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代官職(詳細版,從漢開始)

基本特徵:皇帝專制集權確立,政、軍、監三權並立,九卿分職,廢分封制,行郡縣制。

三公(中樞)

太尉(大司馬)——掌武事(武帝之前不常設,武帝以大將軍、驃騎將軍、驍騎將軍代之,均加大司馬銜)

丞相(大司徒)——輔佐皇帝,總掌國事

御史大夫(大司空)——掌副丞相,監察百官,主管文事(東漢司空掌土木溝渠之事,其權歸御史中丞)

九卿(自東漢始,其長官正式稱卿)

太常(奉常)——掌禮儀祭祀,有丞

光祿勳(郎中令)——掌宿衛,有丞。(自武帝始,郎中令轉為中朝官)

衛尉——掌領宿衛,有丞

太僕——掌車馬,有二丞

廷尉(大理)——掌刑獄,有正、左右監

大鴻臚(典客)——掌夷務,有丞

宗正——掌宗室事,有丞

大司農(治粟內史)——掌財物,有二丞

少府——掌利稅,有六丞。(武帝始,其屬官尚書事權擴大,東漢掌宮中服飾諸物)

尚書——令——僕射

常侍曹——主公卿事。(東漢改為吏曹)

二千石曹——主郡國事

民曹——主吏上書(東漢主修繕營造)

客曹——主夷狄事(東漢分為南北主客曹)

三公曹——主斷獄

尚書令、僕射掌選署及奏、下尚書曹文書眾事。各曹尚書一人,左右丞各一人

地方——部(州)刺史

郡守(太守)——長史(邊郡置,掌兵馬)、丞

郡尉(都尉)——掌佐郡守,典武職(東漢職並太守)

王國——國相、都尉

郡、王國之下皆置縣

縣——尉、令(長)、丞

縣下置——鄉——亭——裡——什——伍

部(州)初為監察區,刺史亦稱州牧,後漸為地方一級行政機構

基本特徵:三省制最終確立,六部二十四司定型,御史臺分置三院,監察機制健全,事務機構成型,地方設官進一步發展

三省(中樞)

