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殘障群體中盲人最愛投資,箇中高手玩轉理財APP

金證券記者 張賀

“昨天推拿頸椎,聽到隔壁一位盲人師傅竟然在和顧客大談W底、週期波浪、貨幣政策,顧客一邊被按得哇哇大叫,一邊讚歎‘你是高手’。今天股市果然漲了……”在滬綜指站上3000點之際,某大型公募基金資深從業者在朋友圈感慨。

盲人炒股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根據深圳市信息無障礙研究會的資料,視障人群在殘障群體中不僅受教育程度高,收入穩定,投資意願也是最強的。為了讓所有人平等地享受理財服務,鵬華基金還推出了業內首個信息無障礙理財APP。

“股市對我們沒有歧視”

楊成(化名)在一家盲人按摩中心當技師。《金證券》記者陪朋友去該中心推拿時,負責的正是楊成。他當時一直在聽財經和股市信息。

“楊師傅你炒股?”記者有些好奇。“我是老股民!98年就入市咯!”楊成說。

在採訪中記者瞭解到,為了有一技傍身,楊成1993年考上了南京中醫大的成人教育學院,開始邊工作邊學中醫推拿。1997年的一天,他接到在深圳打工的同學電話,告訴他深圳的推拿市場非常火爆,月收入能有四五千。權衡了幾天後,楊成遞交了辭職報告,去了深圳。憑藉著盲人按摩的專業中級職稱,他順利應聘到一家不錯的推拿診所,在深圳一待就是五年。

或許是深圳發行股票早的緣故,單位不少同事都炒股,他們慫恿楊成開了戶。他清晰記得那是1998年的2月,吃的第一隻“螃蟹”是名叫安凱客車的股票。

楊成最早的炒股裝備,是收音機和電話。為了更好地炒股,他練就了一項絕活,熟背滬深股市所有個股的代碼。“沒辦法,股票老是改名,只能記代碼,這樣查詢起來方便。”

2004年,楊成學會了上網,炒股裝備升級為一套沒有顯示器的電腦。“我們是靠讀屏軟件朗讀所有信息,不用看顯示器,只要主機、鍵盤和音箱就行了,炒股比別人成本低。”

對於股民喜歡看的行情K線,楊成也有自己的辦法。“這K線不用看,我們是靠聽的,手中股票前一刻的開盤收盤最高最低價都記得一清二楚,心裡自然生成了一張自己畫的K線圖”。周圍的同事對《金證券》記者介紹,楊成的記性特別好,可以同時和5個人下棋,上千個股票代碼一個也不會記錯,公司F10熟悉到可以倒背如流。

在1個小時的推拿中,楊成幾次拿出手機點點戳戳,對於記者的疑問,他一副少見多怪的表情,“你難道沒見過盲人手機?現在我們早就升級了。理財都有專門的App可以用,和你們沒什麼不一樣。”

楊成說,很感謝股市,不僅提高了自己的生活水平,也改變了原先內向的性格。“全國1000多萬盲人,我不知道其中有多少在炒股,但我覺得在股市裡,我們和正常人幾乎沒有區別,股市對我們沒有歧視” 。

“希望金融服務也沒有歧視”

在聽說楊成的故事後,鵬華基金營銷策劃部總經理於凌波對《金證券》記者介紹,目前全球有6億人存在信息障礙,僅中國就有約1億人存在信息障礙,這一群體中包括65歲以上的老人、視力障礙者、聽力障礙者和讀寫障礙者。

“根據深圳市信息無障礙研究會的調查,視障人群在殘障群體中不僅受教育程度高,收入穩定,投資意願也是最強的。”於凌波介紹,根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約有1700萬視覺障礙人群,7000萬讀寫障礙者,其中有22%的視障者為大學以上學歷,受教育程度與普通大眾相近,有36%的障礙用戶會用2000元以上的月收入來進行投資理財。

《金證券》記者獲悉,為了讓所有人都平等地享受理財服務。鵬華基金聯合深圳市信息無障礙研究會,為A加錢包APP建立信息無障礙系統,為障礙群體提供餘額增值和場景服務,並於2017年12月12日正式上線,成為中國基金業第一個信息無障礙理財APP。APP上以基金為主,主要是貨基、債基等低風險投資基金,購買前也會進行風險測評和提示。

楊成也對記者感嘆,以前盲人想要做基金理財,都要找家人或朋友幫忙開戶,更多的會把資產委託給銀行客戶經理去打理,但現在隨著金融科技的創新,可以平等地享受理財服務,“希望以後所有的金融機構對我們的服務都沒有歧視。”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伴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老人對信息無障礙互聯網產品的需求將有明顯增長。據悉,當前有30多個APP產品與深圳市信息無障礙研究會合作,如支付寶、百度網頁、微信等,均實現了信息無障礙功能,主要產品類型包括社交類、工具類、音視頻類。

“公募基金目前在這塊領先了,券商也會跟上。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專業投資機構形成對障礙群體理財需求的服務能力。”某大型券商人士對《金證券》記者說,讓所有人都能平等地享受理財服務,是實現金融扶貧戰略部署的重要環節。他透露,所在公司的理財平臺也在進行這方面的升級改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