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奇如何教育子女?

劉少奇一生有九個兒女,雖然出生的時代環境不同,年齡差異很大,但無論是在戰馬倥傯的艱苦年代,還是在春風拂面的和平時期,他總是十分關心兒女的教育,嚴格要求他們的健康成長,他像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樣關愛著自己的兒女,但從不溺愛。

劉少奇如何教育子女?


善於從思想上教育兒女樹立正確的學習方向

在孩子們求知慾望較強的年齡裡,劉少奇對兒女的第一個要求是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學好本領,將來報效國家,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劉愛琴作為劉少奇與革命烈士何寶珍所生的長女,出生不久就時值國共合作破裂,汪精衛在武漢叛變革命,公開反共和鎮壓工人運動,因革命需要,劉少奇和何寶珍夫婦被迫離開武漢,將不足100天的女兒小愛(乳名)送給武漢工人糾察隊一位同志託養,這一託養,就是十年。嬰幼時期的小愛,跟隨養父母受盡種種磨難,後因養父母家庭極端困難,8歲的小愛就被送到富裕人家當童養媳,直到1938年3月劉少奇回延安工作,經黨組織多方尋找,才將小愛帶到了延安,與劉少奇見面。得知小愛到了延安,劉少奇喜出望外,按耐不住喜悅的心情,拉著小愛的手,讓她坐在膝蓋上,深情地說:“你受苦了,不要緊的,這回就好了,你回到家裡來了。以後把身體好好檢查一下。咱們中國像你這樣受苦的孩子還很多,共產黨就是要解放那些和你一樣受苦人才幹革命的。你是我們黨用幾百大洋買回來的,是人民的血汗錢贖回來的,等你長大了,也要為千千萬萬受苦人辦事。”樸素的話語之間,流露了劉少奇對女兒無比關愛之情,在深深關愛之下,劉少奇不忘教育小愛從小要樹立為千千萬萬受苦人辦事的求學志向。

這一年秋天,劉少奇長子劉允斌在六哥劉雲庭帶領下,也來到了延安。1925年春天,劉少奇和何寶珍調離安源,劉少奇託六哥劉雲庭將允斌帶回老家炭子衝由大娘周氏、祖母魯氏一起生活,這樣一別就是13年,其中何寶珍1934年就義於南京雨花臺。對於這兩個長期不生活在自己身邊的兒女,劉少奇面對他們苦難的童年,不是採取用物質的東西來彌補,而是通過耐心地教育,讓兄妹倆懂得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努力學習,迎頭趕上。對於兄妹倆的學習教育,劉少奇和普天下父親一樣,始終牽掛在心頭,在繁忙的工作之餘,總要抽出一些時間和允斌兄妹一起,特別是對從未上過學的小愛,劉少奇還常用形象通俗的事例教育她、啟發她。一天晚飯後,劉少奇指著牆上的兩幅畫像問小愛:“你知道這兩個人是誰嗎?”小愛搖了搖頭。劉少奇就耐心地告訴小愛說:“左邊的那張是孫中山,中國的革命家,反對壞人,給人民做了好事的,是個好人;那一張是蔣介石,他這個人不好,特別是過去不好。他反對人民,反對革命。現在嘛和我們聯合起來打日本鬼子。”為了使小愛懂得這些道理,劉少奇不斷啟發小愛:“我們為什麼住在山溝裡?因為要抗日。日本鬼子殺害我們的人民,佔領我們的土地。我們住在這裡,就是為了消滅日本鬼子。領導抗日隊伍的,是共產黨、毛主席”。深入淺出的話語體現劉少奇對兒女思想教育的高度重視。

劉少奇如何教育子女?

1938年秋,允斌兄妹被送到延安保育小學學習,在這裡學習一年之後,考慮到革命形勢發展的需要,中央決定把一批革命後代送到蘇聯國際兒童院接受良好的正規教育。允斌兄妹也在選送之列。這年暑假,劉少奇擠出時間將他們叫到身邊,進行出發前的思想教育。劉少奇用平等的口吻問道:“你們願不願意去蘇聯學習?”兄妹倆高興地說:“願意。可去那裡幹什麼呀?”劉少奇說:“學習。你們到那裡最大的任務就是好好學習,掌握更多的知識,學到更多的本領。另外要把身體搞好,回來建設我們的國家。”說到這裡,劉少奇沉思了一會動情地說:“你們才回到爸爸的身邊,就要再暫時分開了。你們的媽媽是烈士,我很快就要離開延安了,前往華中抗日前線,這次送你們到蘇聯學習,是中央研究決定的,你們要好好珍惜,不辜負黨組織對你們的關懷。”1939年9月,允斌兄妹到達蘇聯莫斯科,開始了國際兒童院的生活,這次允斌兄妹與父親劉少奇一別就是整整10年。為了偉大的革命事業,劉少奇忍受常人難以想象的念子之痛,讓允斌兄妹在異國他鄉接受革命洗禮和鍛鍊。

