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映的《心之界限》你看了嗎?

貧窮和無奈太多,我們早已視而不見。當疾病耗盡了錢財,希望成為無底洞,是繼續治療,還是放棄生命。這從不是一個人的吶喊,而該是整個社會的悲哀。

《心之界限》最近上映,故事發生在雲南怒江的一個偏遠山村。

喜兒的丈夫臥病在床,治療的費用使這個家庭負債累累,陰霾籠罩了整個村子。

該借的錢都借遍了,該求的人也都求遍了,走投無路的喜兒只得把丈夫抬回家,靠按壓呼吸球維持丈夫的生命。

貧窮,疾病本已給了這家人致命的打擊,但誰曾想人心卻是更冷。


最近上映的《心之界限》你看了嗎?


柱子是個無業遊民,卻一心惦記著得到喜兒,喜兒丈夫重病,柱子以借錢的名義,要求喜兒在丈夫去世後改嫁給他,並拉來老村長做擔保。

柱子盼著喜兒的丈夫早點去世,好儘快達成自己的目的,為此他不惜拉攏全村人排擠為喜兒丈夫製造呼吸機的王富貴。

王富貴與柱子的較量,是善與惡的較量,更是對人性考量。

邪終不壓正,影片的末尾王富貴成功製造了呼吸機,喜兒丈夫的病情也逐漸好轉,而柱子的謊言敗露,躲在屋子裡抑鬱度日。

《心之界限》與《我不是藥神》基本上屬於同一題材的電影。一部是山寨呼吸機,而另一部則是廉價的印度藥。而這些無奈舉措的背後藏著一個字:“窮”。

窮,不敢生病;窮,病了沒錢治療;窮,只得靠山寨呼吸機維持生命;窮,不得不鋌而走險買印度藥。

政策在變化,社會在進步。然而貧窮思維卻像抹不去的烙印,遮擋了未來的希望。

中國是個等級社會,而社會等級越低的人越喜歡惡意競爭,合作在他們眼中則一文不值。

柱子製造謠言,中傷王富貴,甚至不惜玷汙喜兒的名聲,這是他思維貧窮所致。

一個能對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下手的人,該有多麻木,多冷血。

愚昧

喜兒丈夫的父親為給兒子治病,跑到縣城買發動機,但卻在他過棧道時,被裝發動機的挎包袋子勒死。

評論裡好多人說這父親是笨死的,挎包掛在哪裡都行,卻偏偏要掛在脖子上。

做事前不動腦子真的很可怕,不考慮後果,不尋找方法,僅憑自己的一腔熱血,卻最終賠上了性命。


最近上映的《心之界限》你看了嗎?


喜兒的婆婆也更是愚昧無知,她輕信柱子,怪罪喜兒和富貴,做不到給這個家分憂,卻由著自己的性子給大家填了不少麻煩。

其實最愚昧的是這些村民。都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可大部分人卻甘願做聾子,瞎子,靠著謠言的殺傷力,為自己尋求一點少有的刺激。

從眾不是個好現象,別做沒有主見的吃瓜群眾。

不可否認,《心之界限》是一部比較壓抑的電影,也算是低成本製作,但電影中刻畫的人物,反映的現實卻值得我們深思。

盈盈 / 作者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