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家争鸣」香奈儿:人生的理想国

「诗家争鸣」香奈儿:人生的理想国

写在访谈前的话:

因考虑到这期访谈的主角香奈儿是纺织行业的陕西第九棉纺织厂。因此,专门去了解了一下纺织业的时代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接管了中国纺织建设公司各厂改为国营企业。对民营纺织厂逐步实行了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公私合营阶段,最终也转为国营。自力兴办大规模的纺织机械制造厂,建设化学纤维制造厂。纺织工业开始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

从1953年起,中国开始进行有计划、按比例的大规模经济建设,1953~1957年期间纺织工业建成200多万棉纺锭新厂,大体上接近原来70余年民族资本建厂的总和。经过几个五年计划的建设,中国纺织工业无论是规模或是产品的数量和品种花色,都有了很大的发展。1981年中国棉纺生产能力已由1949年的500万锭发展到1890万锭;毛纺生产能力由13万锭发展到74万锭。印染布年产能力从十多亿米增长到82亿米。针棉织品的生产能力,从每年只能加工十多万件纱发展到可以加工 300多万件纱。化学纤维工业1949年前基本上是空白,到1981年在建规模100万吨,生产能力为60多万吨。1981年棉织物产量143亿米,比1949年的19亿米增长6.5倍,在全国人口增长80%的情况下,使人均消费量从建国初期的12尺增加到30尺以上,不但保证了10亿人口的基本需要,而且还能以相当数量的纺织品出口,发展对外贸易。1981年纺织品出口换取外汇35亿美元。


本期主咖香奈儿简介:


「诗家争鸣」香奈儿:人生的理想国

香奈儿简介:曾用名南风,上世纪六十年代人,有朦胧的文革印象,经历过较为安逸的七十年代,恢复修整的八十年代,加快开放的九十年代,然后跨入有点惊喜有点陌生的二十一世纪。读书不多,学问不深,却喜欢写字,至今已有近百万汉字成功组合。截止2013年自费编辑印刷出版三本厚薄不一的文学册子,其中一册为某文学网站赠送出版,满足一已的虚心荣。相信文字有陶冶,改善,医治,拯救的功效,而我实在没有除此之外的倾心,所以一直坚持。

主持人晚亭简介:


「诗家争鸣」香奈儿:人生的理想国

晚亭简介:守望原创文学网主编,作品散见各大期刊。


晚亭VS香奈儿


晚亭:香奈儿,你好。在读了《她的小名叫“陕九”》才知道你是陕棉九厂人。在做这期访谈的初始,有去了解了一下纺织业的时代背景,才知道你是在纺织业如日中天的时期进入这个行业的。可以想象的到,1981年的时候都已经如此一片大好的行业,1983年又该是何等的风光。所以想知道,当初是什么原因你选择了纺织这个行业?或者说,是什么原因,纺织选择了你?

香奈儿:首先感谢守望,感谢你对我的信任与厚爱。

因为这期访谈而专门对纺织企业做深入的了解而呈现出对我而言非常熟悉的一组数据,真的令我感动。纺织行业对当前浩如烟海的行业来说,像要被淹没了,或者是快要被忘却了,但对于我们把一生都奉献于她的整个行业人来说,无论什么时候说起来,都是新鲜和生动的。我们是纺织人,历史无法隔断。

正如你所说,1981年是纺织行业形势迷人的时候,正因为如此,全国各企业都在扩大厂房,扩充纱锭。我父母是纺织厂的,我就属于纺织工人的后代,高考滑铁沪后就被父母的单位临时招去补充扩大生产后运转改制上能力不足的空缺,同批招入的有三百多人吧。

