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逻辑全国研讨会发言摘编(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逻辑全国研讨会发言摘编(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逻辑全国研讨会发言摘编(3)

1月6日,由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主办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逻辑”全国研讨会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举行。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尹书博,河南省高校工委、教育厅思政处处长李培俊出席并讲话,中共中央党校原校务委员、一级教授韩庆祥,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沈壮海等28位专家学者作主旨报告或大会发言,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校长刘文锴教授致辞,郑州大学党委副书记贾少鑫致辞并主持主旨报告,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党委副书记马书臣教授主持开幕式并作总结讲话。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王玉良副教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饶明奇教授、社科处副处长杨国斌教授分别主持大会发言。来自全国60余所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书记、副书记、院长、副院长、专家学者,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研究生,以及各学院教师代表40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承办方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党委书记王清义亲自过问、亲自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会议组织严密,受到与会同志一致好评。

这次研讨会非常成功,与会人员纷纷表示,这次学术研讨会各位专家学者的报告讲政治,主题鲜明、主线清晰、系统全面、深入浅出,从多角度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逻辑进行诠释,视野宏大、内涵丰富,既有理论高度,又有思想深度,高屋建瓴、气势磅礴,受益良多。现摘编大会主旨报告、主旨演讲、大会发言的观点,按照发言顺序,分期推出,与读者分享。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逻辑全国研讨会发言摘编(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逻辑全国研讨会发言摘编(3)

万银锋教授大会发言

《关于非公党建》

万银锋,河南省社科院政治与党建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兼职教授。

【发言要点】

改革开放40周年来,我国非公经济做出了“五六七八九”的历史贡献。即,贡献了我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新增就业和企业数量。因此,迫切需要从政治的、战略的、全局的高度来认识非公党建工作。

一方面,从党的执政基础来认识。非公企业不仅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而且拥有庞大的社会人力资源,通俗一点说,就是“有钱有势”。非公企业主能不能坚定地跟党走、与我们同舟共济,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因此,必须认识到,只有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把优秀企业主和经营骨干吸收到党内来,才能使党的执政更加巩固。

另一方面,从党的事业发展大局来认识。目前非公企业已成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大就业的主要途径、对外贸易的生力军。必须充分认识到,只有站在党的事业发展发展大局上,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才能集聚正能量、提振精气神,让非公企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再一方面,从非公企业自身发展来认识。目前我国非公企业党建存在着:组织覆盖上边建边散,作用发挥上党务工作者不敢理直气壮开展工作,基础保障经费严重缺乏等问题。必须充分认识,只有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非公企业的管理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才能应对新常态下的一切挑战。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逻辑全国研讨会发言摘编(3)

郭彦森教授大会发言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逻辑》

郭彦森, 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学院教授委员会主席,河南省教育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发言要点】

1978年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社会转型,其内在机理在于:第一,物质利益被推崇到至高无上的地位;第二,非均衡发展战略和排斥性选择;第三,双轨制和多轨制并存;第四,浓缩型发展;第五,转型的两重性。

今天,我们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社会转型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如产能过剩、利益分化、非均衡博弈、政府俘获、制度漏洞硬化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就会影响我国社会的顺利转型。

新时代,要顺利实现我国社会的“整体转型升级”,必须作出新的战略选择:在价值取向上,由利益至上转变为义利统一;在发展战略上,由非均衡发展转变为协调发展;在发展方式上,由粗放型发展方式转变为集约型发展方式;在生产关系上,由多种所有制并存转变为混合所有制;在分配制度上,由注重效率转变为效率和公平并重;在政府职能上,由“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变为“公共服务型政府”;在治理模式上,由强化行政管理转变为依法社会治理;在意识形态上,由注重打破“思想僵化”走向注重解决“思想分化”;在改革目标上,由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转变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同时通过全面深化改革,重构以力量均衡为基础的社会运行逻辑。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逻辑全国研讨会发言摘编(3)

李心记副教授大会发言

《从“人民主体论”到“世界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对马克思“两类共同体”思想的创新发展”》

李心记,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思政课教师。

【发言要点】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提出“两类共同体”的概念,并且揭示了其中个人与集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不同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立足人民主体论,创造性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构想,从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境界。

