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一定是“老闆”才能發嗎?其實,自己也可以

你每月的收入總共有幾項?除了老闆發的工資之外還有別的收入來源嗎?

工資一定是“老闆”才能發嗎?其實,自己也可以

收入來源不能全靠工資

除了老闆之外,最靠譜的“工資”的發放人是自己。不怕工資低,就怕沒有工資以外的其他收入。理財成就收入,而不是收入成就理財。在開啟理財規劃之前,有幾個重要的概念,需要提前弄清楚。

複利是如何產生的?

大家都知道複利可以產生“利滾利”的效果,但是很少人能在日常生活中將“利滾利”的理念恰當的運用起來。

這一點,在銀行櫃檯上將上年的定期存款和利息取出來,再存進去的“老頭”、“老太太”們做的最好。錢在銀行卡里這樣“一出一進”,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工資一定是“老闆”才能發嗎?其實,自己也可以

複利創造更大價值

我在這裡用公式給您復現一次。假如存款五萬,期限為五年,按照每年3%的收益率計算。不在銀行卡之間轉換,5年的本息和=5*(1+3%*5)=5.75;取出來再存進去,本息和就是5*(1+3%)5=5.79;五年過去就多出0.04萬。如果時間再放長一些,年化收益再增大一點,這個變化將更明顯。

複利的價值就在於時間的累積效應。不要小看“老頭”、“老太”這個小小的舉動,收益的多寡就取決於這個操作。“量變引起質變”,這才是真正的“利滾利”。

理財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實現財富的“指數級”增長。

再窮也能理財

“儲蓄罐”大家都知道吧?一個小小的儲蓄罐,每天存入一點點,一年之後也會變得沉甸甸的。這是最簡單的理財方式。理財,不在乎錢多錢少,關鍵是要立刻行動、堅持不懈。

工資一定是“老闆”才能發嗎?其實,自己也可以

儲蓄是財富增值的起點

阿里巴巴每年2500億的營收,馬雲背後的“十八羅漢”的功不可沒。雖然馬雲在外面各種場合“吹牛”,但是阿里有張勇、彭蕾這樣的人在背後默默辛苦工作,馬雲吹過的牛才一步步從“藍圖”變成現實。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無論做什麼事,行動最重要。正是因為我們不夠“富裕”,才進行理財,行動才會幫助我們將“儲蓄罐”裡的資金產生更多的收益。

工資一定是“老闆”才能發嗎?其實,自己也可以

年終獎馬上來了

2018年馬上就結束了,發年終獎的時刻也快來臨了。除了用來“買買買”之外,最好的選擇就是將年終獎作為一筆大額獎金,用來開啟你的理財計劃,這就是老闆通過年終獎給你發的另外一筆“工資”。

明年“雙十一”、“雙十二”的時候,理財的收入就可以用來任性“剁手”了,何樂而不為呢?

瞭解各類投資方式

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理財方式,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就好。

工資一定是“老闆”才能發嗎?其實,自己也可以

投資方式要和自己的現狀匹配

樓市有“黃金白銀”時代;餘額寶曾引領了工薪階層閒置資金理財的風潮;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動了銀行定期儲蓄的奶酪;近來的股市、基金成了眾多投資者的傷心地……不同的理財方式之間沒有好壞之分,差別主要體現收益多寡、是否在風險承受能力範圍之內。

巴菲特說“不熟悉的領域,我從不投資”。他的意思是:不熟悉的領域,我不瞭解,不明白它們的運作模式和機理,貿然投資出現失誤的可能性就比較大,所以我才不投資。股票、基金、樓市、期貨、互金理財產品都是可選的投資標的。

工資一定是“老闆”才能發嗎?其實,自己也可以

選擇一定要理性

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一定要多加斟酌,仔細考量。選擇能看得明白,可以把握的投資標的,這才是規避風險的最佳方式。擁有這種投資理念,未來收益才更有保障。

這樣,你就不需要每月等著老闆發工資了!

(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