那时候我特别不甘心就此在纺织厂呆一辈子,就开始自学汉语言文学,因为我喜欢写作文,编故事,天马行空的感觉真的非常美妙。而在家里便会受到很多束傅,无法自由地表达我的思想和理想,我曾经因一篇给领导的书面建议书而差点连累我的母亲,我母亲和我在同一个车间——就想着赶快逃离出来。两年后,我现在工作的企业同样也是因为扩大生产编制到我们那个城市招工,就义无反顾就报考了,而且在全市几百名招考中,考了第17名。就是这样,我来了。我没有刻意地选择,其实那时候无论有什么样的工作机会,我都会选择离开家,自己养活自己。思想和行为欲独立,经济必须先独立,这是真理。而且我一直觉得家庭或者说父母是我得享自由的禁锢,只有在他们眼睛看不到的地方,我才能过上一种自我约束而又自由放飞的生活。所以在父母单位上了两年班,适应了纺织厂的环境,19岁就投奔到另一个纺织厂开始另一种生活。

「诗家争鸣」香奈儿:人生的理想国

原陕九厂门

晚亭:陕九的发展史其实也是中国纺织业发展史的缩影。想当初,多少青春投入,纺织一代,纺织二代,都将青春奉献给了纺织行业。不能想象这样大的人群,当面对整个行业的不景气,工厂宣告破产,工龄买断下岗的情况下,纺织人又该何去何从?作为一个敏感的文字人,内心情感一定是煎熬的,但你的文字却只是一笔带过,因为什么原因,是你有意忽略,还是无法提及?后期会有专门文字做补充的打算吗?

香奈儿:来了之后,我从事的是挡车工作,说真的,那时候我的思想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读的体验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对于已经适应的工作节奏和生活状态,突然有了更多的想法。积极争取而来的所谓自由,其实不过是思想自由,身体仍然被困,紧张重复和没有任何新意的的工作节奏成为我的不安和烦恼。但是我们这代人就是这样,虽然不喜欢,也能把它做到极致,所谓干一行专一行,也谈不上爱,因为无法选择或者说没能力选择。但是后来,我就爱上了。因为我在挡车的岗位上只干了四年,就基本脱产从事管理工作或其它更专业的工作了,比如财会,宣传,播音,编辑。我的爱是超越物质的,是精神上的一种满足,正如我曾经无数幻想的那样,有一张桌子,一盏台灯,我就可以完成我的童话。所以我觉得我的感念和热爱都来自己这个企业对我的培养宽容关怀,使我成为现在的自己。所以,在我的心里,是容不得我的企业遭遇任何的磨难困苦和煎熬,就像孩子不愿看到家庭患难的情况一样。给你说个笑话,在1993年企业效益开始下滑的时候,我和老公商量,等我家有3000块钱的时候,我要捐给厂报,搞一期大的征文活动来鼓舞士气。我还没有等到存折上有这个数,厂里就开始集资建房,于是拿出了仅有的两仟交了房款作为对首次企业房改的支持。后来的就不说了,忙着还帐呗。

厂里2010年破产我还真没有那么心疼,心疼的是1989年上马的锦帘生产线,我们叫锦帘分厂,在2006年关门停止生产。那可是全国数得上的优质项目。现代化厂房,清一色的德国进口设备,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生产线,年轻而专业技术人员,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当时一个副省长主抓的项目,省长市长都是经常光顾的。因为锦帘,我们厂才在全省全市挂了名,也因此我们厂获得过全国五百强企业的头衔。但是,就那么没了,把价值几亿的厂子抵押还帐了。2007年夏天正式办理交接手续的时候,我作为摄影记者来到现场,用镜头记录交接过程。分厂大门是紧闭的,也带点保密性,怕工人来闹事吧。环顾四周,那个花园式工厂已经不再,树长得凌乱,草也长得狂野。我想着一年前还在购买新设备,我来这里给先进拍照,做采访,突然就要改名换姓不属于我们了。那些聚纺捻织浸胶的生产线工作的画面我再也看不到了,那些一有劳动竟赛或大修任务就请我们来摄影报道的动力科中化室从此就不在了。一想到这些我就有点激动,眼睛红了几次就是没让眼泪流出,悲愤,是的悲愤,这个词用在那时非常准确。我不知道工人知道看见这交接的一幕又会如何,或许和我一样的悲愤,或许早已麻木。后来那些高大的现代化厂房被房地产公司暴破了,尘烟四起,就像一场战争,硝烟弥漫了很久,那种感觉你无法理解,有些悲壮,有些无可奈何。什么是企业主人翁,那一刻,你真觉得工人群众屁都不是,屁还有响,工人没有发言权。你真的是认真阅读了原文,那段情景我的确没有在文中表现出来,我想,历史的事情就让历史来定论,我对企业如此这般的感情,难免会带着个人的感情元素,历史事件的定论不能带入个人情感,我只还原事实就好。如果我有能力,若干年后,我再重新反思,那时候也许更接近事物的真相。

