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君臣關係的45年友誼,他為何反目成仇,背後捅了皇帝一刀

新朝地皇四年(公元23年)七月,王莽挫敗了一起,以劫持他投降劉秀為目的的政變。政變的三位主要策劃人,大司馬董忠,被當場剁成肉醬,衛將軍王涉和國師公劉歆自殺身亡。

劉歆是中國歷史上的文化巨匠,他和王莽是青年時代的朋友,兩人相識相交四十五年,可謂志趣相投,情意深重的好兄弟。劉歆年輕時不得志,全靠王莽一手提攜,王莽能建國稱帝,劉歆功不可沒。新朝建立後,劉歆位列四輔,成為王莽集團核心中的核心,是什麼導致二人感情破裂,走向你死我活的邊緣?

超越君臣關係的45年友誼,他為何反目成仇,背後捅了皇帝一刀

劉歆

一、劉歆謀反事件

先來看一下這起謀反事件的經過。事件的起因源於一個叫西門君惠的江湖術士,此人是衛將軍王涉的門客,王涉是王莽的堂兄。西門惠君有一天對王涉說:“漢室當復興,國師公劉秀當為天子!”

“劉秀為天子”是新朝中後期,社會上流傳的一條“政治讖言”。後來人們認為這個“劉秀”就是指光武帝劉秀,但當時的人不這麼認為,因為那時劉秀還是鄉下的一名讀書人,根本沒人認識他。在大家的眼中這個“劉秀”就是劉歆,原來劉歆早在漢哀帝登基時,為了避諱(漢哀帝名劉欣),已改名劉秀。所以西門君惠才說,國師公劉秀。

王涉信了,決定造反。他找了第一個幫手,大司馬董忠。董忠領中軍,手上有兵權,要想謀反,他是重要的環節。董忠加入後,倆人決定去遊說劉歆,並請劉歆領頭。

超越君臣關係的45年友誼,他為何反目成仇,背後捅了皇帝一刀

劉歆

剛開始,劉歆堅決拒絕,後來王涉眼淚鼻涕表達誠意,劉歆這才確信他倆的真心,於是他同意入夥。不過,劉歆又對他倆說了句“東方必成”。什麼意思呢?就是說,這個“劉秀”不是我,而是指南陽劉秀!

於是三人達成一致,將政變由劉歆取代王莽,變成劫持王莽,投降南陽劉秀。

雖然達成一致,但在行動日期上,劉歆堅持一定要等到“待太白星出”。那個年代是儒生們最迷信的時期,劉歆本人對“讖緯學說”更是迷信得無以復加。但就是這個等待太白星的過程,使政變功敗垂成。

董忠為了政變成功的幾率大一點,他策反了一名叫孫伋的司中大贅,結果孫伋向王莽告了密。結果,董忠被斬殺在皇宮門前。王莽顧念與王涉和劉歆多年的情誼,沒有對外公佈他倆的罪行,倆人自殺身亡後,未罪及家人,劉歆的長子劉疊依然被留在了王莽身邊任職。

超越君臣關係的45年友誼,他為何反目成仇,背後捅了皇帝一刀

光武帝劉秀

二、兄弟反目的原因

這次政變有個大疑問:王涉、董忠憑什麼敢動員劉歆造反?劉歆與王莽的友誼朝野無人不知,難道不怕劉歆告發他倆?

原因就在於,他倆早就看出,曾經的親密戰友,過去的一對好兄弟,劉歆與王莽之間早就出現了一個巨大裂痕。導致這個裂痕產生的是,王莽十一年間,接連殺害了劉歆的二子一女!

劉歆有三子一女,長子劉疊、次子劉棻、三子劉泳、一女劉愔。應該說,王莽對劉歆一家關照有加,在將劉歆提拔為四輔,封嘉新公的同時,三個兒子都分別封侯拜爵,擔任要職,還將他的女兒許配給自己的三子,太子王臨。

應該說,王莽很夠義氣,能給劉歆一家的榮耀都給了。但想不到的是,劉棻和劉泳竟然捲入了始建國二年(公元10年)的甄豐甄尋父子謀反案。

超越君臣關係的45年友誼,他為何反目成仇,背後捅了皇帝一刀

王莽

王莽集團內部其實一直存在兩大派系,一派是以劉歆為代表“更天命派”,主張西漢天命已亡,王莽應該順應天命,取代劉漢建立新朝。另一派就是以甄豐為代表的“輔漢派”,主張王莽應該“行周公事”,不應該改朝換代。這兩派鬥了十年,最終王莽接受了劉歆等人的建議,受禪登基,改朝換代。