中書省(西臺)——中書令(右相)——中書侍郎

尚書省(中臺)——尚書令——左右僕射——尚書都省

門下省(東臺)——侍中(左相)——門下侍郎

尚書省六部

吏部——尚書——侍郎——吏部、司封、司勳、考功

戶部——尚書——侍郎——戶部、度支、金部、倉部

禮部——尚書——侍郎——禮部、祠部、膳部、主客

兵部——尚書——侍郎——兵部、職方、駕部、庫部

刑部——尚書——侍郎——刑部、都官、比部、司門

工部——尚書——侍郎——工部、屯田、虞部、水部

每部四司,每司設郎中、員外郎為正副長官,每部四司中與部名相同之司稱頭司

御史臺——御史大夫——御史中丞

臺院——侍御史——掌糾舉百官及入閣承詔

殿院——殿中侍御史——掌殿廷禮儀,京畿州兵

察院——監察御史——分察百官,巡撫州縣

九寺

太常寺——卿——少卿——兩京郊社署、太樂署、鼓吹署、太醫署、太卜署、廩牲署、諸祠廟

光祿寺——卿——少卿——太官署、珍羞署、良釀署、掌醢署

衛尉寺——卿——少卿——兩京武庫署、武器署、守宮署

宗正寺——卿——少卿——諸陵署、崇玄署

太僕寺——卿——少卿——乘黃署、典廄署、典牧署、車府署、諸牧監

大理寺——卿——少卿

鴻臚寺——卿——少卿——典客署、司儀署

司農寺——卿——少卿——上林署、太倉署、鉤盾署、導官署、諸倉監、司竹監、諸湯監、、諸宮苑監、諸園苑監、諸鹽池監、諸屯監

太府寺——卿——少卿——兩京諸市署、平準署、左藏署、右藏署、常平署

九寺卿1人,少卿2人,各署以令、丞為正、副長官,各監以監、副監為正副長官

五監

國子監——祭酒——司業——國子學、太學、廣文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

少府監——監——少監——中尚署、左尚署、右尚署、織染署、掌冶署、諸冶監、鑄錢監、互市監

將作監——監——少監——左校署、右校署、中校署、甄官署、百工就谷諸監

軍器監——監——少監——弩坊署、甲坊署

都水監——使者——少監(丞)——河渠署、諸津

國子監各學置博士、助教掌教,其餘各署以令、丞為正、副長官,各監以監、副監為正副長官

其他事務機構

秘書省——監——少監

著作局:著作郎——著作佐郎

司天臺(太史局):監——少監

殿中省——監——少監——尚食局、尚藥局、尚衣局、尚乘局、尚舍局、尚輦局

內侍省——監——少監、內侍——掖庭局、宮闈局、奚官局、內僕局、內府局、太子內坊局

殿中省六局以奉御、直長為正副長官,內侍省六局以令、丞為正副長官

地方

道——府、州

府:尹——少尹——功曹、倉曹、戶曹、田曹、兵曹、法曹、士曹

州——縣——鄉——裡——保——鄰

州:刺史——別駕——司功、司倉、司戶、司田、司兵、司法、司士

縣:令——丞——司功佐、司倉佐、司戶佐、司田佐、司兵佐、司法佐、司士佐

道初為監察區,中唐以後漸為方鎮一級區劃,節度使為最高軍政長官,觀察使為一道民政長官

以神宗元豐官制為準,基本特徵:承襲唐而具變革,三省分權漸歸於一,樞密院獨立,專掌兵權,機構重疊,官員臃腫(個人以為這也是宋亡的一個主因,趙匡胤曾說過,如不遷都,則必須養兵以自重,而百年後國家危矣,北宋果中讖語,立國一百多年)。

三省、二府(中樞)

三省

尚書省——左右僕射——左右丞(左兼門下,右兼中書,且左右僕射為宰相,左右丞為副相)

門下省——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門下侍郎

中書省——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中書侍郎

二府

中書省——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中書侍郎(與三省同任)

樞密院——知樞密院事(樞密使)——同知樞密院事(副使)

翰林學士院——翰林學士承旨——翰林學士(專掌制、誥、詔、令)

尚書省六部

吏部——尚書——侍郎——司封、司勳、考功、官誥院

戶部——尚書——侍郎——度支、金部、倉部

禮部——尚書——侍郎——祠部、主客、膳部

兵部——尚書——侍郎——職方、駕部、庫部

刑部——尚書——侍郎——都官、比部、司門

工部——尚書——侍郎——屯田、虞部、水部、文思院

六部頭司改屬本部,以頭司郎中、員外郎參掌尚書、侍郎所領之事

御史臺——御史中丞——臺院(侍御史)、殿院(殿中侍御史)、察院(監察御史)

其他事務機構

秘書省——監——少監——丞——日曆所、太史局

殿中省——監——少監——丞——御藥院、尚衣庫

入內內侍省——都都知——都知——御藥院(勾當官,掌驗方、合藥、進御)、內東門司(勾當官,掌宮禁出入)、合同憑由司(監官,掌宮中之物,取給驗證)

宋以內侍省拱侍殿中之職,以通侍禁中之職歸入內內侍省

九寺

太常寺——卿——少卿——丞——太醫局、教坊

宗正寺——卿——少卿——丞——玉牒所

光祿寺——卿——少卿——丞——太官令、法酒庫(內酒坊)、翰林司、牛羊司、乳酪院

衛尉寺——卿——少卿——丞——儀鸞司、左右金吾街仗司

太僕寺——卿——少卿——丞——東輅院、左右騏驥院、群牧司

大理寺——卿——少卿——左斷刑、右治獄

鴻臚寺——卿——少卿——丞——往來國信所、都亭西驛、禮賓院、懷遠驛、寺務司、傳法院、僧錄司

司農寺——卿——少卿——丞——倉、草場、排岸司、下御司、都麥院、水磨務

太府寺——卿——少卿——丞——左藏庫、內藏庫、奉宸庫、糧料院、審計司、都商稅務、交易司、交引庫

九寺下屬機構未全列,但足以反映其變革,宗正寺之外,又具大宗正司專掌皇族事務

五監

國子監——祭酒——司業——丞——國子學、太學、武學、律學

少府監——監——少監——丞——綾錦院、染院、裁造院

將作監——監——少監——丞——修內司、八作司、竹木務、事材場、丹粉所、窯務

軍器監——監——少監——丞——東西作坊、作坊物料庫、皮角場

都水監——使者——丞——堤岸司、街道司

國子監各學置博士、正或錄掌教

地方

路:安撫使——轉運使司、提點刑獄司、提舉常平司

路是地方監察區向行政區過渡的一種形式,具有半地方監察區、半地方行政區的性質,路不統屬府州軍監,但行使監督職權

府:判府事——知府——通判——錄事、戶曹、司法、司理

州:判州事——知州——通判——錄事、戶曹、司法、司理

(軍)

(監)——縣:令(知縣)——丞、主薄、尉

縣——鄉——都保——大保——保——甲

基本特徵:以蒙古人為主幹的官制,機構繁雜,每一職官皆設多人(個人以為是為分權所立),政、軍、監三權分立,設行省制

中樞

中書省(曾為尚書省)

中書令——右左丞相——平章政事(二丞相)——右左丞(副相)——參知政事(副相)