「诗家争鸣」香奈儿:人生的理想国

厂景一角

晚亭:从1983年你初入厂到现在已经35年了,你现在是离开陕九了,还是继续在坚持?陕九从以前的盛世到现在的道路破损,墙体斑驳,这除了景象给你的呈现,是否还有其他的表达?

  香奈儿:我们都没有想到的是,2006年锦帘关门的交接手续刚尘埃落定,九棉的破产就提上了议事日程,之前一直强调关锦帘保棉纺的口号成了一句玩笑。当然破产是指政策性破产,其实质就是破掉所有债务,厂里还在原址上,生产照常进行,一切都不会改变,除了人员的减少,人事机构都维持原貌,那改制的初衷又是什么呢?看来就是改掉包袱了,也好,我们也希望国企老厂厂通过这次改制能重新活过来,毕竟那里还留有上千的职工靠工作来换取生存呢。这是2010年底的事了,我就是在那次破产中享受政策退休了,退休是我们厂职工最大的心愿,因为企业早已入不敷出,职工收入微薄,买断和退休成了一件幸运的事。

我不能责怪哪个人,不能怀疑哪个人的管理能力,或许也是国内国际大环境的因素影响,我们厂召开所有的会议都要先重申这点,不是厂里经营决策问题,是国内国际大环境在作崇。但一个堂堂的大国企,一个曾在辉煌时期在册人数7800人的国企,就这么沦陷了,对任何一个以此为生、为命的人来说,都有些残酷。尽管有不舍,有留恋,但还是得离开了,很多人在离开的那天嘴里骂着厂里,眼里流着泪,我想这就是感情,感情也可以用骂来表达。有时我会想,来来往往几代人,我们都把这个厂子当家了,为此付出了几代人的心血甚至整个人生。那些老一代职工,包括年轻的早逝者,他们的身影离开了陕九,尸骨也安葬在陕九家门口的地方,所谓叶落归根,这是根!陕九是原来的陕九,又不是原来的陕九,当年亮如白昼的路灯,如今像飞在高处的莹火虫,两三米内看不清对方的面孔,还是靠路边窗口的光来照明。一到晚上,住在老区的人不敢出门,怕绊着,天一黑就躲进家。一个企业也好,公司也好,精神面貌就折射出你的经济状况。有人说,不要和穷人过多打交道,是怕穷会暴露出人性的邪念。但这处处都流露着拮据的景像,会不会妨碍厂里的外交呢。从当年的繁荣到今天的样子,路程很长,不是一篇文章所能表达和概括的,我通过这篇文章所要表现的不是简单的追忆,不是留恋那时的生活质量,其实是回望陕九过去的那种大情怀,那种令人愉快的工作生活的氛围和状态。

除此之外,我们还怀念过去简单的人事关系,现在人说社会复杂,其实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复杂了,什么事情一旦复杂,办起事来就有难度,有死结。我们正在丧失大国企的很多优良传统和作风,大气,严谨,怜惜,爱护,团结,凝聚。当初我们走到外面说话做事都是有一种自豪感的,大国企嘛,是吧,现在没有了,完全没有了。职工过得小心翼翼,谨小慎微。当纺织行业全国性地疲软下来,哪个厂的主人翁们都逃不脱这样的命运吧,我想。我不是纠缠过去,我也在间接地表达我的热爱,同时也幻想可以警省现在的管理人员,做企业不是仅仅顾念产量和利润,还有对创造价值的劳动者的敬畏,敬重,温情,我愿意他们明白这点。

