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的時尚」在中國或許並不是一個圈內偽命題


「可持續發展的時尚」在中國或許並不是一個圈內偽命題


「可持續發展」這一概念源自於全球經濟發展問題的討論。進入 21 世紀後,隨著人口的快速增長和工業文明的發展,人與自然的矛盾不斷加深,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成為世界範圍內的關鍵詞,作為全球生存危機的應對方案。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對可持續性的定義以自然環境為中心:「可持續性創造並維持了人與自然在和諧生產中共存的條件,這些條件允許滿足人們當下或未來對於社會、經濟和其他方面的需求。」哈佛商學院教授 Suzanne Farver 和 Robert Pojasek 在《可持續發展主流化》(Mainstreaming Sustainability)一書中這樣定義:「可持續性是組織長期以來能夠透明化管理其在環境治理、社會福祉和經濟繁榮方面的責任的能力,同時能夠對其利益相關者負責。」


「可持續發展的時尚」在中國或許並不是一個圈內偽命題

插畫師岑駿與設計師劉青為「Erdos Way」可持續發展羊絨宣言手冊創作的內容


可持續是一種新常態

2009 年,被譽為「時尚界達沃斯論壇」的哥本哈根時尚峰會首次召開,邀請全球時尚行業主要決策者和意見領袖集中探討時尚相關的環境、社會及道德問題。該峰會被認為是可持續時尚議題的權威主導,也是近 10 年來可持續時尚的主要推動者。10 月上海時裝週期間,峰會背後的組織 Global Fashion Agenda 的首席運營官 Caroline Chalmer 在由我(yehyehyeh)發起的可持續時尚論壇「由美至善」中與在場來賓說明,「可持續性與環境、社會以及道德三方面息息相關,不只存在於時尚行業的供應鏈,同時包括生產、時尚銷售如何與消費者進行溝通,還有消費者如何消費時尚。『可持續』意味著企業能夠存活繁榮,並且長期盈利。說到可持續發展,則是企業的新常態,也是一種新的思維方式,更是一種新的運營方式。」

「可持續發展」在服飾產業的討論已有數十年的基礎,普遍存在於整個產業鏈的上端。

這些年來,隨著人們對氣侯變化、資源短缺、人口壓力等迫切問題的意識持續加強;時尚圈人也不得不因為無季節、跨性別、全球扁平化、Z 世代的趣味等新的趨勢去改變自己的生產模式。越來越多人對時尚背後的邏輯感興趣,也開始關心時尚對人、社會與自然產生的影響。在創造美而愉悅的時裝商品背後,是否對他「人」造成痛苦和為生態帶來災難?「由美至善」論壇就是希望通過全球性機構來闡明全球情勢及爭議,與時裝產業決策者、革新者和意見領袖共同為當下社會環境議題發聲,激發時裝產業工作者由美至善,增強可持續意識與行動,同時將技術創新、藝術創造結合起來,讓企業與行業收穫可持續發展的紅利。

「可持續發展的時尚」在中國或許並不是一個圈內偽命題

牧民、山羊、自然與草原文化和諧共生的場景

轉型中的中國優勢

其實早在今年 5 月,我已經邀請鄂爾多斯、江南布衣和溢達集團前往哥本哈根時尚峰會,首次在全球論壇上討論中國品牌的革新力和推動世界可持續時尚發展的決心。普遍來說,在可持續時尚的主流論述裡,中國還是被奠基於歐美的跨國公司片斷式地視為製造大國或是令人垂涎的消費市場。殊不知中國品牌獨特的垂直供應鏈、品牌效應、成型中的中產階層,對新興社會現象快速反應的創新能力,都能在全球時尚產業向可持續發展轉型中產生巨大優勢

