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的我們》遭遇大量退票驚動電影局,究竟扇了誰的耳光?

《後來的我們》遭遇大量退票驚動電影局,究竟扇了誰的耳光?

事件回顧:

4月28日五一檔,劉若英導演處女作,井柏然和周冬雨共同主演電影《後來的我們》正式登陸全國院線,該片上映之前就得到圈內大票名人明星名導演加持力挺。此外電影首映期間還收穫許多影評人、電影大V高分推薦。首映當天,《後來的我們》以45%的排片強勢領跑“五一檔”,上映7小時票房突破2億人民幣。但當晚,自媒體電影博主“電影票房”貼出影院工作群聊天記錄,公開質疑該片為搶排片搞“暗箱操作”,自己大面積購入預售票,以預售票房數據架住院線排片後,再於上映當日大批退票。截止目前貓眼電影實時數據顯示該電影已累積突破7.55億。

《後來的我們》遭遇大量退票驚動電影局,究竟扇了誰的耳光?

4月28日晚,博主“電影票房”發出一條微博,“真的是時候整頓一下購票平臺了,這特麼比葉問三還尼瑪過分,現在我真的慶幸阿里爸爸在電影購票這塊還很良心,有價值觀封鎖,不然有著粵科的他們會更可怕。”疑似質疑該電影為搶票房和排片進行不正當操作。

《後來的我們》遭遇大量退票驚動電影局,究竟扇了誰的耳光?

該博主還貼出了影院工作人員工作群記錄,稱武漢萬達所有店共退票4342張,東莞萬達所有店退票2800張。其中還有集體通知稱:請所有影城於明天12:00前以區域為單位統計4月28日當天《後來的我們》退票總數。而該博主亦在微博發文中表示,此事還有其它不確定性,“也可能不是貓眼所為,因為部分沒給貓眼開通退票渠道的影院也有退票,具體情況目前大家都還在核實中,暫時還不清楚具體細節。”

而後,“電影票房”博主再補充兩天來自影院的內部公式信息:一、影城的小夥伴,由於影城出現了大量第三方購買《後來的我們》退票的情況,目前退票比例已超出正常業務情況,需要暫停接口查詢情況,請影城悉知並做好解釋。二、需要注意:1、接到用戶投訴請詢問是哪個渠道,如出現後來的我們惡意要求退票一律不予退票,辛苦影城做好解釋。2、其他影片退票問題,需辛苦影城做好處理。3、第三方渠道惡意轉嫁投訴,辛苦直接在群內回覆。

《後來的我們》遭遇大量退票驚動電影局,究竟扇了誰的耳光?

對此,“貓眼”電影在29日發佈聲明,稱截至4月28日23點,經排查,“貓眼”平臺疑似被惡意刷票並退票數量約38萬張,涉及票房約1300萬,佔影片當日總票房2.8億的4.6%。惡意刷票訂單集中在19.9元等特惠票。“貓眼”已將相關詳盡數據和證據提交主管部門,並將協同主管部門做進一步的詳細調查,同時已向國家電影專項資金辦公室尋求數據協助。為了保護用戶、影城、片方的合法利益,“貓眼”平臺將暫時關閉退票功能。

聲明還表示,針對網絡上部分自媒體,在沒有核實事件真相的前提下,主觀臆測併發布惡意不實言論,將即刻追究其法律責任。“貓眼”平臺從來沒有,也永遠不會有這種干擾市場秩序的行為,也絕不姑息和縱容此類事件。

對此,我們不就電影本身做過多討論,因為可能會有人覺得電影平淡沒有引起共鳴,也會有人覺得句句扎心淚流滿面。因為本來我們每個人的際遇經歷都不會有所相同,在這裡,我們歡迎一切看過電影之後的客觀評價,拒絕跟風惡意抹黑。平淡敘事、娓娓道來一直都是劉若英的個人風格,可以不喜歡,但希望不要上升到人身攻擊。

中國電影,正在蓬勃發展,這是好事,但是發展中還存在不少的問題,這就要進行研究調整。首先,在影片質量上,國產電影還是良莠不齊,叫硬的好片不多,因此,無論商業片還是文藝片,都要在提高作品“品質”上多下功夫。在排片上,商業大片、進口片與文藝片在機制上要追求一個平衡點,院線不能把眼光完全放到“利”字上。無論是政策扶持,還是政策調整,對於中國電影市場排片機制的完善,要追求商業片、進口片與文藝片的上映能均衡發展,各得其所;要院線、網絡視頻等媒介多源並進,這樣,才能更好的滿足觀眾的不同觀影需求,更好的為觀眾服務,同樣這也更有利於中國電影的繁榮發展。如今這個事件已引起軒然大波,我們都在討論,中國電影最終會以一種什麼樣的形式來面對市場的考驗?

已經實施一年零兩個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第五十一條規定:“電影發行企業、電影院等有製造虛假交易、虛報瞞報銷售收入等行為,擾亂電影市場秩序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電影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違法所得五十萬元以上的,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情節特別嚴重的,由原發證機關吊銷許可證。”

但遺憾的是,這項法律以及這條規定並沒有能夠震懾電影市場中的個別人和個別企業。一方面,這一年以來相關部門對製造虛假交易,虛報瞞報票房的行為嚴厲打擊,另一方面,一些人依然頂風作案,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找個新花樣,換個新套路,逮著機會就想來點“貓膩”。

所謂的“爆料”、揭“黑幕”在網絡上不時出現,但都苦於沒有證據,除了猜測和給自媒體帶來流量以外,最終也沒有實質性的進展,頂多就是相關各方給個回應,而回應的內容想都不用想,自然是全面否認。它與那些傳聞和猜測一樣,給中國電影市場帶來的是一個長期負面的影響。它讓消費者深信,這個市場是一潭渾水,那些發行企業、院線企業眼裡只有利益,為了利益,不惜騙取消費者信任,犧牲消費者的利益,毀掉中國電影的公信力,最終讓劣幣驅除良幣。

關於電影票房的爭議,不能使之成為“羅生門”,相關部門必須以“促進法”為武器,要獨立自主地調查,不受外界和企業提供的數據資料的影響。同時要增加舉報、監管渠道,從而保證這個市場的有序,給消費者一個交待。

中國電影市場,再不能只圖眼前利益而忽略長遠發展了。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依法治理電影市場,不僅需要“促進法”,還需要具體的實施細則。而這個實施細則至少應當把操縱票房的手段類型明晰化,確定舉報的方式和渠道,明確如何向社會公示有關部門監督調查和處罰的過程,以及在何種情況下由行政處罰轉到司法裁決。

中國電影距離“大躍進”式質的飛越,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