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播出10年了,但熱衷「毀滅」孩子的家長依然存在

昨天,微博認證為“網戒中心揭發人”的網友發佈了一條微博:

到場確認,網戒中心關停了。


節目播出10年了,但熱衷「毀滅」孩子的家長依然存在


短短一句話,卻是無數人近10年來的艱辛努力。


節目播出10年了,但熱衷「毀滅」孩子的家長依然存在


據媒體報道,從2006年楊永信掛牌坐診開始,全國各地就有源源不斷的父母將自己骨肉送到這個讓外界聞風喪膽的“十三號室”

很難想象,電競項目都要成為奧運會項目了,但在很多家長眼裡,網絡依然是毀滅他們孩子的惡魔。

央視《新聞調查》在2009年就爭議頗大的網戒中心進行了調查。


節目播出10年了,但熱衷「毀滅」孩子的家長依然存在


節目播出後,輿論譁然。

“就是劇烈的疼痛,然後抽搐。像是那種特別高頻率震動的小錘子一下下打著我的太陽穴,痛不欲生。”

一個從這裡“重生”的網癮少年,講述自己接受治療的過程,居然就是電擊!

節目播出10年了,但熱衷「毀滅」孩子的家長依然存在


有些孩子在出院之後,就像變了一個人,楊教授美其名曰,成功了。

我們不禁想問,父母送孩子去強制治療,到底治療的是什麼?

德國電影《感化院》裡,少年因為和繼父發生衝突,於是被家人以孩子“難以管教”送到了感化院裡。

節目播出10年了,但熱衷「毀滅」孩子的家長依然存在


在那個高牆圍起來的院子裡,所有的暴力都是被認可的,所有的管教無不是棍棒的毆打。

非人的折磨,讓他從一個活潑的少年,變成了失去所有的反抗意識的行屍走肉。

節目播出10年了,但熱衷「毀滅」孩子的家長依然存在


他逃出來了,想要告訴家人他在感化院裡的遭遇,可是他沒想到,家人在聽完之後竟然再次將他送進了那個人間煉獄。

電影結尾特別諷刺,少年不僅積極融入了感化院,還成了那裡面的一份子,對那些源源不斷被送來的孩子,他揮舞著棍棒,但臉上卻沒有一絲表情。

看到少年受到感化院的誇獎,家長非常欣慰,他們的孩子終於聽話了!

節目播出10年了,但熱衷「毀滅」孩子的家長依然存在


雖然這是一部改編自上世紀60年代真實事件的電影,但反觀國內如火如荼的管教機構,影sir竟沒有一絲絲的震撼,更多的則是麻木。

這多半要“感謝”那些街頭巷尾的廣告,和時不時就發生在身邊的真實經歷。

節目播出10年了,但熱衷「毀滅」孩子的家長依然存在


在我們的印象裡,只有精神病患者才會在治療時被五花大綁,但越來越多的魔幻現實主義事件告訴我們,

即使你是一個心智齊全的人,也會被“合理合法”的名義強行送去治療(重塑人格)。

這個名義,就是“為你好”,而說出這三個字的,通常是這些孩子的父母。

節目播出10年了,但熱衷「毀滅」孩子的家長依然存在


這個年頭所有的晉級都要考試,上學要考試,升職要考試,但唯獨父母不用考試。

對待子女,他們的姿態是一個所有者,擁有絕對的權力。

一旦出現無法管教的情況,這些父母就會將權力轉嫁,於是楊永信這類網戒中心就應運而生了。

節目播出10年了,但熱衷「毀滅」孩子的家長依然存在


無論是網癮治療,還是同性治療,亦或者早戀治療,治療的項目各不相同,但原因似乎只有一個,“不聽話”。

前不久一個母親在遊戲群裡破口大罵群主帶壞自家小孩,導致小孩才初二就門門不及格。


節目播出10年了,但熱衷「毀滅」孩子的家長依然存在


這位母親帶著哭腔的控訴,遭到了網友們的惡搞和調侃,但影sir卻看到了一個對自己喪失管教能力的母親的歇斯底里,和這背後的深淵。

試想,她會不會突然有一天將兒子送去網戒中心?

也許,她真的會這樣做。

節目播出10年了,但熱衷「毀滅」孩子的家長依然存在


在當年的《新聞調查》裡,一位父親在柴靜採訪他是否對電擊療法有過深入瞭解時,他的回答竟然是,“我們不是專家,我們不想了解。”

節目播出10年了,但熱衷「毀滅」孩子的家長依然存在


節目播出10年了,但熱衷「毀滅」孩子的家長依然存在


孩子可以教好的千萬種方法裡,這些人選擇了最不負責的一種——交給其他人管。

在國產電影《狗13》裡,這種教育方式在導演的鏡頭下,得到了格外的放大,隨意支配孩子的物品,不顧李玩的哭喊,送走她心愛的寵物狗。

“丟了就丟了,再買一個就可以了。”

“不是原來的狗?我說是就是!”

節目播出10年了,但熱衷「毀滅」孩子的家長依然存在


《狗13》的李玩不是一個影視角色,她的身上有太多人的影子。

太多人從小經歷著父母以愛之名的傷害,更為可怕的是,這種觀念還會潛移默化地在自己身上得到

重演

柴靜當年在採訪被楊永信“治療”的網癮少年時,就有很多人表示曾因為受不了劇烈疼痛,變得(裝作)順從起來。

只有這樣,就可以減少被電擊的次數。

察言觀色是他們減少身體疼痛的唯一辦法,可心裡的痛,又該怎麼抹平?


節目播出10年了,但熱衷「毀滅」孩子的家長依然存在


遺傳不僅僅是先天的,還有後天的。就像家暴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更具有暴力因子一樣,孩子身上總會有父母的影子。

很多父母好吃懶做,卻希望孩子能夠手腳勤快。

家長整日手機不離手,卻希望孩子遠離網絡。

父母整天用打擊式教育孩子,卻希望孩子能夠陽光自信。

可能嗎?


節目播出10年了,但熱衷「毀滅」孩子的家長依然存在


與《狗13》裡父權高壓家庭截然不同的《佛羅里達樂園》,就描述了另一個極端。

6歲的孩子從小謊話連篇,小偷小摸,滿嘴髒話,當鏡頭給到她的媽媽時,觀眾才發現孩子不過是有一學一罷了。

節目播出10年了,但熱衷「毀滅」孩子的家長依然存在


生活中太多這樣的例子,當有人指出來時,往往這些父母還會覺得沒什麼大不了。

“他還是個孩子,不懂事,長大了就好了。”

節目播出10年了,但熱衷「毀滅」孩子的家長依然存在


隨著時間流逝,孩子們長大了,存在的問題沒有消失,而是被積壓了。

家長們以為孩子到了懂事的年紀該學會自理了,卻發現面前站著的,是一個無法控制的問題少年。

他們會像那個衝進群裡咆哮的媽媽那樣,也會像《新聞調查》裡的那些走投無門的家長一樣,但最終他們的所做的,不過是將孩子推得更遠而已。


節目播出10年了,但熱衷「毀滅」孩子的家長依然存在


楊永信的網戒中心被關閉了,網上一片叫好。

雖然只是一個小階段的勝利,但可以確定的是“網戒”模式無法在短時間裡徹底消除,因為供需模式還在。

就像這位揭發人說的那樣,長路漫漫,道阻且長。

我們一直在努力,這個社會還在努力。

希望家長也能切實負起為人父母的責任,因為每個孩子在出生時都是白紙,你們才是作畫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