甄豐因此很失落,他就想和王莽分庭抗禮,先搞出了個“二伯分治”,王莽被迫接受了。接著甄尋野心爆棚,以偽造“符命”,謀娶“黃皇室主”。黃皇室主就是王莽的女兒,漢平帝的皇后,新朝的公主。

王莽為此大怒,下令抓捕甄尋,甄尋負案逃命,甄豐自殺。案件追查的結果是,包括“二伯分治”及謀娶黃皇室主的“符命”,都是劉棻等參與偽造的。因此,劉棻和劉泳被殺。

也有一種說法是,劉棻和劉泳純屬被利用,根本不清楚甄家父子的目的。但不管怎麼說,哥倆還是起到了幫兇的作用,實在辜負了王莽對他們的信任。

超越君臣關係的45年友誼,他為何反目成仇,背後捅了皇帝一刀

黃皇室主

劉愔死於地皇二年(公元21年),因太子王臨謀反案被株連。案件起於一起說不清的“桃色事件”。王莽寵幸過皇后身邊一名侍女,叫原碧,後來不知怎麼搞的,王臨跟原碧出現姦情。荷爾蒙減退後,王臨害怕了,就想和原碧一起謀殺王莽奪位。

結果很快被王莽發現了,王臨被迫自殺。但審訊過程中發現,王臨之所以起歹心,源於劉愔的一個讖言:宮中將有“白衣會”。後人對這個“白衣會”的解釋是,宮裡將要有殺戮這樣的大事發生,暗示皇帝可能要遭遇不測。於是王臨就斗膽起意。

王臨本人不通星象,劉愔是星象高手,很顯然這句話出自劉愔之口。憤怒的王莽召來劉歆,對他說:“臨本不知星,事從愔起。”因此,劉愔也被逼自殺!

十一年間,劉歆的三子一女都死於王莽之手,雖說事出有因,但年逾古稀的劉歆,面對兒女的悲劇結局,心中的悲憤、乃至憤恨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估計,劉歆的態度顯然早已表露在外,朝中人人皆知,所以王涉和董忠才敢找他。

超越君臣關係的45年友誼,他為何反目成仇,背後捅了皇帝一刀

王莽

三、變天前的自保

劉歆拋棄友誼,選擇與王莽決裂,僅僅是因為個人感情的因素嗎?我覺得不全面,要知道劉棻兄妹三人的死,責任在他們自己,怪不得王莽。尤其是王莽並沒有因此改變對劉家人的信任,劉疊甚至一直在王莽身邊做侍中。其中肯定還有其他更重要的原因。

這個原因就是,此時的新朝已經是內憂外患,頻臨危亡了,王莽集團內部已經土崩瓦解,尋找新的出路,圖謀自保,是朝中很多大臣的真實想法,劉歆也不例外。

本人對劉歆的學術成就無比敬仰,但作為政治家,我覺得劉歆真的一無是處,他既不懂權謀,也沒有高於常人的行政能力。之所以能身處高位,除了王莽與他的私交外,他對新朝最大的貢獻,就是思想宣傳陣地的“吹鼓手”,他的“讖緯學說”為王莽代漢,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為王莽的“和平演變”,貢獻了全社會都能接受的和諧手段。

從本質上講,劉歆完全算不上合格的政治家,他看不清歷史發展的潮流,也不能明晰社會矛盾的根源,只是死守他的“讖緯”理論,作為安身立命的法寶。

超越君臣關係的45年友誼,他為何反目成仇,背後捅了皇帝一刀

王莽

所以,當新朝暴露出種種敗亡跡象時,他立刻“思動”,又拋出“漢室復興”的讖言,說白了就是想再一次利用自己“通神”的學問,向新主子尋求一方保家安命的安樂窩。

面對這個大趨勢,即便是幾十年的友情,又怎能抵得住自身的利益訴求,更何況“殺子之仇”還給了他一塊極好的遮羞布!

四、後記

關於新朝這段歷史,由於所謂“儒家正統思想”的影響,王莽及與他相關的人士,很多事蹟被隱去,很多事件也語焉不詳,政治傾向性的東西太多,造成後人解讀困難。比如劉棻兄弟在甄豐案中究竟充當什麼角色,還是有很多疑點,只能根據僅有的史料猜測了。

兩千年過去了,王莽一直被“儒家思想”釘在了恥辱柱上,比較幸運的是,劉歆因為其傑出的學術成就,歷史對他的評價還相對比較寬容。不知道這對曾經的好兄弟,在地下能否相逢一笑泯恩仇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