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之廣告攻略

延禧攻略之廣告攻略

詳解《延禧》之廣告攻略:2.1億創新形式破紀錄,劇集廣告精品化成大趨勢

“魏瓔珞,這一生我守著你,已經守夠了。下輩子,可不可以換你來守著我?”在無數“傅瓔女孩”的眼淚中,《延禧攻略》落下了帷幕。

延禧攻略之廣告攻略

延禧攻略之廣告攻略

沉寂半年的2018古裝劇市場終於在今年暑期檔迎來了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現象級爆款。清宮,宮鬥,大女主……這些耳熟能詳的標籤,被《延禧攻略》以其反套路的方式,重建主角具備現代人思維情感的清宮宇宙。截止8月26日上線39天,《延禧攻略》播放量破130億,創2018年全網電視劇+網劇收視第一,據艾瑞諮詢數據,在愛奇藝播出第三週即創造20%的拉新比率,對於愛奇藝的流量滲透率高達13%,頭部效應顯著。

其劇情中的場景美學、非遺文化、人物妝發、歷史背景、人設劇情被反覆分析,而在劇情之外,其商業價值同樣引起了業界關注。在大結局慶功宴上,愛奇藝首席營銷官王湘君表示,《延禧攻略》廣告收入破紀錄,同時廣告形式亦有突破。

延禧攻略之廣告攻略

隨劇情熱度升溫的後期廣告定製:

貼片、中插小劇場、創可貼三大形式,

金主盛寵創可貼

據悉整部《延禧攻略》總投資為3億,廣告收入約2.1億,走紅後創意中插小劇場報價為每條30秒300萬,與《如懿傳》持平,商業價值吸金能力毋庸置疑。

《延禧攻略》(以下簡稱《延禧》)豆瓣評分由開播時的6.5分上漲到收官時的7.2分,中後期多次單日播放量逆勢上漲到6億以上,多次打破今年全網電視劇、網劇播放記錄。同劇集口碑播放量低開高走的總體趨勢一樣,其商業化也經歷了由一開始不被看好到後來節節攀升的過程。鑑於於正以往的低口碑,缺乏一線明星的演員陣容,清廷宮鬥劇屬於紅海題材等因素,《延禧》在去年招商時遇冷,播出後隨著熱度大漲而吸引了更多品牌借勢營銷。

《延禧》中前期共招商13個品牌,沒有劇內植入,均為後期植入,其中美柚、脈動、海昌3個品牌從開播以來全程貫穿,其他品牌從19集後陸續加入,佘詩曼出演的麥吉麗面膜從45集起加入開頭貼片廣告,最後幾集“大豬蹄子”皇上聶遠出演丸美眼精華廣告,會員無法直接跳過。在劇情中皇帝對女主寵愛有加六宮側目,在劇情外廣告主則以77%的選擇,盛寵創可貼形式。

自2016年誕生併成為年度現象級廣告產品以來,創可貼以其精準投放、靈活高效、性價比高、覆蓋面廣等優勢深受廣告主偏愛。以16年《老九門》帶火東鵬特飲為契始,眾多劇集通過創可貼實現了品牌與劇集IP的深度捆綁。創可貼廣告又可按形式細分為字幕貼、效果貼,按內容分為劇情貼、提示貼,由十年前《武林外傳》作為搞笑形式開創。在2015年《暗黑者2》明確商業化的創意中插小劇場(又稱原創帖),以其與劇情深度融合的趣味性,與創可貼共同顛覆了內容營銷市場傳統貼片廣告的主流地位,成為網劇最為青睞的形式,兩者市場規模已達每年10億。

從《延禧》本身看來,本就網感極強的創可貼廣告已實現了更成熟精準的情景互動,例如皇帝身上長了疥瘡,疼痛難忍,倒在了床上,999皮炎平在下方打上:“此刻皇上需要一支皮炎平”。 當皇帝向魏瓔珞表示自己看膩了後宮裡乖巧柔順的美人時,“衣二三”突然彈出:“每天一個新look,百變穿搭看不膩。”以及傅瓔發糖時的“特侖蘇都沒有你蘇”。還有爾晴腹黑時配以“爾晴美柚勸你善良,拆CP要提前領盒飯的”。美柚、護舒寶還多了中插小劇場形式。

