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合院那點兒事

北京四合院那點兒事

四合院

四合院又稱四合房,是一種中國傳統合院式建築,其格局為一個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東西廂房和倒座房組成,從四面將庭院合圍在中間,故名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那點兒事

北京始建於3000多年前的周朝初年。後世歷經演變,遼代以此為南京,金朝定為中都。元代建大都,明代改建北京,清代、民國因之。自元代以來,城內的居民住宅均採用四合院的形式。

下面讓我們來看看四合院的故事吧:

四合院的變遷

  • 元 朝

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規模規劃建設都城時期,四合院就與北京的宮殿、衙署、街區、坊巷和衚衕同時出現了。據元末熊夢祥所著《析津志》載:“大街制,自南以至於北謂之經,自東至西謂之緯。大街二十四步闊,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街通。”這裡所謂“街通”即我們今日所稱衚衕、弄堂,衚衕與衚衕之間是供臣民建造住宅的地皮。 當時,元世祖忽必烈“詔舊城居民之過京城老,以貲高(有錢人)及居職(在朝廷供職)者為先,乃定製以地八畝為一分,分給遷京之官賈營建住。

元大都是當時舉世聞名的大都市,元大都的建設包含有大規模的民居,衚衕和四合院成為元大都的基本內涵。

北京四合院那點兒事

  • 明 朝

明代的住宅從整體上看依然沿用了元朝時期的風格。但是明都城從南京遷到北京後,因為一同遷徙而來的還有數以萬計的富商大賈,同時這種南北思維的碰撞,不僅讓北京的經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同時也讓建築形式有了進一步的提升。相較元代的四合院,明朝時期的建築在規模、制式甚至色彩上都有了嚴格的規矩。

北京四合院那點兒事

  • 清 朝

滿洲人入關之後,大量吸收漢學文化,建築上更是秉承了明朝的制度。而清朝後期,因洋務派的興起,這時期的四合院以及其他建築多少都有了西洋的元素在裡面。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圓明園式隨牆門的出現,而同時受到“西學東漸”的影響,也有一些人開始在自己的宅院裡建造西洋樓了。

北京四合院那點兒事

四合院的規格

北京的四合院之所以有名,還在於它的構成有獨特之處,在中國傳統住宅建築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中國住宅建築大部分是內院式住宅,南方地區的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連成一體,稱作“一顆印”。四合院雖有一定的規制,但規模大小卻有不等,大致可分為大四合、中四合、小四合三種:

  • 小四合

小四合院一般是北房三間,一明兩暗或者兩明一暗。東西廂房各兩間,南房(倒座房)三間。臥磚到頂,起脊瓦房。可居一家三輩,祖輩居正房,晚輩居廂房,南房用作書房或客廳。

北京四合院那點兒事

  • 中四合

中四合院比小四合院寬敞,一般是北房5間,3正2耳,東、西廂房各3間,房前有走廊以避風雨。另以院牆隔為前院(外院)、後院(內院),院牆以月亮門相崐通。前院進深淺顯,以一二間房屋以作門房,後院為居住房,建築講究,層內方磚崐墁地,青石作階。

北京四合院那點兒事

  • 大四合

大四合院習慣上稱作“大宅門”,房屋設置可為5南5北、7南7北,甚至還有9間或者11間大正房,一般是複式四合院,即由多個四合院向縱深相連而成。院落極多,有前院、後院、東院、西院、正院、偏院、跨院、書房院、圍房院、馬號、一進、二進、三進……等。院內均有抄手遊廊連接各處,佔地面積極大。

北京四合院那點兒事

北京四合院那點兒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