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三观」这些历史真相,却才是真正的留言

1、爱因斯坦小学数学只考了一分,最终却成为伟大科学家。

事实是,德国考试成绩评分为6分制:

1分:sehr gut(优秀);

2分:gut(良好);

3分:befriedigend(中等);

4分:ausreichend(及格);

5 分:mangelhaft(不及格);

6分:ungenuegend(差)。

「颠覆三观」这些历史真相,却才是真正的留言

所以,别再说爱因斯坦小时候不聪明了,他考1分,所以他才是天才啊!

2、在不少影视、动画、游戏作品中,北欧海盗(日耳曼人)头盔上,都有一对显眼的、巨大的、酷炫的牛角。

「颠覆三观」这些历史真相,却才是真正的留言

但是,想象一下,如果戴着这样的角盔去打仗,会是怎样的场景。头顶两根大牛角,简直就像是在盛情邀请敌人来打落你的头盔嘛。

真正从古战场出土的维京人头盔,并没有牛角,它是这样的↓

「颠覆三观」这些历史真相,却才是真正的留言

3、震撼欧洲的小个子拿破仑

「颠覆三观」这些历史真相,却才是真正的留言

其实,拿破仑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矮。

拿破仑的官方身高的确是5尺2寸(如果按英制换算约为1米57),但是,那时的法寸要比英寸长。所以,按照当时5尺2寸的法寸来换算,拿破仑的真实身高应该是英制的5尺7寸,也就是差不多1米7左右。

有历史学家估计,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人的平均身高顶多为1.66-1.67米。拿破仑的个子可是平均身高,或高于平均身高,和「矮」完全沾不上边。就算按照如今的标准,也不能算矮。

4、在哥伦布航行前,人们认为地球是平的。

大家小时候,可能都听过哥伦布的故事:

哥伦布是个聪明人,相信地球是圆的,觉得可以从地球的另一端抵达印度。

但大家都不相信他,以为地球是平的,航行太远会掉出世界尽头。

就连航海大国葡萄牙也对他Say NO。

最后在西班牙的帮助下,哥伦布成功发现新大陆,颠覆了大家的地理观点。

「颠覆三观」这些历史真相,却才是真正的留言

虽然这样的故事很励志,但是关于球体世界的认知,早在公元前5000年就有了,这可比哥伦布出航早了6500年呐。

而且关于球体世界的知识,在西方文明中从未失传,希腊数学家、地理学家、天文学家埃拉托斯特尼,早在公元前200年就计算出了地球的圆周长,并且他的估算在哥伦布的年代仍然是学术主流。

所以,地球是圆的,在那时是众所周知的事儿。

哥伦布知道!女王知道!水手们也知道!

也许你会问,那为什么1492年以前,就没有人向着未知的海域进发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当时没有人知道美洲的存在。所以,航海家们觉得,如果从欧洲一直航行到亚洲,距离太远,食物会耗尽,所以这不太可能实现。

5、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在初中,几乎都学过「烽火戏诸侯」的典故,先来回顾一下这个经典的故事:

在距今近3000年的周朝,周幽王的爱妃褒姒,美如天仙,就是不爱笑。

最高统治者周幽王为了让褒姒开心,点燃了烽火台,戏弄诸侯, 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

幽王很高兴,又多次点燃烽火,诸侯们都不相信了,渐渐不来了。

最后犬戎真的打来了,周幽王叫不来救兵,镐京被攻陷,周幽王被杀。

其实,战国竹简根本就没记这件事,战国史书《竹书纪年》也没记这个事情。

反而周幽王死后600多年的《史记》,写了这个事情。

不少学者认为,烽火戏诸侯这件事,很可能是个障眼法。

真实的事件经过是:爱上褒姒的周幽王并没有点烽火,而是打算废后立新,顺便把太子也换了。旧后的儿子、前太子宜臼逃到申国请舅舅申侯主持公道。申国伙同鄫国以及犬戎,攻陷镐京,立宜臼为王,即周平王,定都洛邑,东周开始。

周平王为了让自己的大统光明正大,所以把灭亡西周的申国换成了犬戎,把叛乱的原因归结到褒姒身上。

另外,《史记》记载也有诸多疑点:

1、烽火台:根据《吕氏春秋》记载,烽火台是秦汉之后才出现的,周朝并没有烽火台。

「颠覆三观」这些历史真相,却才是真正的留言

2、等太久:根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幽王点了烽火台之后,「诸侯悉至」,也就是说诸侯都到了。按照当时的交通环境,诸侯国根本不可能一夜都赶到,离得最近的郑国至少需要2天才能赶到,等离得远的诸侯国都赶到,至少需要一个月,而且是隔几天才会来一拨人。MMP,这到底是在戏弄褒姒还是在戏弄诸侯嘛?