溢達集團算是推動可持續發展的翹楚。該集團更多地對接國際時尚產業鏈和奢侈品牌,它的實踐與當前國際組織對大型製造商的主要期望基本一致,對供應鏈生產環境、透明度和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作為全球最大的高檔純棉襯衫生產商之一,溢達為 Hugo Boss、Tommy Hilfiger 等高端品牌供應襯衫產品,也同時擁有 PYE 和十如仕等自有品牌,經營領域覆蓋了從棉花種植,到紡紗、織布、染整、製衣、出口和零售的全產業鏈。據其中國零售部首席執行官潘楚穎介紹,「溢達集團對可持續發展的操作落足於改善氣候變暖和縮小財富差距。從 2005 年起,溢達集團的用水量和能源消耗已經下降了超過 50%,平均工人工資接近於中國醫療行業從業人員工資。每兩年嚴格發佈可持續報告,遠遠走在國內服飾行業之前。


「可持續發展的時尚」在中國或許並不是一個圈內偽命題


相似地,在中國家喻戶曉的羊絨品牌鄂爾多斯同樣是從草場、羊種、收絨,最終到製衣的傳統羊絨垂直產業鏈集團,目前擁有 4 個針對不同細分客群的品牌:ERDOS、鄂爾多斯 1980、1436 和 BLUE ERDOS。鄂爾多斯集團對朝可持續發展轉型的承諾建立在保證草場生態環保,科學養育的基礎上,通過優化垂直供應鏈,加強產品追蹤與預測,更加精準地控制庫存,以減少資源閒置與浪費。集團商業部執行總經理戴塔娜強調,「時尚行業最大的挑戰之一是如何提高商品售出率,減少不必要庫存」。在商業的維度以外,鄂爾多斯作為主打品質的國民品牌,試圖通過強調產品長效使用和代代相傳等情感價值,增強產品的可持續性。同時,集團目前投入再生羊絨的研發,朝循環經濟的方向邁進。

具有文藝情懷的江南布衣集團主攻小眾市場,吸引了一批審美態度獨立的消費者。目前主要有 5 個服飾品牌,包括女裝 JNBY、男裝 CROQUIS 速寫、童裝 jnby by JNBY 和 Pomme de terre 蓬馬以及高端女裝 less。江南布衣最初選擇使用價位更高的天然環保面料的動機是防止競爭對手抄襲,在品質上與其他產品拉開差距。今年 9 月推出新品牌 REVERB by JNBY 時,大膽選擇可持續時尚為設計、生產與行銷的原則,運用循環經濟的原理,嚴格按照國際標準來進行。此舉也為集團其他品牌開展可持續商品與實踐提供了借鑑。創意總監 Tillmann Lauterbach 表示:「我的理念就是環保系列也可以很有活力,具國際化風格,看上去有趣、前衛和時髦。

「可持續發展的時尚」在中國或許並不是一個圈內偽命題

Reverb 2018 秋冬女裝

除了這三個面貌迥異的品牌,創立於 1997 年的 ICICLE 一直是中國具有代表性的高端環保品牌,從最初想製作一些讓人身心得到舒展的服飾,到後來發展成了全方位的生活方式品牌,ICICLE 逐步明晰了「天人合一」(Made in Earth)的設計哲學觀。創始人兼總裁陶曉馬對探討「什麼才是傳承古老東方精神的當代衣著風格」很感興趣。從消費者的感受開始,產業鏈也要用順應自然的生產方式,99% 以上的產品均採用純天然材質,並且開發多種植物染料與植鞣皮革。陶曉馬認為,既然品牌的文化根基源於「天人合一」,那麼在滿足消費者舒適感和經營者盈利的同時,善待自然則是履行一個地球人的基本義務。

懷疑論者認為在中國全面的產業升級與消費大潮中談可持續時尚是否為時過早,然而從前述國內四大集團的實踐來看,這波風潮已然成形。從消費者的層面,消費升級令中產階層消費者願意接受有吸引力且高品質的可持續性產品。中國消費者比任何人都能更快地去迎合新趨勢,對快速更迭的社會環境與日亦嚴重的生態汙染也有敏銳的感知。重點還是要有吸引人的產品與創新的生意模式。這樣的思維,在年輕一代的設計師之間,結合創意,生意與責任的態度越發明顯。那些敢於挑戰「非常規」的人,總能夠以新奇的姿態,和帶來驚喜的行動力,豐富著我們身邊「可持續時尚」尚未完整的語境。

