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過大年:如果沒有儀式感,過年跟鹹魚又有什麼區別?

1、

今年我們家是跟外公外婆一起過年,雖然在一兩個星期前就已經開始準備過年,但真的到了大年三十的這一天,還是手忙腳亂。

臨出門前才匆匆地貼了春聯和“福”字,一路向老家趕。

寶貝過大年:如果沒有儀式感,過年跟鹹魚又有什麼區別?

小的時候,我最大的新年願望就是可以在大年三十的晚上,看一次完整的春晚。可是每次放寒假就被送到了鄉下的爺爺奶奶家,爺爺奶奶家沒有電視,全家只能靠打牌守歲。在大年三十看春晚的願望,一次也沒有實現過。

來年寒假過後上學,跟同學都沒話題交流。

所以當時就在想,為什麼過年非要到農村老家過呢?雖然也一樣可以看爸爸媽媽帶著大包小包,裝著新衣服,好吃的,還有各種各樣的禮物。那十幾年如一日的“過年”,真是沒意思透了。甚至還覺得過年好麻煩,無非是吃那些菜,說那些話,人人都是一張笑嘻嘻的假臉。

現在輪到我自已做了媽媽,卻像個孩子似的盼望著過年。進了臘月門,一整套的儀式感讓日子有了奔頭。“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兒子一邊念著兒歌,一邊數著日子等過年,等著吃,等著玩。

2、

跟父母一起過年,最講究的就三十晚上的這頓飯。以前我抱怨為什麼總是這幾樣菜,但其實每一盤都有各自的寓意。就拿一盤最普通的安豆(豌豆)頭鈔麵筋,取的就是“平平安安”的意思,所以是每家桌上的必備,這兩天小小的安豆頭身價也飛漲到了20一斤。

同樣有好寓意的還是“路路通”的水芹菜炒百葉。

寶貝過大年:如果沒有儀式感,過年跟鹹魚又有什麼區別?

寓意著來年,各路通暢,諸事順利。

自已家做的鹹肉,原材料都是自家殺的年豬,晶瑩剔透的五花膘,入口即融,肥而不膩。

寶貝過大年:如果沒有儀式感,過年跟鹹魚又有什麼區別?

象徵著富裕發財的“年年有餘”更是必不可少。

寶貝過大年:如果沒有儀式感,過年跟鹹魚又有什麼區別?

還有醬牛肉、獅子頭、全家福、老母雞蘿蔔湯……一家人的富足和喜悅都在裡面了。

寶貝過大年:如果沒有儀式感,過年跟鹹魚又有什麼區別?

大年三十晚上的年夜飯

考慮到老公是北方人,過年少不了餃子,外公外婆也都一一準備了。

大人一邊做,一邊把這些菜式背後的傳統和寓意也一併傳授給了孩子。孩子們一邊吃一邊把新年的祝福和中國的年味也都一一吃了下去。

我想這才是全中國幾億人,不遠千里萬里都要趕回家過一個團圓年的最大意義吧。

3、

當然,除了吃在中國過年還有很多約定俗成的儀式感。

比如,我們家農村要把大鍋裡的米飯炕成半圓型的“元寶飯”;三十半夜要封財門(用一個紅紙條貼在大門上封起來),把家裡一年辛苦積攢的財富統統留住。初一早上要早早地起來開財門(揭開那張紅紙條),讓新一年的財富好運滾滾來。

寶貝過大年:如果沒有儀式感,過年跟鹹魚又有什麼區別?

帶孩子去看佈置的過年發財樹

初一早上,大人小孩都穿新衣戴新帽,家家戶戶串門拜年,吉說利話。小孩子通常都是挎著個小布兜,接住東家給的花生,西家給蜜棗,還有蘋果桔子和香蕉……

一年一年,我們樂此不疲地情願被這些繁瑣的儀式“綁住”,也正因為這樣,過大年、發紅包這些傳統的符號為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人,深深地烙上了中國的印記。

寶貝過大年:如果沒有儀式感,過年跟鹹魚又有什麼區別?

過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符號,過年的儀式是我們繼承、踐行這一符號的最直接的方式。所以,不管我們的孩子是大還是小,作為中國的父母,一定要讓孩子知道。

寶貝過大年:如果沒有儀式感,過年跟鹹魚又有什麼區別?

這是2019年發佈的第12篇原創推文

作者介紹:陳妍,親子關係諮詢師、國家育嬰師,專注親子關係、家庭教育、兒童心理。代表作《窮養一個男孩,毀掉三代人》、《我調查了100組家庭,發現既能上班賺錢,又不需要老人幫忙帶孩子的媽媽,根本不存在!》微信公號:陳妍媽媽(chenyanmama0514),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