行中書省(地方常設):丞相——平章政事——右左丞——參知政事

樞密院

知事院——同知事院——副院事——左衛、右衛、中衛、前衛、後衛、諸親軍都指揮使司

行樞密院(臨時設置)

御史臺

御史大夫——御史中丞——殿中司(侍御史)、察院(治書侍御史)

行御史臺(地方常設)——江南十道行御史臺、陝西四道行御史臺

肅政廉訪司(提刑按察司),分設於內八道,直屬御史臺

中書省六部(曾為尚書省)

左三部

吏部——尚書——侍郎——郎中——員外郎

戶部——尚書——侍郎——郎中——員外郎——都提舉萬億寶源庫、各路寶鈔提舉司、大都宣科提舉司、都漕轉運使司、各路都轉運鹽使司

禮部——尚書——侍郎——郎中——員外郎——侍儀司、拱衛直都指揮使司、儀鳳司、教坊司、會同館

右三部

兵部——尚書——侍郎——郎中——員外郎——大都陸運提舉司、各打捕鷹房總管府

刑部——尚書——侍郎——郎中——員外郎——司獄司、司籍所

工部——尚書——侍郎——郎中——員外郎——各人匠總管府、提舉左右八作司、諸路雜造總管府、各織染提舉司、提舉都城所

寺、監等事務機構

武備寺——卿——同——少卿

太僕寺——卿——少卿

尚乘寺——卿——少卿

長信寺——卿——少卿,掌宮賬人口諸事

太府監——太卿——太監——少監,領內藏、左藏、右藏三庫,掌錢帛出納

度支監——卿——太監——少監,掌給馬駝芻草

利用監——卿——太監——少監,掌皮貨衣物

中尚監——卿——太監——少監,掌領資成庫氈作

章佩監——卿——太監——少監,掌宦者所收御服寶帶

經正監——太卿——太監——少監,掌營盤納缽及標拔頭下草地

都水監——監——少監——太都河道提舉司

秘書監——卿——太監——少監

司天監——提點——監——少監

回回司天監——提點——監——少監

地方

行中書省——丞相——平章政事——右左丞——參知政事

行中書省下轄路州府

路(總管府)——達魯花赤——總管——同知

路下轄州縣,對府只有監督權

州——達魯花赤——州尹(知州)——同知

州下轄縣

縣——達魯花赤——縣尹——鄉(都)——社——(坊)——(保)

圓弧為別名或不常設,歷朝同

府——達魯花赤——府尹(知府)——同知

府下轄縣,對州只具監督權

路分上下兩等,州分上中下三等,縣亦分上中下三等,設官、品秩略有差別

基本特徵:廢丞相,立內閣,六部直屬皇帝,都察院取代御史臺,新設科道官

內閣(中樞)

吏部——尚書——左右侍郎——(另設司務廳)——文選清吏司、司封清吏司、稽勳清吏司、考功清吏司

戶部——尚書——左右侍郎——(另設司務廳)——浙江等十三清吏司

禮部——尚書——左右侍郎——(另設司務廳)——儀制清吏司、祠祭清吏司、主客清吏司、精膳清吏司、教坊司

殿閣大學士(翰林院充任——學士——侍讀學士)——造敕坊、制敕坊

兵部——尚書——左右侍郎——(另設司務廳)——武選清吏司、職方清吏司、車架清吏司、武庫清吏司

刑部——尚書——左右侍郎——(另設司務廳)——浙江等十三清吏司

工部——尚書——左右侍郎——(另設司務廳)——營繕清吏司、虞衡清吏司、都水清吏司、屯田清吏司

都察院——左右都御使——左右副都御使——左右僉都御使——浙江道監察御史、江西道監察御史、河南道監察御史、山東道監察御史、福建道監察御史、廣東道監察御史、廣西道監察御史、四川道監察御史、貴州道監察御史、陝西道監察御史、湖廣道監察御史、山西道監察御史、雲南道監察御史

