳉控制着蚊子的数量。

一起逛 | 北京的柳荫公园,你真的逛过么?

青鳉在岸边成群游动

在湖岸边,我发现了一条死去的大鳞副鳅,这种泥鳅由于体型大肉质多被人们养殖,菜市场看到的泥鳅就是它,它出现在这里有可能来源于放生,也有可能是为了水环境的稳定而投放的。

它们虽然不是我们土生土长的泥鳅,但和泥鳅生态位很接近,发挥着其生态价值。但我不同意放生,因为在不了解水中物种状况的情况下放生的动物,对于原生的动植物可能会带来麻烦,并且运动式放生通常成活率堪忧,更有可能成为生态环境的负担。

一起逛 | 北京的柳荫公园,你真的逛过么?

大鳞副鳅

湖的中央有个岛,上面的植物似乎未经打理,芦苇茂密,由于远离打扰,很多鸭子在岛上休息,喜鹊和灰喜鹊也多在岛上活动。

一起逛 | 北京的柳荫公园,你真的逛过么?

自然的小岛

绿头鸭正处于求偶的阶段,公鸭子顶着头上的绿色,锲而不舍地追逐着母鸭子,而母鸭子欲擒故纵地完成筛选,毕竟以后要独自带大小鸭子,只有从公鸭子那里获得更强大的基因,才有助于自己更好地达成繁殖成功的“指标”。

一起逛 | 北京的柳荫公园,你真的逛过么?

正在觅食的绿头鸭

忙里偷闲的它们也把头扎入水中进食,为了够到水底的食物,要把屁股朝向天空。柳荫公园的水体看起来不深,挺水植物覆盖了很大的区域,只可惜挺水植物的枯枝都在冬季被清理掉了,我认为这很遗憾,枯枝的存在会成为很多昆虫过冬的场所,也会吸引来更多的鸟类觅食,同时枯枝也给很多鸟类提供隐蔽的空间,让它们可以栖息。

一起逛 | 北京的柳荫公园,你真的逛过么?

水边如果能有挺水植物的枯枝就更完美了

当春暖花开,枯枝会随着新植株生长而被无声无息的代谢掉,大自然中没有谁负责清理干枯的芦苇秆,它们自有一套完整的替代模式,可以说芦苇秆的腐烂也是代谢中的重要环节,缺失可能不会带来太直观的损失,但我们其实完全可以让大自然自我循环不留遗憾。

由于水不深,可以看到水底的沉水植物菹[zū]草。在一块相对独立的池塘,菹草呈现良好的生长状态,而在主湖中,菹草的叶片被藻类覆盖,生长被抑制。

一起逛 | 北京的柳荫公园,你真的逛过么?

藻类的过多从侧面反映着水体质量有待提高。从柳荫公园的资料中可以看到,为了解决缺水的问题,柳荫公园建立了污水处理站,可以在枯水期把市政污水处理达标后放入湖中,补充水体所需,丰水期则可以帮助净化自身的水体。对于北京这样一个缺水的城市,水的再利用是非常必要的。

一起逛 | 北京的柳荫公园,你真的逛过么?

假山中隐藏着的污水处理站

除了污水处理站,其实我们也不应该忽视大自然自己代谢营养物质的能力,不过也不能小视人带来的压力,比如投喂鸭子的人们,首先投喂野生动物本就不是友好的接触自然的方式,还会给自然带来压力。我看到了游客投喂绿头鸭馒头饼干,鸭鸭们忙着搞对象,根本就无心吃饭,水中的锦鲤虽然会吃掉一部分食物残渣,但还是杯水车薪。

一起逛 | 北京的柳荫公园,你真的逛过么?

忙着求偶的绿头鸭和水中的锦鲤

我看到水边有一块牌子,倒是确实没有提示禁止投喂野生动物,我想这方面必要向农展馆学习,农展馆不光在水上栈道上布置宣传板讲解投喂野生动物的坏处,还在广播中播放相关的科普知识。

一起逛 | 北京的柳荫公园,你真的逛过么?

人对自然的影响也绝不仅仅存在于水中,岸边明明是绿地,却被人踩秃。从游客的角度,应该按照游览步道活动,不应该进入绿地。其实公园也有机会利用园艺管理的方式限制人活动的区域,比如种灌木等。

一起逛 | 北京的柳荫公园,你真的逛过么?

除了这种被人踩得毫无生命的地方,大部分有土壤的地表被这类天门冬科的植物覆盖,它们虽然看起来生机勃勃,甚至在冬天都保持着绿色,但在我看来也只是荒漠的另外一种样子(我没有鄙视荒漠的意思,这是觉得这里不该如此)。

一起逛 | 北京的柳荫公园,你真的逛过么?

单一植物覆盖的地表

由单一一种植物统治的地表想想就不够令人期待,公园的土地本该在初春开满早春野花,到了夏天早春植物休眠,轮到夏天生长的草本植物登上舞台。

在这些花开花落和旺盛生长过程中也给野生动物们带来丰富的食物,包括枝叶、种子、嫩芽、根茎和随之而来的昆虫,到了秋天早春植物由种子萌发短暂的生长然后进入冬天的休眠,等待着来春的遍地盛开。

遗憾的是那天我并没有看到二月兰、夏至草、斑种草、附地菜等早春植物的踪迹。

一起逛 | 北京的柳荫公园,你真的逛过么?

这里的大地没有机会见证二月兰的美 图片来源见水印

开始我以为是我来的太早了,但直到我看到石缝中绽放生机的附地菜,才意识到可能是因为我们的园艺管理方式并没有给这些本土野花太多的生存空间,所以只能在这种园艺管理不易施展的边边角角坚强地苟延残喘。

一起逛 | 北京的柳荫公园,你真的逛过么?

