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企业管理者抱怨:店员平均干不满三个月

连锁企业管理者抱怨:店员平均干不满三个月

主题漫画摘自网络

春节朋友聚会上,跟珠三角一家24小时连锁企业管理者深度聊天,朋友带来的企业信息让我吃了一惊,他说,公司店员平均干不满三个月,公司常年都在招人,不得不使用部分劳务派遣工。

朋友所在的连锁企业拥有数百家连锁店,绝大多数是直营店,还有部分加盟店,占据了当地上规模的小区关键位置,在业内具有较大影响力。

之前跟经营服务业的老板交流过,服务业跟市民生活息息相关,多数夜以继日,需要两班倒甚至三班倒,人力需求大。尤其是连锁业,往往扩张快,门店多,人员规模庞大,需要严格实施层级管理,不断培养人才,尤其需要职业忠诚度高、熟悉行业的老员工,意味着员工晋升空间大、机会多,薪酬待遇也随着职级上升水涨船高。

毫无疑问,普通店员工资是最低的,因为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只是需要持续不断的坚守,需要尽快熟悉业务实现职级晋升,不断提升自身价值。

我跟朋友之间有这样一段对话:

我:你们公司店员两班倒还是三班倒?

朋友:三班倒。

我:一个班值守多长时间?

朋友:都是9个钟。

我:夜班从几点到几点?

朋友:23点到早上8点。

我:能保证一周2天休息吗?

朋友:怎么可能!休假都是看情况的,尽量安排。

我:店员薪酬怎么计算?一个普通店员一个月能赚多少钱?

朋友:以小时计,每月上班26天,每天9小时,基本工资1710元。加上餐补、绩效、点检等岗位补贴,刚入职差不多也就2000-2200元。

我:实际一小时能收多少钱?

朋友:差不多9块多。

我:夜班费怎么算?

朋友:一个夜班加5元。

我:是夜班每小时加5元吧?

朋友:是9小时夜班额外加5元。

我:夜班费这么少谁愿意做?

朋友:有的年轻人专门选夜班,因为夜班客人少,没人管,有时间玩手机。

我:公司店员什么年龄的居多?

朋友:80%是90后。

我:这么低的待遇,他们能坚持多久?

朋友:店员平均干不满三个月。

我:他们离职后去了哪里?

朋友:在不同行业换来换去,一般都是再去找其他店铺继续做,餐饮业居多。

我:有没有了解员工跳槽经历?

朋友:没留意员工离职后去了哪里,都是听其他员工随口说的。

我:员工填写入职表时会填写履历吧?从中可以看出跳槽情况吗?

朋友:一般很少填详细履历。从填写的

履历看,要么是工厂工,要么是服务业员工。

朋友描绘了一幅90后职业忠诚度拼图,显示许多年轻人缺少职业规划,打工行为短期化,工作积累匮乏,也就意味着职业提升空间有限,许多人是被手机耽搁的一代。

想起之前在从浙江返回广东的动车上,邻座两位年轻人的对话,他们原来在一家工厂上班,工装没有口袋,为的是防止员工生产时间玩手机。但他们坚持不穿工装,继续将手机带在身上,最终不满主观的管束,毅然选择辞职,随后选择的就是服务业门店,自称有时间玩手机。

跟朋友谈罢,陷入沉思,这是一个手机为王的时代,许多人形成了手机依赖,消磨了职业精神,迷失了人生航向,浑浑噩噩中放纵了自我。

联想起连日来在街头巷尾看到的春节放假与招聘告示并列的景观,发现不少店家招聘店长和店员。在这个店长都留不住的时代,感觉春节前服务业经历了又一次离职潮,许多人辞了职专心过年。

试着问更多服务业人员,员工为什么频繁跳槽?他们的社保如何接续?得到的答复是,许多年轻人根本不在乎社保,他们在乎的是到手的钱,毕竟他们离退休还早。

不时为那些不求上进的年轻人担忧,发一些微弱的声音,帖文引来一些跟帖评论,深刻地记住了网友“用户123已被占领”的一通呛声,“你上进,你月收入几万?拿着三五千工资说别人不上进,可笑。五十步笑百步。”

2019-02-0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