「诗家争鸣」香奈儿:人生的理想国

标志性建筑

晚亭:1989年锦帘设备厂设备调试,你第一次参加演出,到现在已经时隔30个春秋了,你还能记得演出流程与内容吗?从你不间断笔耕可以看出来,你是喜欢文字的,这个爱好与参加演出队在时间上是怎样的?是先后出现,还是一起发生的?有想过它们内在会不会有什么关联呢?

香奈儿:那是我们厂第一次来外国人,是帮助我们锦帘设备安装和调试的,对外国友人厂里也是不惜代价的,比如还建成了当时在我们县里规格最高的宾馆,叫蓝凤宾馆,有取我们当时锦帘的标志性建筑和产品商标之意。他们的收入也是当时我们职工的十几倍,对他们都是格外照顾。所以那次演出大概也是西方的什么节吧,他们不能回家和家人团圆,我们厂就专门组织了一场晚会。当晚那些专家,其实就是技术人员,就坐在俱乐部的前排,接受厂里以这种形式的慰问,他们听不清歌词,却能看懂舞蹈,手出拍得“叭叭”响,末了还上台和我们这些演职人员合影留念。

其实在我中学时候,我就有上舞台的经历,我内心对舞蹈是特别喜欢的,当然不是现在的广场舞之类,主要是芭蕾舞。我在新工培训时就跳过《草原英雄小姐妹》,就是踮着脚尖的那种叫半芭蕾,令他们刮目相看。呵呵,那时我身材还比较娇小。

演出和写作没有必然的关联,都是我喜欢的一部分,不过更倾向于写作是因为它属于安静的,可以独立完成且可以贯穿自己独立思想的,而做舞者就显得我有点先天条件不良了。

晚亭:按照一般人的理解,从事纺织行业都是很累的,为了赶产量,甚至会三班倒吧?在这种条件下,你的创作初衷来自哪里?你坚持创作的动力又来自哪里?

香奈儿:你说得很对,纺织厂的流水工作性质决定了它自身必须的劳动强度,任何一个工序的生产秩序都关乎到其它工序的运转能力。日常的工作安排都是三班倒,一般不加班,因为机器是不停的,加班没有你的台位。只有最后一道成品工序有加班现象,那也是因为出现产品质量问题需要加班突击修织,但是不加班并不意味工作强度的轻松,做过纺织的人都知道。

我刚进厂时就在三班倒,一倒就是九年。不过后期做管理,自由度就大一些。你问我创作的初衷和动力在哪里,其实还是因为喜欢,你想想喜欢和热爱的力量有多大。我可以在车弄的巡回中构思我的故事,甚至在心里完成故事构架,然后回到家就整出来。也经常在口袋里装一个小本子,忙得时候记录提纲。别人觉得三班倒是一种痛苦,我没有,那么多空闲的时间我可以用来读书和写作,求之不得。所以那时候我在厂里也小有名气,因为厂报上经常出现我的名子啊。

说不上这种喜欢和热爱是先天形成还是后天培养的,但我必须感谢两个人,一个是我中学的闵老师,他说我有写作的潜力,他在公开场合表扬我,鼓励我,后来他调走了,甚至病逝了,什么时候想起他,什么时候我都会闭上眼睛怀念一会儿他。还有一个就是我姐,她经常从单位带些稿纸给我,保证我有充足的纸张供应,并且拿着我粗糙的习作找指导老师。得到老师表扬,虚荣和满足的心就会膨胀,我喜欢那种感觉,它会使我在人群中显得果取自信而又坚强。

我的习作笔记摞起来也不低,但真正与文学沾点边的字还是2005年以后,之前也有工作需要而出产的新闻之类,偶尔在报刊发表占个豆腐块的地方,之后,在杂志上可以有几页。所以我说热爱是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尽管我还不能算是成功。当然成功的标准各有不同,做到自己自我满足,别人尚能认可,就算成功吧。我不追求更大的成功。不知道我这样说,你能否理解。

「诗家争鸣」香奈儿:人生的理想国

当时的中央领导,省委领导,外国友人参观陕九及签约仪式

  晚亭:从文字的角度来看,【她的小名叫“陕九”】已经很客观的呈现了陕九的发展历史,但文字终究只是记录思想、交流思想、承载语言的图像和符号。后期是否有想过会为陕九的明天做些什么的打算?