延禧攻略之廣告攻略

投放廣告主集中於快消品、女性品牌,與主要受眾重疊,此前在網劇中為投放主力的互聯網金融品牌因受近期P2P平臺爆雷有所減少。創可貼廣告使用的是Videoin技術,需要在劇集播出時量身定製植入時段、內容,對人工效率、創意和即時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艾瑞調研顯示,92%的觀眾表示認可這種創可貼廣告創意形式,特侖蘇、美柚、脈動三個品牌均為觀眾留下了超過50%的場景回憶度,認知度、喜愛度最高增加20%,購買使用度最高增加14%,均被美柚喜提。除了與品牌自身發展階段有關以外,也與情景融入度有關:紀錄女性生理週期的美柚與後宮懷孕等場景無縫對接。

廣告精品化:不斷尋求營收

最優解的劇集和視頻平臺們

隨著政策風險加大,網傳限價令“全網獨播劇不得超過800萬/集,先網後臺的獨播劇不超過600萬/集,先臺後網的不超過500萬/集。”今年8月三大平臺+六大製片公司聯手抵制天價片酬,依靠版權費實現回本已經顯得越來越不現實,廣告植入日漸成為電視劇、網劇盈利主要形式,而依靠廣告植入收回成本,往往以影響觀看體驗為代價,其中以現代品牌植入古裝劇的不適感尤甚,並且和“VIP會員免廣告”這部分創收形成了兩難衝突。

縱觀今年劇集,御泥集、58同城兩大有著眾多古裝劇植入經驗的品牌選擇了《扶搖》,以情節植入/口播/道具露出/道具使用/片尾鳴謝等形式深度植入,佔比持續提高,並將現代品牌Slogan進行了古代化處理:“五八同城集,房屋租賃、跑腿搬運、購車販馬,當真是個神奇的地方。”最終被眾多網友吐槽“生硬”。大男主戲《武動乾坤》同樣劇情植入了御泥坊,《天盛長歌》則以中插小劇場形式露出攜程APP等品牌。

《如懿傳》首播當晚,揮之不去的飛鶴奶粉BUG成為第一個熱搜,對期待值偏高的劇集口碑造成了負面影響。而對於廣告主來說,雖然意外延長露出時間,並引發二次傳播,卻對品牌好感度無濟於事甚至有反作用。

相較於古裝劇,現代劇的植入來得更直接更猛烈:例如《愛情進化論》直接將女主職業設置為某女鞋品牌銷售總監,以售花行業為背景的《一千零一夜》全程植入花加品牌。

隨著網劇精品化趨勢深入,也對廣告精品化提出了更多要求。不干擾觀眾浸入式觀看體驗、是否自帶二次傳播亮點甚至槽點、與劇情更好融入成為其中關鍵。除了內容精品化,更亟需形式精品化。創新廣告形式甚至能反客為主,例如第一個吃螃蟹的衛視劇《龍門鏢局》一度讓辨別廣告成為看劇一大樂趣,開播一個月內的用戶關注度上升幅度達10512%,媒體關注度則上升了9078%。

綜合以上案例,觀眾對於廣告的關注度已經不輸於劇情本身。越是創新的廣告形式,越是能夠憑藉暈輪效應首先搶佔市場高地。“創可貼”和“創意中插小劇場”雖然目前屬於比較新穎的廣告,但也需要劇集製作團隊和視頻平臺共同發力,不斷開腦洞更新模式。

延禧攻略之廣告攻略

作為VIP會員同樣可見的廣告形式,“有趣”以及“與劇情強關聯”成為了這類創新廣告的首要要求。隨著市場日益規範,要求視頻平臺提供CPM保底數、實時監測等數據。視頻平臺和製片方也成了這塊新蛋糕的最大獲益者。據骨朵報道,每條小劇場廣告,製片方能分到10%至20%收入,與藝人、製作成本、版權授權費息息相關,單條報價也從幾年前的幾十萬增長到了大劇的幾百萬。

除了植入以外,借鑑《權力的遊戲》等製作費高達1億美元的頭部美劇創造商業價值的多種模式可知,在傳統靠版權費營收、植入營收以外,更應把目光放得更加長遠,通過海外發行、全產業鏈開發衍生品等形式綜合盈利。由於地域文化等因素,《延禧》等國內頭部劇集目前主要出海越南等東南亞地區。深入挖掘跨地域共性,減小文化差異,推動出海全球更多國家地區可能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營收解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