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要命的一次“以貌取人”


歷史上最要命的一次“以貌取人”

文丨沙塵暴

01

黃巢是個神童。

據宋·張端義《貴耳集·卷下》,黃巢五歲時和父親陪爺爺聊天,“父為菊花連句,翁思索未至”,黃巢脫口而出:“堪與百花為總首,自然天賜赫黃衣”,卻遭父親責怪。

是作得不好嗎?當然很好。既然很好,父親為什麼要責怪呢?原來父親怪的不是詩不好,而是“詩意”不好。黃巢的意思是說,菊花這傢伙跟百花在一起是不情願的,但還總是被稱為王,於是上天也賜它黃袍加身。

這樣解釋不是很通,不過大致意思差不多。

遭到父親責怪的,大概就是“黃袍加身”這意思吧。

黃袍加身不好嗎?大概真的不好,所以父親不但責怪他,還想打他,被爺爺阻止了。爺爺說,我孫子這麼小就能作詩,好啊,只是不知輕重,可令他再作一首。於是,一首詠菊花的名作誕生了:

颯颯西風滿院栽,

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

報與桃花一處開。


當然了,這首他五歲時的名作,與他參加科舉考試名落孫山後作的《不第後賦菊》,氣勢上差遠了,因為那時候,他想拉桿子造反了。

《不第後賦菊》是這樣的:

待到秋來九月八,

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

滿城盡帶黃金甲。

歷史上最要命的一次“以貌取人”

02

有人根據黃巢五歲時所作詩裡隱隱透露出的一股“反”意,推斷這傢伙還沒長大就想造反了,簡直天生就有反骨。

其實不然,和當時絕大多數讀書人一樣,他也想通過科舉考試給自己謀一個美好的未來,儘管他們家世代為鹽商,積累了鉅額財富(《新唐書·黃巢傳》:黃巢,曹州冤句人。世鬻鹽,富於貲),幾輩子不愁吃不愁穿,但作為一個男人,除了富貴,誰不想要功名呢?

有關史料說,黃巢成年後曾多次參加科舉考試,但皆名落孫山,為什麼皆名落孫山,卻隻字未提。

明朝思想家、文學家李贄的一段話,似乎為我們揭開了謎團,原來黃巢之所以未被錄取,是因為長得太醜!

李贄的話是這樣的:“僖宗以貌取人,失之巢賊,致令殺人八百萬,血流三千里,唐家囫囫圇圇一個天下,分為五代,況起手開刀,天曹主殺法明,法明即多方求救,能倖免大數耶!”

長得醜不是錯,有人因為他醜而嫌棄他,那就不對了。

所謂“僖宗以貌取人”,說的就是唐僖宗嫌黃巢長相醜陋,再有才也不要他,從而“失之巢賊,致令殺人八百萬,血流三千里,唐家囫囫圇圇一個天下,分為五代”。

基本上可以說,黃巢造反,是唐僖宗逼反的。

歷史上最要命的一次“以貌取人”

唐僖宗喜歡鬥雞、賭鵝,騎射、劍槊、法算、音樂、圍棋、賭博,尤喜打馬球

03

黃巢誕生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時朝廷昏亂,佞臣當道,有錢重任,無錢不用”(《殘唐演義》)。

儘管朝廷昏亂,科舉考試還是沒中斷,長大後,到了參加考試的年齡,黃巢便辭別父母,到長安參加高考去了。

黃巢考的是武舉,而且中了第一名,也就是所謂的武狀元!

如果能穿越,相信黃巢一定會穿越到如今的韓國,花點錢整個容,隨便整個啥樣子,也不會出現第二天那一幕~~~

第二天,唐僖宗接見被錄取的考生,問權宦田令孜哪個是狀元,田令孜便指著黃巢奏曰:“此人是狀元。”

唐僖宗一看,頓時嚇得魂不附體,只見這個狀元“身長一丈,膀闊三停,面如金紙,眉橫一字,牙排二齒”

更恐怖的是,這人竟然有三個鼻孔!