6、美国的护照上写着:不管你身在何方,美国政府都是你强大的后盾。

实际上是这样!

「颠覆三观」这些历史真相,却才是真正的留言

The Secretary of State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hereby requests all whom it may concern to permit the citizen/national of the United States named herein to pass without delay or hindrane and in case of need to give all lawful aid and protection.

翻译:国务卿在此要求相关人士给与该美国公民/国民通行便利及在需要时提供合法的帮助与保护。

6、有关于马拉松的起源

这是流传最广的一个版本,也是很多官方所用的一个版本:

公元前490年,波斯对希腊发动第二次远征。雅典全城动员,组了一只军队开赴名为马拉松的地方迎战,并派人向斯巴达等城邦请求支援,但斯巴达援军因宗教惯例迟迟未到,面对强大的波斯军队,雅典处在很危险的境地。

9月21日,马拉松会战爆发。雅典人针对来自平原的波斯军,设计了正面佯攻、两翼夹击的战术,经过激战,雅典军果然重创波斯军。为了把胜利的消息尽快告诉雅典市民,他们选中了长跑能手费迪皮迪斯(Pheidippides),让他跑回雅典告知胜利。

费迪皮迪斯当时有些负伤,但仍接受了任务,马不停蹄从马拉松一直跑到雅典中央广场,对盼望在那的人群激动的喊了一声,“欢呼吧,我们胜利了!”便力竭而死。

「颠覆三观」这些历史真相,却才是真正的留言

但实际上,这个有关马拉松起源疑点重重:

1、为何不使用马匹? 希腊当时对马匹的使用很常见,完全可以使用骑马的方式传递如此重要的信息。

2、 斐迪庇第斯是跑了42公里还是更多? 虽然“马拉松跑死”的新闻如今不少,但实际上除非有先天心脏疾病,或者太过极端的情况,马拉松还是很安全的。

7、老蒋助解放军出兵西沙

事情大概是这个样子的:

「颠覆三观」这些历史真相,却才是真正的留言

1956年开始,南越政权侵占西沙群岛,但是由于那时我国海军还很弱,对于南海实在是鞭长莫及。

后来,南越政权竟公然炮击甘泉岛,驱赶正常行驶两艘渔轮。

经过三个阶段的艰苦还击,我国以几乎不占优势的舰艇吨位与火力收回了西沙群岛。

但是南越当局宣称要进行报复,以6艘军舰驶向西沙群岛。

当时,我南海舰队一条像样的船都没有,南海舰队司令张元培向中央军委请求调东海舰队两艘驱逐舰南下,然后,重点来了!!!

由于两岸关系的特殊性,那时候大陆舰船南下南海一般都是不穿台湾海峡而是出钓鱼岛以东,经台湾岛东侧南下到南海。

故事从此开始。

“对此,军委批准海军东海舰队三艘驱逐舰南下支援,但是在走哪条路上,却犯了难,走太平洋,势必延误战机,走台湾海峡,又不知道台湾方面会做出什么举动。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大手一挥,说道:‘舰队直接穿越台湾海峡!’

因此,三艘驱逐舰就此开始了‘破冰之行’,船只全部实行灯火管制,海情海况均由陆地提供。

台湾方面有幕僚请示蒋介石是否拦截,蒋介石悠悠的说了句:‘西沙战事紧呦!’便下令放行,还令岸上打开探照灯”、提供必要的补给以备不时之需,解放军三艘驱逐舰就此顺利通过。‘’

真实的历史事实是:

1、我东海舰队舰船通过台湾海峡南下,途中未遭国民党军拦截,却并非台湾当局故意“放行”。

2、1965年“八六”海战和崇武以东海战后,台方海军因遭痛击已不再向解放军海军主动攻击,解放军也不主动打击对方。

3、大陆的舰船在台湾海峡的活动未受拦截已成多年惯例。

4、台湾海峡宽度最窄处也有130多公里,在如此宽阔的航道打开岸边“航标灯”,船上的人谁看得见?