通政使司——通政使——左右通政——謄黃通政

大理寺——卿——左右少卿——左寺、右寺

六部、都察院、通政使司、大理寺合為九卿

六科——吏科、戶科、禮科、兵科、刑科、工科——都給事中(對口監察六部)——左給事中、右給事中

事務機構

宗人府——宗人令——左右宗正——左右宗人

國子監——祭酒——司業——博士廳、率性堂、修道堂、誠心堂、正義堂、崇志堂、廣業堂

太常寺——卿——少卿——丞——各譚廟陵署、提督四夷館

光祿寺——卿——少卿——丞——太官署、珍羞署、良釀署、掌醢署

太僕寺——卿——少卿——丞——各牧監

鴻臚寺——卿——左右少卿——左右丞——司儀署、司賓署

尚寶司——卿——少卿——丞

行人司——司正——左右司副

欽天監——監正——監副

太醫院——院使——院判——御醫、生藥庫、惠民藥局

上林苑監——左右監正——左右監副——左右監丞——良牧署、蕃育署、林衡署、嘉蔬署

地方

布政使司(省),(管轄府、直隸州)——左右布政使——左右參政——左右參議

府:(知府——同知)——直隸州:(知州——同知)——署州:(知州——同知)、縣:(知縣——縣丞),(署州、縣平級且互相監督)——裡——甲

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副使

都指揮使司——都指揮使——都指揮同知——都指揮僉事

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對道具監督權,道對府、直隸州亦有監督權

基本特徵:內外職官滿漢參用,蒙古、漢軍次第分佈,實權握於滿官,剔除殘餘宰輔制,以軍機處取代內閣事權

軍機處(中樞)——軍機大臣(特旨招入內閣大學士)——軍機章京——內翻書坊、方略館

內閣——大學士——協辦大學士——稽查欽奉上諭事件處、中書科、實錄館、三通館

六部

吏部——尚書——左右侍郎——(另設司務廳)——文選清吏司、考功清吏司、驗封清吏司、稽勳清吏司

戶部——尚書——左右侍郎——(另設司務廳)——江南等十四清吏司、寶泉局、內倉、三庫、倉場

禮部——尚書——左右侍郎——(另設司務廳)——典制清吏司、祠祭清吏司、主客清吏司、精膳清吏司、鑄印局、會同四夷館、樂部

兵部——尚書——左右侍郎——(另設司務廳)——武選清吏司、車駕清吏司、職方清吏司、武庫清吏司、會同館、捷報處

刑部——尚書——左右侍郎——(另設司務廳)——直隸等十七清吏司、督捕清吏司、提牢廳、司獄、贓罰庫、律例館、秋審處

工部——尚書——左右侍郎——(另設司務廳)——營繕清吏司、虞衡清吏司、都水清吏司、屯田清吏司、製造庫、節慎庫、硝磺庫、寶源司、軍需局、火藥司

尚書、侍郎特簡為大學士,可入軍機處

理藩院——尚書——左右侍郎——旗籍清吏司、王會清吏司、柔遠清吏司、典屬清吏司、理刑清吏司、徠遠清吏司、領辦處、蒙古釋譯坊

都察院——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十五道、六科

十五道——京畿道、河南道、江南道、浙江道、山西道、山東道、陝西道、湖廣道、江西道、福建道、四川道、廣東道、廣西道、雲南道、貴州道——掌印監察御史——監察御史

六科——吏科、戶科、禮科、兵科、刑科、工科——掌印給事中——給事中

事務機構

通政使司——通政使——副使——參議——登聞鼓廳

大理寺——卿——少卿——左丞寺—左評事、右丞寺—右評事

翰林院——掌院學士——侍讀學士——侍講學士——庶常館、國使館、起居注館

詹事府——詹事——少詹事——左春坊—左庶子—左中充—左贊善、右春坊—右庶子—右中充—右贊善、司經局—洗馬

太常寺——卿——少卿——祠祭署、工程處

光祿寺——卿——少卿——太官署、珍羞署、良釀署、掌醢署

太僕寺——卿——少卿——左司、右司

鴻臚寺——卿——少卿

國子監——祭酒——司業——繩愆廳、博士廳、典簿廳、典籍廳、率性等六堂、八旗學館、算法館、俄羅斯館、琉球學

欽天監——監正——左右監副——時憲科、天文科、漏刻科

詹事府設官雖如前朝東宮,但清不立太子,僅掌文學侍從

事務機構

宗人府——宗令——左右宗正——左右宗人——左司、右司

內務府——總管大臣——廣儲司、會計司、掌禮司、都虞司、慎刑司、營造司、慶豐司、錢糧衙門、內管領、養心殿造辦處、圓明園總管事務處、武英殿修書處、總理工程處、上駟院、武備院、奉宸院

地方

省——總督、巡撫——布政使司、提刑按察司、提督學政——下轄道

道下轄府、直隸州、直隸廳

府——知府——同知——通判

府下轄直隸州、直隸廳

直隸州——知州——州同——州判

直隸州下轄直隸廳

直隸廳——同知

直隸廳下轄屬州、屬廳、縣,後三者平行

屬州——知州——州同——州判

屬廳——同知

縣——知縣——縣丞

縣——保——甲——牌

總督轄1-3個省,巡撫轄1省,直隸廳、廳設置於邊地和新開地區,總督掌軍政,巡撫掌民政,同級,但是實權總督高於巡撫

中國曆代官職(詳細版,從漢開始)

如諸位喜歡的話,還請多多點贊與關注,小生拜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