一個人長三個鼻孔,當然不可能,這只不過是那些文人,為了形容黃巢的醜,誇大其詞而已。

總而言之,唐僖宗被黃巢的長相嚇壞了,小心臟猛跳起來,差點從喉嚨裡跳出來,半天才恢復平靜,頓時大怒,“將黃巢革退不用”。

由此可知,黃巢並非“屢試不第”,而是不但中了,還中了狀元,但一下子被唐僖宗判了“死刑”。

好好的一個狀元,就這樣沒了。

噹噹駕官告訴黃巢,朝廷之所以“不肯用”,是因為“嫌你貌醜”,默然退出朝門外的黃巢很是蒙圈:“中央文件只說選文章武藝,又沒說要看長相,早知昏君以貌取人,老子還不來呢!”

04

皇上金口玉言,當然無法改變,除非黃巢真的整容,然後讓昏君相信:你之前看到的,只是錯覺,是看花了眼,現在你再看看,我不但不醜,還是個帥哥呢。

現在的問題是,接下來腫麼辦?回家?不行不行,父母問起落榜原因,他肯定得實話實說,父母聽了會是什麼感受,他用腳想也想得到。

父母生下他這個醜鬼,本來就很傷心了,他可不想在父母的傷口上撒鹽。

他從袖中取出筆來,正打算在牆上寫點什麼,只見街頭突然出現一隻錦毛雄雞,望著他叫了一聲。

“昏君不識賢,雞倒識賢。”黃巢對雞說:“雞兄,我若是能得天下,你就大叫一聲。”那雞果然大叫了一聲。

黃巢豪氣頓生,提筆寫道:

雄雞有五德,

今朝見我鳴,

頂上紅冠正,

身披紫錦文,

心中常懷義,

大叫兩三聲,

喚出扶桑日,

重教天下明。


天下太黑暗了,雄雞你大叫幾聲,把太陽叫出來,讓這個世界,重新充滿光明吧。

然後來到一家酒館,喝起了悶酒,越喝越鬱悶,越喝越氣憤。

憤怒出詩人。

憤怒的黃巢又詩興大發,在粉牆上寫道:

昏君失政,

寵用奸邪,

荒荒離亂,

文武無能。


唐僖宗有眼無珠,

見賢才不能擢用,

可惜我十年辛苦,

到今日不得成名。

暗思昔日楚漢爭鋒,

一個力拔泰山,

一個量寬滄海,

他兩個戰烏江,

英雄抵敵,

詣鹹陽火德肇興。

某也志高漢鬥,

氣吐虹霓,

意欲匹馬單刀,

橫行天下,

管取那刀兵動處,

把唐朝一旦平吞。


這是《殘唐演義》中的一個橋段。

無論這個橋段是真是假,都很符合黃巢當時的心境。

一個從天堂一下子墜入地獄者的心境。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何況是被壓迫到了極點的人,一顆心被扎得鮮血淋漓的人。

所以接下來發生的橋段,就順理成章了:

黃巢寫完,就收拾行李,出了長安城,邊走邊對天發誓:“黃巢若得寸進,定要奪取唐朝天下!”

05

黃巢拉隊伍造反之前,早就有人這麼幹了。

王仙芝,今山東菏澤人,黃巢的老鄉,也是個私鹽販子。

和黃巢一樣,王仙芝也練就了一身武藝,目的是販私鹽時若遭官府查緝,好“暴力抗法”,沒想到卻派上了另外的用場。

公元874年左右,關東大旱,農民顆粒無收,官府卻不管其死活,依然催收租稅和差役,走投無路的老百姓對王仙芝說,乾脆,你領導咱們反了吧,王仙芝便帶領他們反了。

874年初,王仙芝自稱均平天補大將軍,兼海內諸豪都統,率領起義軍攻佔了曹州、濮州。

王仙芝造反不久,同樣走投無路的百姓對黃巢說,乾脆,你也領導咱們反了吧,再不反就活不下去了。

歷史上最要命的一次“以貌取人”

公元875年六月,黃巢起義響應王仙芝,率領數千起義軍攻陷鄆州,殺死節度使薛崇,會師曹州。

王仙芝不幸戰死後,黃巢被大家推為頭領,號稱“沖天大將軍”,改元王霸,很快發展到幾萬人,南征北戰,縱橫捭闔,圍廣州,入洛陽,抵潼關,進長安……全國各地,想打哪裡打哪裡,想佔哪裡佔哪裡,玩兒似的。

黃巢是公元880年十二月,輕鬆拿下潼關逼近長安的。

唐僖宗君臣怕了,這個醜鬼太厲害了,短短几年在全國到處攻城略地,十萬大軍都未守住長安門戶潼關,長安守得住嗎?