新生一代的「非常規」實踐


「可持續發展的時尚」在中國或許並不是一個圈內偽命題

獨立設計師、FAKE NATOO 女裝品牌創始人張娜一直走在循環再造的前列,並對國內服裝回收基地、再處理工廠瞭如指掌。由她創辦的環保回收項目:再造衣銀行(Reclothing Bank)對同類型不同時代的物料,以其結構的共同點為基礎,進行標準模式化設計與生產,有效減少原材料浪費,銷售所得 10% 再用來建立基金幫助女工。在張娜看來,如果通過設計能夠再造舊物的魅力,讓人們對舊衣、舊物有所改觀,那將是「很酷且更時髦」的事情。

今年在「Redress 設計大賽」中奪得亞軍及香港最佳設計獎的 Jesse Lee(李顯鋒)設計靈感源於母親喜歡穿上他父親的舊夾克,以表達她的愛意與情感。他將自己家中的紡織品升級再造和重新構造(包括舊窗簾、沙發織品、雨傘、床單和襪子),將具有情感價值與回憶的物品轉化成了可共享的永恆收藏品。

「可持續」並不僅僅意味著使用的面料是否環保,還包括善待衣服背後的製作者,他們的心情和生存環境。作為社會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 人,在這個過程中開始逐漸進入眾多設計師的視野,使得更多的目光聚焦於道德層面,來探討時尚與公益的內在聯繫。而這也是 Ffixxed Studios 倡導的可持續概念。該品牌關注重點是「工作亦生活」,同時致力於降低製造過程浪費、面料回收與自然纖維研發。


「可持續發展的時尚」在中國或許並不是一個圈內偽命題

Joseph Li 主理的道德男裝品牌 PCYCL 2019 春夏系列


Private Policy 的設計師 Haoran Li 與 Siying Qu 自品牌創立之初就以設計為發聲渠道,對當下的社會現象和文化發表著專屬於自己的觀點。二人就曾經從東南亞被奴役的漁工問題出發,喚起大眾對勞工問題的關注:唯有理性地關注工人工作環境,以及有節制地進行此類產品的消費,才能平衡時裝產業的商業與道德。

Elaine Yan Ling Ng 的 The Fabrick Lab 彙集了紡織品、電子產品、仿生產品、室內設計和裝置。自 2013 年開始運作的遺產工藝研究計劃「UN / FOLD」,旨在保持中國傳統工藝和技術的活力,並與來自中國南方貴州地區工匠共同設計完成生活用品系列。The Fabrick Lab 創建了一個與村民現有資源和現代生活方式相協調的合作模式,也為傳統手作藝人提供了可持續的收入和生活方式,創造出一個連接著傳統與現代的全新生態系統。

香港設計師 Joseph Li 在新創男裝品牌 PCYCL 前做了大量的研究與摸索,旨在以毫不費力和獨特的觀點生產帶有街頭色彩的道德男裝。他言明:「我們相信內在和外在的偉大。」舒適是其設計的根本,所有織物均由負責任的工廠製成。

「可持續發展的時尚」在中國或許並不是一個圈內偽命題

About A Worker 在「由美至善」論壇現場表演「時尚的核心」,攝影:春雨

About A Worker 的品牌創始人兼設計總監 Kim Hou 給出了一個更直接的答案,她認為有時候其實我們不需要太關注「可持續」這個詞,而應思考我們如何建立新的生產體系、改變消費方式。這並不是說以環保的方式去做一件T恤,而是要創造一種新的邏輯。她的品牌由工人設計並由工人擔當模特演繹,真正從原型到產品,讓工人把自己的故事融入其中。

而曾在 MoMA 時尚展「Item: Is Fashion Modern?」展出模塊化設計的 Wei Hung Chen(陳威宏)則用一種不斷進化功能的模塊組合來抑制如今快時尚產物的浪費。他創造了一種可融合 30 種風格的模塊並將它貫穿整個系列,讓一件衣服可以展出多種不同的樣貌,使得衣服的可交替性發揮出最大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