1955年,劉少奇的二兒子劉允若在蘇聯學飛機無線電儀表專業。他覺得自己的興趣在文學,又和同學們的關係搞得不好,鬧著要轉學。他還寫信給父親,希望得到父親的支持。接到劉允若的信,劉少奇一連給他回了好幾封長信,除和他交談學習興趣問題外,著重批評了他搞不好關係、鬧轉學的錯誤思想,並把情況告訴了駐蘇大使館,請大使館人員批評教育他。劉少奇在給允若的信中說:“關於調換學校的問題,如果你有足夠的理由,是可以向組織上提出請求調換的。但根據你的來信,你要求調換學校的理由是錯誤的……你一貫的錯誤就是,在勞動人民面前,在同志們面前,不肯‘俯首甘為孺子牛’。你這個毛病不僅沒改,而且有了發展。現在你應該向你的組織聲明,承認錯誤,請求同學們批評,虛心接受大家的意見,使相互之間的關係正常起來。就是說,在你的同學們面前,你要‘俯首甘為孺子牛’。當你同你的同學們、你的組織關係搞不好,而且真理又不完全在你這方面時,我是不會支持你的,我只能相信和支持你的組織方面。你必須改正你的錯誤,否則堅持下去,還會要犯更大的錯誤。”

劉少奇如何教育子女?

劉少奇聯繫平時允若談話時流露出的思想,還說:“你總以為你自己是對的,別人都是錯的,人家都對不起你,你卻沒有對不起別人;你沒有替別人著想,卻要別人為你著想;你不肯為別人有所犧牲,卻要別人為你有所犧牲;你不去理別人,卻要別人來理你。這是一種什麼態度呢?……這是一種個人主義!而個人主義是一種資產階級的思想。只有集體主義才是無產階級思想。你必須拋棄個人主義,接受集體主義。……經常注意個人與集體的關係,一有錯誤立即改正,否則不會成為一個真正對人民有用的人,大學白上!”對於允若想轉學其他專業的問題,劉少奇在回信中列舉了孫中山、魯迅和毛澤東為例說:“孫中山原來是學醫的,並不妨害他後來成為偉大的政治家;魯迅原來也是學醫的,並不妨害他後來成為偉大的文學家;毛主席原來是學教育的,並不妨害他成為我們的領袖。其他這樣的例子還很多。如果你是有創造才能的,你現在學完你的專業,難道會妨害你將來去幹別的什麼嗎?”

劉少奇寫給允若的信的主要內容,由駐蘇使館人員向全體留蘇學生做了傳達,使允若和同學們都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允若在父親和大使館組織的耐心教育下,逐漸認識到自己的缺點錯誤,最後愉快地接受了意見。看到劉允若的每一點進步,劉少奇都給以熱情的鼓勵。1958年9月9日,劉少奇專門致信給允若,勉勵他:“鼓足幹勁,毫無顧慮地、勇往直前地為國家和社會的需要而工作和學習。”1960年,劉允若完成學習任務,回到祖國,遵照父親囑託,在工作崗位上,積極為祖國核工業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在對待允斌、允若、愛琴三兄妹的學習教育上,劉少奇總在百忙之中擠出時間,總是不厭其煩地教育他們,講事實,說道理,從而使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方向,報效祖國,表現了一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那無比高尚的革命情懷。

 

劉少奇如何教育子女?


 教育兒女要舍小家為大家

在對待允斌、愛琴兄妹的婚姻問題上,劉少奇始終要求他們以黨和國家利益為重,在國家需要的時候,要顧全大局,犧牲小我為大我。1949年6月,劉少奇帶領中共代表團前往蘇聯莫斯科與蘇共進行談判,商量建國事宜。在談判期間,劉少奇見到了十年未見面的允斌、愛琴兄妹。此時倆人均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在莫斯科通訊學校求學期間,愛琴與西班牙籍的費爾南多深深相戀了。在劉少奇到莫斯科以後,愛琴便把和費爾南多相愛的經過,告訴了父親,期望得到父親的讚許。但是,劉少奇為了愛琴將來能夠順利學成回國,參加祖國建設,對愛琴的戀情沒有同意,並讓她搬到公寓和他一起住。