  香奈儿:

说真的,我在写作《她的小名叫陕九》时,只是作为爱好的延续,没想太多,结果在我的微信公号发出后,造成意想不到的效果,一天之内阅读量达到一万多,转载五千多,从此地到彼地,又从彼地返回此地,大多是我们厂的人和与我们厂有关联的人。留言纷纷,电话微信短信接踵而至,一时成了小镇的“网红”。我知道他们所关心的并非我本人,而是文中所呈现的那段历史,在目前纺织企业不景气的大背景下,过去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和令人怀念。整章的文字就是镜头,帮他们梳理和回放着熟悉的曾经,那里有他们的汗水和心血。同时它也让我知道,写作不能脱离现实,不能脱离你生活的圈子和脚下的那块泥土,那些看似被忘却的企业和走失的人会因一篇充满怀旧文字的呼唤回来了,呼啦一下齐刷刷地站到了一起,我也从一个陌生的名字变成了他们的姊妹同事和老师。

你知道那时候我还在想什么?在看到那些留言时,我最感动的是多年没有音信的人,又有了联络,就是锦帘关门后那些在外流浪的人,说流浪不确切,因为他们在为生计奔波,四处为家,哪里有工作的机会,哪里就是他们的家,不像我们,陕九就是我们的家,安逸,安稳,安全。

当年那些被迫离开陕九的人很多是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生产骨干,专业性很强,总之是有能力胜任各方面工作的人,在他们就职的单位甚至很多一直居高级管理层,为那些和陕九无关的企业创造更大的利益,深得用人单位的信任,过去的五百强不是空穴来风。他们的出走对厂里而言,真的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还有那些在外打工把家留在陕九,把命丢在异地的人,那么多,那么年轻,他们是永远看不到了。我想起心里就觉得沉重,甚至会愤愤不平,如果没有锦帘的解体,他们会不会流落他乡,如果没有厂里的破产,他们会不会四海为家?是吧。也好吧,至少现在厂里的样子,他们没看到,梦里就还是美好!

我已离开单位,在那次政策性破产时,我和两千多人一起享受政策离开了。离开了却会经常想起,经常梦到在弄档巡回,总是有无穷尽的紧迫感。我可能什么也不能为企业分担,为企业的明天也不能尽什么力量了,做一个相安无事的人,不给企业的安定团结惹麻烦就算是贡献了吧。但如果企业需要,那我好像什么都可以做。我还是很爱我的工厂的。

  晚亭: 作为守望文学网的杂文编辑,你的点评风格除了语言简练,言辞犀利外,也是颇有经典范儿的,这样的功力肯定不是一日练成的,所以想问下,从最初开始文字到现在,你笔耕有多少年了?平时有些什么爱好?喜欢读什么书?有些什么好的书籍可以推荐给大家呢?

香奈儿:我一直认为写作是件很容易的事,只要你认识几百个汉字,你就有可能把它们组合成一篇随心所欲的文章,但是要表现的有思想,有深度,有社会价值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就是需要很多方面知识的配合以及社会阅历的奠基。这点我也做不到。

我写散文,因为我觉得自己是个简单的人,散文以记录事物的表相为主,可以一条线贯穿,读者很明了你的意图,读来也轻松。我写杂文,因为我同属复杂社会载体中的一员,我要学着透过事物表层去发现事物的内核,帮助读者通过人人看得见的结果去挖掘背后人人看不见的诱因,这是我理解的杂文的目的。你说我点评时语言简练,言辞犀利,这除了是杂文的特征,也是我不专业的结果,有点愧疚啊,作者不批评我就好。

