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羡慕老板风光,他们多是不讲价钱的打工者

别羡慕老板风光,他们多是不讲价钱的打工者

老板跑路时,就落下一场空

365天无休,每天24小时操劳,忙前忙后,事无巨细,没人给买社保,有苦无处诉。

这样的人是谁?有人说是老妈子。我想说,不要忘了还有小老板,他们数以亿计。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数据显示,至2018年9月底,全国实有市场主体1.06亿户,其中企业3362.8万户,占31.6%。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又是市场主体的主体,到2018年10月底,全国实有个体工商户7137.2万户、私营企业3067.4万户。

2015年我国首次由政府主导的全国性家庭追踪调查成果《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显示,我国家庭平均规模为3.35人。以2018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9538万人推算,中国有4.2亿户家庭。

4.2亿户家庭拥有1.06亿户市场主体,意味着平均每四户家庭拥有一个市场主体,即每四户家庭有一户老板。

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大多以家庭为单位组建,尤其个体工商户,大多是夫妻档,他们往往守着一家小店,做着家庭营生,既是老板,又是员工,自己为自己打工。他们大多喜欢这样的生活方式,一切受责任感驱使,做得无怨无悔。

一位小微企业老板感慨:“老板一个人当六七个人用,老板两口子当10多个人用。”

小微企业没有大规模生产线,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需要一人多岗,工作随时变换,但员工不好使唤,工作变换快的岗位往往只能老板亲力亲为,做到吐血。

这些老板既愁订单、材料,又愁招工、生产,还要应付有关部门,工资迟一两天发,员工就消极怠工甚至不干了。

我的家乡,许多洗脚上田的乡邻进城务工经商,最喜欢开一家小店,送气送水,卖些生活必需品,一天24小时听从客户召唤,往往正在吃饭,客户电话打过来,说家里煤气瓶空了桶装水没了,要立即送上门,他们只能放下碗筷,骑上摩托车或电动车出门送货。

在乡邻的老家婚礼上,我曾惊讶于父母缺席子女婚礼,只因千公里之外的送气送水店必须有人留守;有的乡亲六七年不曾回老家,只能让孩子留守家乡,由老人带着,寒暑假时送孩子到谋生地短暂团聚。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轻易聘用员工,能自己做的都自己做。

他们的家庭营生,大多一年挣个十万二十万元,如果请一两个员工,利润可能就少了一半,难以供养一个家。

更大的困扰在于,那些普普通通的小店,招不来像老板夫妻一样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员工,即使招来了,也留不住。相对7000多万个体工商户和3000多万私营企业,中国最不缺的是老板,缺的反倒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员工。

跟祥荣茶业连锁掌舵人上官玄明聊起行业用人,他说茶行需要早晚营业,还需要向部分合作企业派驻推销员兼服务员,以前一个员工一天工作10多个小时无怨无悔,现在不行了,员工要求按时上下班,做卫生的杂活必须专人来做。他说,以前请一个员工就行,现在必须请两三个人,经营成本大幅度增加,不得不从部分劳动力密集型业务中退出,甚至不惜牺牲一些业务,因为用不起人了。

春节前后,走访街头巷尾街铺,发现招聘启事成为街头一景,感觉到处都缺人,业界遭遇了用工荒,与舆论担心的“就业危机”形成强烈反差。

连日来,到熟悉的蔬果日杂连锁店购物,一家最常去的生鲜店,年前常有五六个员工在岗,收银员就有2个。但3月3日下午看到,店里没有一个熟悉的普通店员,唯一的收银员是老板临时顶替的。我猜想,有老员工刚刚离职,店家可能遭遇了用工荒,一时招不到合适的店员。

联想起家附近常去的生鲜店“鲜到家”,春节休假到3月2日(正月廿六)才恢复营业,关门近一个月,多少有些反常。一家24小时连锁企业知情人士抱怨,员工平均干不满三个月,许多员工干不满一个月就离职。

知道眼下是员工任性的时代,干得不开心就甩手不干了,心里有点同情那些小老板,干着打工者的活,操着老板的心,做着发财的梦,一不小心就被员工炒鱿鱼了。

2019-03-0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