一天,劉少奇利用談判休息的空隙,將劉愛琴叫到身邊,耐心、誠摯地對愛琴說:“愛兒,你坐下來聽我說。費爾南多是西班牙人,他不懂中文,不瞭解中國,不習慣中國的生活方式,你想過嗎?他到中國生活不方便,並且西班牙的國家制度,同我們將要建立的國家不一樣,爸爸要對你生活和政治負責。”劉愛琴爭辯道:“爸,不錯,費爾南多是西班牙人,那有什麼關係,到中國生活會互相幫助,他可以做翻譯工作,而且我可以教他中文,給他當翻譯。”

本著教育好女兒的目的,劉少奇一改往日的和藹,嚴肅地對愛琴說:“愛兒,中國現在西班牙文的翻譯還少得很,你自己做他的翻譯,那你個人又怎麼能為黨工作呢?又怎麼能一心一意從事社會主義建設呢?你首先應該考慮黨和國家的利益。”劉愛琴看到父親嚴肅而又慈祥的面孔,難過地哭了。實際上,劉愛琴還不完全理解父親的意見,有一次劉愛琴不冷靜地對哥哥劉允斌說:“我真不懂,我們從小就被父母送人了,吃盡了苦。好不容易才到了爸爸身邊,他卻又把我們送到蘇聯,飽嘗了戰爭的死亡、飢餓和寒冷。現在和平了,他又要我犧牲愛情!難道做劉少奇的女兒,就只有犧牲自己所有的幸福嗎?”如果是這樣,我不如做一個平民老百姓的女兒好了。”

劉允斌非常理解妹妹的心情,但是理智驅使他必須按照父親的教誨對劉愛琴進行安慰。最後,兄妹倆人感到:父親說的是對的。何時何事都應該考慮黨和國家的利益,這不正是父親做人的基本準則嗎?儘管難以了卻與費爾南多的感情,劉愛琴還是跟隨父親劉少奇登上了返回祖國的火車。

劉少奇如何教育子女?

1950年,繼續留在蘇聯求學的劉允斌與蘇聯姑娘瑪拉·費多託娃相愛,此次允斌吸取妹妹愛琴與費爾南多相愛的教訓,主動寫信告訴了父親劉少奇,並徵求他的意見。劉少奇從自己接觸到的一些革命者的涉外婚姻中看到,由於種種原因,在事業和生活中,不少人遭受過挫折。從關心愛護兒女的角度,特別是從接受黨的培養,將來要報效祖國的政治角度考慮,劉少奇並不支持兒女與外國人結婚,這就是他不同意劉愛琴與費爾南多那段婚戀的原因。但是,看到劉允斌的來信,考慮到蘇聯是中國學習的榜樣。一向以黨和國家利益為重的劉少奇,最終同意了劉允斌與瑪拉·費多託娃的婚事,但在他和王光美的《王大使轉劉允斌》的電報中明確寫道:

來信悉。我們同意你與費多託娃結婚,但你在大學畢業後,應即回國工作。我們前有信告你。

劉少奇 王光美

8月19日

1956年,劉少奇獲悉允斌在莫斯科大學學習將要結束,就寫信要允斌回國工作。劉少奇在信中對允斌寫道:祖國和人民等待著你的歸來。在個人利益和當的利益發生衝突的時候,我相信你一定能無條件地犧牲個人的利益服從黨和國家的利益。接到父親劉少奇的信,劉允斌在思想上鬥爭了好幾天,儘管他十分嚮往回到祖國工作,但畢竟要拋妻棄子,心裡總有萬千不捨。儘管允斌十分熱愛妻兒,但在黨和國家利益面前,他最終選擇了回到了國家急需要他投入得核工業研究戰場——中國原子能研究院401所,後抽調到西北剛創辦的核燃料元件廠202廠,擔任第三研究室主任,默默為祖國核工業貢獻自己的智慧。正是劉少奇身上那種以黨和國家利益為重的高尚品德和情操,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感染著允斌、愛琴兄妹,他們在面對個人幸福與國家利益面前,均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舍小家為大家,這種精神至今仍值得我們學習和深思。

劉少奇如何教育子女?

從不為兒女搞特殊

劉少奇一生克己奉公,清正廉潔,嚴於律己,也嚴於律子,對兒女一向要求嚴格,從不嬌慣、溺愛兒女,為兒女搞特殊。

1949年,劉愛琴隨父親回國後不久,劉少奇專門帶愛琴來到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女中,向校長說明來意後,專門叮囑校長:“愛琴來到這裡,你們一定要嚴格要求她。她的主要任務有兩個,就是教俄語和學中文。上漢語課時,對她按學生一樣看待;教俄語時,要和其他老師一樣要求。不要因為是我的女兒,就對她遷就。”劉愛琴在學校勤奮工作,每週擔任18節俄語課,教學水平也不錯。在評定工資時,學校領導準備按規定像其他教師一樣確定她的工資級別。但是,他們在徵求劉少奇的意見時,劉少奇堅決不同意,說:“不行,她除了教俄語還有學習的任務,不能和其他教師比,每月給她夠吃飯的工資就行了。”那是,工資都是用小米折算的,其他教師一般為每月800斤米,劉愛琴只定了小米400斤。

劉少奇如何教育子女?

