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地方的農村貧困人口也能輕鬆看病了!

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困難群眾大病補充醫療保險基本實現貧困人口全覆蓋,全省因病致貧返貧人口與2016年相比減少了58萬多人,貧困人口住院實際報銷比例提高到了88.58%,貧困人口疾病分類救治率達到99.5%——這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近日在鄭州市召開專題新聞發佈會上介紹河南經驗時展示的一組“成績”。

这个地方的农村贫困人口也能轻松看病了!

在河南,曾經“小病靠抗,大病看天”道出了貧困群眾的無奈。圍繞讓貧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少生病”的目標,河南近年來堅持“保基本、兜底線、可持續”基本原則,打出一系列健康扶貧“組合拳”,讓更多群眾在家門口醫院“強起來”,百姓獲得感和滿意度進一步提升。

“以前生病,不到堅持不住的時候,根本不敢去醫院。”河南省駐馬店市平輿縣雙廟鄉王顧莊貧困戶王平均說,莊稼人脫貧最害怕的是生病,不僅賺不到錢,還得不停花錢。身邊不少人剛剛脫貧致富,往往就因為一場大病下來再度陷入困境。

平輿縣位於豫東南,現有101萬人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2017年時,全縣14516戶貧困戶中因病、因殘致貧返貧分別為8418戶和2890戶,分別佔貧困戶總數的57.99%和19.91%。

而實施健康扶貧以後,情況完全不同了。王平均說,由於能享受高比例的醫療報銷,他和家人不再擔心看不起病的問題:“上次我因患靜脈曲張住院,花了5800元,報銷後我只掏了180元,真是花小錢治大病!”

这个地方的农村贫困人口也能轻松看病了!

在駐馬店平輿縣,已建成“互聯網+健康扶貧”服務中心,向下聯通19個鄉鎮衛生院、224個村衛生室,向上聯通北京、鄭州多家醫院,通過互聯網診療平臺開展遠程會診、雙向轉診、康復指導及教育培訓,大大提高了基層群眾享受的醫療水準,形成了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常見病在基層的分級診療模式,基本實現“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的就醫格局,5283戶因病致貧返貧戶實現脫貧。

在河南焦作,“先診療再付費”和“兩定製兜底線”健康扶貧新模式同樣大受群眾好評。

石髮根與78歲的老伴秦月娥一起生活在焦作市馬村區油蔣村,是該村有名的貧困戶。老石患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老伴的腿關節不好,老兩口平日經常往醫院跑,以往經濟十分拮据。

今年6月,老石再次住院,但這次他沒再為“救命錢”發愁。經過基本醫保報銷、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報銷、困難群眾大病補充保險報銷,以及民政醫療救助、醫保扶貧託底救助,合計總報銷費用3萬餘元,佔比醫療總費用的97.26%,最終老石承擔的費用只有900多元。

焦作市有關負責人介紹說,圍繞預防、服務、救助、託底,全市創新性提出了“兩定製兜底線”(即定製醫療服務方案、定製醫保救助方案和社會救助兜底)、“兩化七免一促進”和“健康扶貧優診制度”等健康扶貧模式和舉措,有效解決了基層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

这个地方的农村贫困人口也能轻松看病了!

目前,河南應用健康扶貧動態管理系統,建立數據庫,對因病致貧返貧人員實行精準到戶、到人、到病、到治療方案的健康管理,創新實施三級醫院與貧困縣縣級醫院、貧困縣縣級醫院與鄉鎮衛生院“等額對調式”對口幫扶工作。同時搭建了以“三重醫保+三重救助”為基礎的貧困人口醫療保障網。做到基本醫保覆蓋所有貧困人口並實行門診傾斜政策;大病保險對貧困人口實行“一降一提高”傾斜政策;全面建立困難群眾大病補充醫療保險制度;將貧困人口全部納入醫療救助範圍。

在精準預防方面,河南加大投入,讓農村貧困人口免費享受到15類57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努力讓貧困人口“少生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