石缝中生长的附地菜

我记得在一部关于野草的纪录片中有这样一句话“野草看不到界限,只看到机会。”我想这些附地菜也随时准备着进军更多原本属于它们的土地,只等园艺管理方式给一个机会。

在干净的地面上我能想象到园艺工作者在秋天清理落叶的辛勤,但也许我们应该找到落叶更好的管理方式,曾经落叶会被焚烧,但PM2.5取缔了焚烧,处理落叶甚至变成了一件困难的事。

不过,我也看过有的公园将枯枝落叶粉碎之后重回土壤,覆盖植物的根部,一方面在冬季保护浅土层中的根系,另一方面随着物质代谢的过程滋养更多微生物同时给生态环境中带来更多的资源。

一起逛 | 北京的柳荫公园,你真的逛过么?

如果土地需要被覆盖,大概没什么比落叶更好的了

很多灌木被清除得只剩基部,我都无法认出是哪种植物,我想这种植物一定是在园艺管理中适合重剪的种类,这样的修建模式可以让它在来年生长得更加旺盛。

大自然中其它大型动物也会对植株有正常的干预,但不会如此彻底,这些灌木枝条能被更多地保留,而我也能借着灌木想象着银喉长尾山雀或者棕头鸦雀等小鸟穿梭其中的画面,这类小鸟最喜欢茂密的灌木。

一起逛 | 北京的柳荫公园,你真的逛过么?

过于“干净”的灌木

柳荫公园中有一片竹林非常茂密,竹林和更高大的乔木组成了多样性的生境。我猜想,这里可能会是更多野生鸟类活动的区域。夏天,还有一条小水系流经这里,我曾看过游客在这里给北红尾鸲拍照。

当天我在园中看到的鸟种类不多,除了水中的绿头鸭和鸳鸯,其它鸟类都出现在湖岸边高大的杨树上。

在听到啄木鸟啄树的声音后我决定在长椅上休息一会,这清脆的啄木头的声音让我享受其中。旁边的一棵大杨树上喜鹊正在筑巢,把树枝插进巢中调整来调整去,满意之后再去寻找新的树枝,有意思的是这棵杨树挨着外墙,喜鹊飞向公园外去寻找树枝,大概是公园里收拾得太过干净,相比之下,还是园外的巢材多。

一起逛 | 北京的柳荫公园,你真的逛过么?

除了灌木,大树对于很多鸟类来说同样重要

杨树上还有灰椋鸟和八哥,八哥本来生活在南方,通过非法贸易来到北方,再由放生和逃逸在北京形成归化种群。白头鹎喜欢停留在树尖上咔咔地叫,珠颈斑鸠比较淡定,还没有进入繁殖期的躁动。在一处没被干扰的芦苇枯枝尚存的湖岸,几只珠颈斑鸠在洗沙浴,看起来自在温暖。

一起逛 | 北京的柳荫公园,你真的逛过么?

聚众沙浴的斑鸠

在我围着湖将近转了一圈的时候,在公园的最南端,突然听到山雀的叫声,我用望远镜顺着声音找过去,公园南墙外一棵大杨树上,有人用滑轮吊着一个拍笼。

拍笼分上下两层,上层有机关,当有鸟飞进去之后就会关闭笼门,下层是个鸟笼,里面关着只黄腹山雀,它被当作媒子吸引别的鸟落入陷阱。

一起逛 | 北京的柳荫公园,你真的逛过么?

拍笼是过去很常见的捕鸟手段,显然现在我们都知道这是错误的和违法的行为,笼养鸟也只有有限的几种是合法可以饲养的,见链接:原来,这些大家都养过的鸟并不能被家养

另外,即便合法,笼养鸟也并不是我们推崇的欣赏动物的方式,准备一个望远镜,随时都能欣赏身边的鸟自由的样子。

我并不痴迷于观鸟,相比追逐鸟种的观鸟爱好者我比较佛系,家门口公园有点什么就看点什么。

不过我对于做点什么让鸟的种类和数量变多比较感兴趣,如果观鸟不能转化成对鸟的好处的话,观鸟依然充满乐趣但略显无义。这也是我关注身边生态现状的原因之一,每个人都和自己身边的环境有关,每个人也都能用行动参与到让身边环境变得更美好的过程之中。

一起逛 | 北京的柳荫公园,你真的逛过么?

迎春花上周就已经开了

感谢柳荫公园,土地坡岸和挺水植物非常令人期待,夏天我也会再来看看。春暖花开了,希望每个人都能去家附近的公园走走,因为总会有不同的发现与收获。

- END -

.........关于身边的自然,你还可以读.........

一起逛 | 北京的柳荫公园,你真的逛过么?

如果你是陈老湿,全世界都会是你的小可爱

一起逛 | 北京的柳荫公园,你真的逛过么?

什么?啄木鸟在我家墙上打了个洞!

更多:

金猫| 云豹 | 老虎 | 豹猫 | 宠物豹猫 |黄喉貂|香鼬|猛禽| 毒蛇 | 救助 | 北京华北豹 | 荒野 | 西双版纳 | 山西马坊 |新龙| 猫盟 | 长耳鸮 | 刺猬 | 长耳鸮 | 狍子 | 鬣羚 | 带豹回家 | 豹吃人吗 | 乔治·夏勒 | 个体识别 | 寻豹启事 |猫盟周边 |

一起逛 | 北京的柳荫公园,你真的逛过么?

长按二维码关注猫盟,记得给我们标星哦

公园可以是城市人身边最后的荒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