每到週末,劉愛琴從學校回家,都是和其他同學一樣乘公共汽車。有一次,等公共汽車的人是在太多,劉愛琴便給中南海汽車隊打電話,要他們派車來接。後來,劉少奇知道了這件事,嚴肅地教育了劉愛琴,說:“你不能再打電話要車了。你知道這車是做什麼用的?我坐車是工作需要,所以我用。你給車隊打電話,就要派別的車,是不是要耽誤人家的事?回家的路遠可以坐公共汽車嘛!”空閒時間,劉愛琴喜歡溜冰,但沒有毛褲,於是乘劉少奇離京外出的時候,悄悄讓工作人員買了一身絨衣絨褲。劉少奇回來以後,知道了這件事,專門把愛琴叫到跟前,說:“你不是有了毛線衣,為什麼要買一身?你花的不是我的錢,是人民的錢。你知道我並沒有錢,我花的都是人民給的。現在實行供給制,家中所需都是國家配給,自己已經有了的,儘量不去花人民的錢。現在我們的國家和人民還都很窮。”還有一次,京劇大師梅蘭芳在中南海演出《霸王別姬》,幾乎沒有聽過京劇的劉愛琴,便揹著劉少奇讓工作人員找了張票,為這件事情劉愛琴又受了父親劉少奇一頓批評。在劉愛琴預備黨員轉正這件事情後,劉少奇對愛琴的思想毛病看得比較透,在班級黨支部徵求家長對劉愛琴轉正問題的意見時,劉少奇實事求是地指出女兒存在的不足,仍需要接受思想改造,硬是將劉愛琴的黨員預備予以取消。

劉少奇如何教育子女?

通過這些事,對劉愛琴的震動很大,她開始認真思考父親的批評和教育,積極從思想上克服“自來紅”的優越感,置身於人民群眾中,腳踏實地工作,積極響應北京機關幹部下放支援邊疆建設活動,到了內蒙古工作。劉少奇就是這樣嚴格地對待兒女,不能利用他的影響,謀取半點特殊,體現了劉少奇堅強的黨性原則和組織觀念。

對待三兒子劉丁的讀書也是如此。劉丁初中畢業後,雖然經過積極的努力,但還是沒有如願地考入高中。這時,有些好心的同志,想利用劉少奇的名義去學校講清,希望給予照顧。劉少奇知道後,專門為這件事情開了個有兒女和身邊工作人員參加的家庭會議。劉少奇說:“你們在外面無論是上學還是工作,都不要填父母的真實姓名,為的就是怕人家不好管理,搞特殊照顧。今天,丁丁沒有考上高中,有人想打我的旗號去活動,好像高幹兒女就一定得上高中、大學,不管是考得上考不上;參加工作就一定當幹部,不管有沒有能力。為什麼高幹兒女就不能當工人、農民、解放軍戰士?我再次聲明,我的兒女絕不能搞特殊。”

此時,劉少奇提出了兩種教育制度,特別是關於半工半讀的思想,並且日趨成熟。劉少奇在徵求劉丁的意見時,表示希望他能到農業技術學校學習。劉丁愉快地接受了劉少奇的意見,考上了北京房山縣良鄉農機學校,安心地走上了工作崗位。

劉少奇如何教育子女?

對待劉平平,劉少奇也是容不得半點特殊。1964年夏,王光美在河北新城縣蹲點,劉少奇寫了封信讓15歲的女兒平平送去,並囑咐秘書,不要給她買票,不要送她上火車站,也不要通知王光美接她,一切由她自理。劉少奇這種不為兒女搞半點特殊的教育方法給兒女留下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留下幹事業的志向抱負和知識能力,留下刻苦學習、勤奮工作、艱苦奮鬥、嚴於律己的黨風和家風。劉少奇知道自己作為黨和國家領導人,如果自己帶頭為兒女搞特殊,那麼整個執政黨甚至整個國家的風氣將會發生變化,勢必在人民群眾中造成不好的影響,勢必會影響我們偉大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後果將不堪設想。正因為如此,劉少奇總是把對兒女的愛深深地埋在心裡,以更加嚴格的方式表現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