8、希特勒幼年受中国夫妇资助,希特勒因此对中国很有好感。

这一说没有任何史料记载,纯属网民臆测。

9、秦桧是宋体字的发明人,秦桧是状元。

胡说八道,宋体字是印刷字体,不是个人发明的,并且成型于明朝。

至于状元,《宋史 何栗传》记载:“何栗,字文镇,仙井人,政和五年进士第一”,那年的状元以证明是何栗,秦桧虽也是进士,但终究不是第一。

10、张飞是个美男子。

纯属臆测,张飞善文之说主要出自明朝杨慎之手,今大多已被证明是假的。

至于貌美,哪本正规史书说过?据说是因为张飞的女儿是皇后,所以张飞帅。敢问张飞女儿是不是皇后和张飞帅不帅有什么联系?

11、大秦律法人人平等。

我们拿事实说明:同为逃亡,看看如何处置官吏和百姓的。《法律答问》有:“大夫甲坚(鞭)鬼薪,鬼薪亡,问甲可论?当从事官府,须亡者得。今甲从事,有去亡,一月得,可论?当赀一盾,复从事。从事有亡,卒岁得,可论?当耐。” 而百姓出徭役,“不会(按时到达),笞五十;未盈卒岁得”,笞当加。 百姓出徭役逃亡一次,“笞五十”,再次逃亡,笞加重;大夫逃亡,只“赀一盾”,反复逃亡,只“耐”而已。

12、马超使用的是罗马人的战法,类似罗马骑兵,擅长投抢。

这一说没有任何史料记载,纯属网民臆测。据说,是一位叫萨苏的人编造的段子,可看其文章《东方马超传奇》。

13、 网上文革被毁文物清单

原文《文革期间文物被毁清单——不许哭》,这篇文章的内容大多出自一个叫丁抒的海外民运分子,考证一下就知道有多少是胡说了。

如第一条炎帝墓被焚,是发生在1954年除夕,并非文革时期,起因是香客祭祀焚香烛,引燃殿内彩旗,不慎失火,致使炎帝陵正殿和行礼亭焚毁,并非故意为之。

又如第二条仓颉墓,中国仓颉墓并非一座,而是有多座。

至于仓颉墓被改成陵园,分明是烈士陵园建在了山东仓颉墓的对面。

14、蔡伦发明造纸术。

蔡伦是改进了造纸术。

15、民族英雄冉闵,《杀胡令》,冉闵的战争神话,若无冉闵杀胡,汉人就要死绝。

纯粹胡说八道,冉闵并非为了汉族而杀胡,只是为了自已的政权,但无意中挽救了北方汉人,免遭灭族,所以冉闵并非民族英雄。

16、鸦片战争后,英国人发现清朝仓库内藏有的明朝火器居然比英国还先进。真不知道清朝几百年干了什么。

明朝中后期的火器都是改造外国的,技术明显劣与欧洲。几百年后欧洲人居然看不懂明朝火器了。我觉得与其问问清朝几百年干了什么,不如问问英国这几百年干了什么,与其问英国几百年干了什么,不如问问写这个东西的人在干什么。

17、王安石进了奸臣传。

这一说没有任何史料记载,纯属网民臆测。

18、二战时期,巴顿通过一份报告了解到牺牲的盟军战士中竟有一半是在跳伞时摔死的,他十分恼火,马上赶到降落伞厂家从生产线上抓起一个伞包让负责人现场带伞包从高空跳下,然后,将军还说要不定期抽流水线上伞包让他跳,从此战士们再没有因为跳伞而阵亡。

这一说没有任何史料记载,纯属网民臆测。

19、天启皇帝是文盲。

这是天启自己说的话,“朕在宫中,每日披阅文书,览诵经史及祖宗训录,兼时事忧劳,何有多暇?卿为辅弼元老,正赖责难陈善,匡朕不逮。览奏具悉忠悃。”天启文盲之说,出自野史,不足为信。

20、贾诩是三国唯一善终的谋士。贾诩是三国谋士中活得最长的。

解:一辈子只活了70多的贾诩是怎么比80岁死的程昱,81岁死的董昭还长寿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