我喜欢写作文很久了,写作有十多年了,平时的爱好就是翻看闲书,近几年杂志多一些。《人民文学》《小说月报》《北京文学》这样的老牌文学期刊多一些,主要是读起来轻松,还有一些时尚杂志,里面也有不少好东西。再就是浏览一些文学网站,也关注微信有意思的公众号,我觉得这都是学习的机会。

我现在读书不多,无法给大家提供阅读的参考,欣赏能力也有限,这点有点抱歉,但我想在资讯这么发达的当下,一个真正的学者,是不会错失任何有价值的书籍和读物的,只要你和这个进代同步成长。

晚亭:你的文字总能给人营造一个安静的氛围,安静阅读,安静思考,这就是你文字的力量。一直想很轻松的开始这一次的访谈,但感觉还是违背初衷。其实你的文字我大多看过,可那些关于父亲的怀念和回忆却不敢驻足。在整个怀念父亲的文字里,是否有想过,你用文字来追忆和呈现与父亲相处的那段旧时光来完成的一种怀念其实是一种救赎,让你得以从心灵上更理解父亲,也让 你从怀念的禁锢里走出来,而这样的一种努力其实是很痛的,你坚持了多久?觉得痛吗?你是如何来面对这个痛的?

「诗家争鸣」香奈儿:人生的理想国

十年前做播音员的香奈儿

香奈儿:经历是一种很神秘的东西,很多时候它在你身后像要追着你跑,让你主动去经历,只有经历,一些事情你才有发言权,或者说,只有经历了,你的发言权才有权威,才可信,才有共鸣的效应。比如之前我对父亲和母亲的解读都停留在感性的表层,看到就有答案,果断,固执,匆忙,难免会有偏颇。后来父亲不在了,我突然觉得自己的人生好狭隘,那些果断定义的东西一下就以美好的方式存在了。

我不是父亲生前最听话的孩子,可以说自从回到父母的身边,由于我的固执而导致的我和他们语言的冲突太多了,所以挨打不可避免,就像家常便饭。这使我内心非常痛苦,甚至有时觉得活着都变成毫无意义的事,所以当初我选择到外地参加工作,也有这方面的考量。后来我父亲在病榻上逐一对我们四个做评价时,对我的评价就是“聪明”,这也是父亲唯一对我的肯定,他留在了生命的最后才说出。我对父亲的文字记忆,其实也是我对自己灵魂解剖后的一种意识反省,或者说是间接的一种认错表现。现在我母亲还健在,当她处理某件事情时,我常常拿父亲做对比,其实我的性格和父亲有着明显的一致,固执坚定严肃善良。我觉得我唯一的优点就是善良了。有点大言不惭了。

晚亭:不谈文学,谈谈我们的文字。2011年4月26日在守望注册从2011年在守望相识,转眼就7年了。在访谈的最后,想对守望原创文学网说些什么?

香奈儿:现在很流行的一个词叫“理想国”,我不知道它原始的意义,我个人的理解理想国就是个体的小小理想的汇聚,而理想国的愿景就像伊甸园式的,人人在其中感受着彼此的美好公平友善喜乐。我个人最初的理想早已实现,从一盏台灯一个方桌,到独立的办公场所,与文字有关的日常工作,都实现了。我是个有方向感,有目标且会朝着目标不断努力的人。上帝垂爱我!

守望文学网也是我所爱的,所以我希望她像文学星空里最明最亮的那颗星,吸引更多的文学爱好者来这里,然后大家自带光芒,相互映照,使网站熠熠生辉。在自媒体时代,要做到这些显然不易,我愿意和大家一起努力!

因为这次访谈来源于关于陕九的文章,所以最后我还是要期待我的陕九尽快地好起来,好到令我的兄弟姐妹走在人群中趾高气扬,信心满满,活得有尊严,有风采,有气度!

愿他们诸事平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