於是“君臣束手無策,相對哭泣”。

宰相盧攜更沒出息,竟“因畏懼自殺”。

06

唐僖宗可不想這麼沒出息,再說,他的命比宰相的命值錢,要他自殺,實在捨不得。

那就逃吧。

往哪裡逃呢?當然是四川。

四川那旮旯好啊,想當初安史之亂,唐玄宗也是潼關失守後逃的,也是往四川逃的,結果四川成功地保住了他的命,後來他還得以重返長安,雖然皇位已被兒子奪走,但是當個太上皇,也不錯啊。

而且那裡風景不錯,權當去旅遊吧。

就這樣,唐僖宗成為繼唐玄宗後,又一個到四川避難的皇帝,史稱“僖宗幸蜀”,在四川一呆就是四年。

帝國兩個老大先後到四川避難,這事兒有趣,得記上一筆,詩人羅隱說,你自己不好意思記,我幫你記。於是他寫道:

馬嵬煙柳正依依,

又見鑾輿幸蜀歸。

泉下阿蠻應有語,

這回休更冤楊妃。


前一次怪一個女人,這一次怪不著女人了吧?言外之意,你特麼落到這個地步,都是自找的,活該!

值得說明的是,羅隱也很有才,也和黃巢一樣,長相對不起觀眾,而且考了七年都沒被錄取。

不知羅隱“歷七年不第”,是否也和黃巢一樣,是被帝國老大以貌取人而“不用”,但可以肯定,黃巢的心情,他是理解的,黃巢的行為,說不定他也是支持的。

無獨有偶,詩人韋莊對此也有話說:

九重天子去蒙塵,

御柳無情依舊春。

今日不關妃妾事,

始知辜負馬嵬人。


他說得更明白:今天這事,與你的那些妃啊妾啊,統統無關,別讓人家替你背鍋。

07

唐僖宗去四川“旅遊”不久,黃巢就佔了長安,建國號齊,年號金統。

他想起了當年和那隻突然出現的雄雞的“對話”:“雞兄,我若是能得天下,你就大叫一聲。”那雞果然大叫了一聲。

在四川避難期間,唐僖宗得到了喘息的機會,四川的富庶和各地的孝敬,使他積累了反攻黃巢物質上的本錢。

各地將領也不含糊,比如義武節度使王處存、河中節度使王重榮等,他們積極組織力量與黃巢PK。

河東節度使李克用(沙陀族)也率兵入朝;還有鳳翔節度使鄭畋、被任命為諸道行營都統的宰相王鐸,他們也都積極組織力量,對佔據長安的黃巢進行圍攻。

原來首鼠兩端的藩鎮,見天平開始往朝廷這邊傾斜,也開始表達心聲:我對朝廷是忠心耿耿的哦,別搞錯了喲。

見風使舵也好,為了私利也罷,只要他們往朝廷這邊站,朝廷是高興的,也是歡迎的。

黃巢這邊則大事不好,內部開始發生分歧和分化,一些將領甚至開始接受朝廷招安,尤其是派駐同州(今陝西渭南)的防禦使朱溫降唐後,形勢對黃巢更加不利。

朱溫“棄暗投明”後,唐僖宗更是大喜,“天賜我也”,特賜名“朱全忠”。

俗話說好漢架不住人多,雙拳難敵四手,黃巢再厲害,也沒有三頭六臂,頂不住各路大軍圍攻,兵敗退出長安,最終自殺于山東泰安的虎狼谷。

本以為搞定黃巢就萬事大吉,沒想到重返長安後,更大的苦果在等著唐僖宗,當各地節度使對田令孜專權不滿,紛紛把打擊矛頭對準田令孜,田令孜居然挾持唐僖宗逃到了漢中,那幫人便把因病沒有跑掉的襄王李熅,挾持到長安立為傀儡皇帝,改元“建貞”,使唐僖宗晉級為史上最年輕的太上皇。

雖然李熅最終被殺,唐僖宗得以重返長安,但經多番折騰搞垮了身體的他一病不起,於公元888年三月六日離開人世,年僅二十七歲。

而那位天“賜”給他的朱溫,在老天爺要了他命之後不久,也要了大唐王朝的命。

但願和那個武狀元在地下見了,他不再嫌他醜,不然他再來個拉桿子造反,他可怎麼辦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