第一,马克思的两类共同体思想。真实的共同体就是个人与集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是彼此相通、相互交融、有机统一的共生共存关系。而在虚幻的共同体中,个人命运在现实中没有得到真实的保障,而个别人借助集体利益的需要来吞噬和排斥个人的利益,从而造成个人利益不能够得到实现和保障。

第二,习近平人民主体论思想的基本意蕴。一切为了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习近平始终不渝的政治信仰和理想追求。一切依靠人民,就是要依靠人民群众克服前进路上的艰难险阻。一切惠及人民,就是要关注人民利益,让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第三,从人民主体论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真正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是不受国别以及民族、信仰、地域的差别所限制的。在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注重尊重不同国家、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信仰、意识形态及自然条件的差异,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构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逻辑全国研讨会发言摘编(3)

马福运教授大会发言

《辩证地看待改革开放40年》

马福运,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发言要点】

习近平同志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总结经验时提出要用辩证地眼光、辩证思维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也就是继续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宣示了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时代强音。

第一,辩证地看待改革开放的历史过程。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思想禁锢,唯有大破大立才能冲破思想禁锢,打破思想坚冰,改革开放才得以全面展开。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伟大创造和伟大革命,成为近代以来实现民族复兴三大里程碑之一。尽管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过程极其曲折,唯有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才能从容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当前改革开放已进入深水区,我们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决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也就指日可待。第二,辩证地看待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改革开放前的30年建设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改革开放后3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是建立在对前30年经验教训的基础之上的。二者统一于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探索之中。第三,深刻领会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的总体思路。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同时要旗帜鲜明地保持改革开放的定力,加强顶层设计,提高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逻辑全国研讨会发言摘编(3)

刘新玲教授大会发言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创新》

刘新玲,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福建省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学科带头人,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会副会长。

【发言要点】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党的理论建设的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是无产阶级政党建党学说的奠基者。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把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成功解决了我们党面临的各种各样的特殊矛盾和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理论创新的成果,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观点,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提出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一论断把党的领导和社会制度联系了起来。第二,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一步明确党的建设在治国理政方面的决策性作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确定的总战略、总方略。第三,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明确了新时代执政党建设的方向。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明确新时代党建工作是根本目的和根本原则,党是领导一切的。第四,提出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做好组织工作的关键。组织路线对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做好党的组织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逻辑全国研讨会发言摘编(3)

郭红军教授大会发言

《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意义》

郭红军,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

【发言要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是实现民族复兴的行动指南,也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

第一,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分享了中国经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确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同时,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呈现出勃勃生机。越南、老挝、古巴、朝鲜等国,也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进行着努力探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其中“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论述,无疑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分享了中国经验。

第二,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中国启示。五大发展理念,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和系统推进。和平发展道路,有力回应了一些西方国家的担心和忧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新思路,为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重要启示。

第三,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在当今世界,挑战与机遇同在,风险与机会并存,人类面临许多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严峻挑战。世界各国人民必须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为中国梦和世界梦息息相通,为推进世界和平,实现共同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逻辑全国研讨会发言摘编(3)

魏传光教授大会发言

《从美好生活观念四十年的变迁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逻辑》

魏传光,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发言要点】

我们应该重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逻辑的研究。西方学者一度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缺乏价值维度,这样的误判提醒我们,作为一种理论,除了主要有事实判断和科学规律之外,也不能忽略它的价值层面和价值纬度。因而,我的基本观点是:

第一,我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逻辑的学术阐释是不够的。中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中清晰系统的价值理念是什么?很多学者都谈到人民主体性这个价值理念,但太过于笼统,还有很多空间需要我们具体展开。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核心必须要回归到人的发展。改革开放40年之所以取得伟大成就,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抛弃了过去单一的社会倾向,进入到对人的价值的关心。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价值逻辑还必须要从人走向共同体,也就是从“人”到“人类”,从“我”到“我们”,这是基于当前时期人类的命运已经捆绑在一起,缺少这样一个层面的思考和价值关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吸引力也会减弱。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逻辑的建构应把历史的逻辑和价值的逻辑统一起来,把历史的逻辑和道德的逻辑统一起来。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逻辑全国研讨会发言摘编(3)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融媒体中心出品 -

监制|党委宣传部 韩玉洁

图片|党委宣传部 傅文骏

审核|融媒体中心 罗忠旭 吴小瑄

-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