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摇篮,专门庇护那些不羁的灵魂


有一些摇篮,专门庇护那些不羁的灵魂

第一次听现场是在一家LiveHouse听布衣乐队的演出,那时我在第一排,能看到主唱吴宁越头上滴下的汗,能看到吉他手秀光如何拨动琴弦,音乐冲进耳朵里,我的心砰砰直跳。那一刻我觉得:LiveHouse真好啊!完蛋,又要养成一个费钱的爱好了。

有一些摇篮,专门庇护那些不羁的灵魂


有一些摇篮,专门庇护那些不羁的灵魂

现场音乐的魅力是直击灵魂的,演唱如此真诚,感染力如此强烈。听过现场再去听录音,就像洗澡时水流不足,总感觉洗不干净,洗不痛快。周华健曾感慨LiveHouse的演出形式,距离近得“能看到第一排观众的毛孔”。这种互动性极强的演出现场,能把尖叫、汗水和音乐的狂热无限放大,

是体育场动辄数万人的规模无法比拟的。

有一些摇篮,专门庇护那些不羁的灵魂

欧美歌迷听现场是一种传统,美国50%以上的音乐消费都用于现场音乐,在日本,LiveHouse也是遍地开花。而国内,北京,广州,成都,台湾等地,LiveHouse已经慢慢成为了人们音乐生活的一部分。以前的酒吧,现在的LiveHouse,是喜爱音乐和现场的人不得不去的地方。和酒吧有所不同,LiveHouse更强调音乐性。好妹妹乐队、李志、赵雷、宋冬野等音乐人,都是通过LiveHouse真正走入演艺界和大众视野的。

有一些摇篮,专门庇护那些不羁的灵魂


有一些摇篮,专门庇护那些不羁的灵魂

在北京大兴胡同里一个不起眼的位置,LiveHouse主理人小伟和他的朋友们一起开了一家咖啡吧叫“蜗牛de家”。那时没有人知道,赵照、陈鸿宇将在此成名。随着喜欢的人越来越多,小伟将咖啡馆升级成了小酒馆,后来这里开始了现场音乐演出,来的都是一些独立音乐人,陈斐,小猛,布衣乐队,张尕怂……这里成了让独立音乐人表达,让疲惫的灵魂休息的地方。

有一些摇篮,专门庇护那些不羁的灵魂

LiveHouse从诞生起就是独立音乐人成长的土壤,它比任何地方都多元,包容性更强,它能够容纳那些相对边缘的,地下的,特立独行的,没有团队、没有流量的音乐人,在这里一试身手。备受瞩目的音乐综艺《歌手》为那些有实力的音乐人提供了舞台;而LiveHouse为那些同样有实力但尚未被关注的独立音乐人提供了另一种舞台。某种意义上讲,LiveHouse就像是独立音乐人的一个摇篮。

有一些摇篮,专门庇护那些不羁的灵魂


有一些摇篮,专门庇护那些不羁的灵魂

独立音乐和LiveHouse在这些年里自始至终纠缠在一起。2018年末,蜗牛de家发布了一则消息:独立音乐是值得珍藏的,独立音乐人是应该被珍惜的。

蜗牛de家将为各大音乐平台认证的独立音乐人提供六折优惠的刷脸折扣。从第一次尝试演出到成为北京重要的民谣摇篮,数年时间在蜗牛de家匆匆而过。小伟刚做蜗牛de家那一年二十岁,现在,赵照说他像四十岁,苏遇说他五年整整老了三十岁。

有一些摇篮,专门庇护那些不羁的灵魂

布衣乐队说:“小伟是超有念力又沉默办事的人,这一行全靠超强念力来成就,蜗牛的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从几十平米两年做到国内民谣先锋场地,再到一己之力推起众多音乐人,每一次突破都让人惊讶。”

一直以来,小伟都在为打造最好的舞台而努力着,因为音乐是不死的梦想,舞台是不死的梦想。

有一些摇篮,专门庇护那些不羁的灵魂


有一些摇篮,专门庇护那些不羁的灵魂

台湾独立音乐有一张名片叫“女巫店”,我们熟悉的歌手吴青峰和这家LiveHouse渊源颇深。

女巫店曾一度被强行停业,当时吴青峰说:“其实在我心里一直有个远景,等我再没人理会时,我想在女巫店幽幽唱到老去。现在我人生暗中的目标没了,多么无所适从。”

对于很多音乐人来说,LiveHouse是他们最初和最后的舞台。

有一些摇篮,专门庇护那些不羁的灵魂

小伟说蜗牛de家就是为真正做音乐的人提供的,如果未来收益还行,可以为音乐人免费提供吃住行,票房都不分的。他是个商人,但这不妨碍他有梦想。

纪录片《偶像》第三集《谣篮曲》记录了身为LiveHouse主理人的小伟为了舞台的奔波。我惊喜地发现,原来这些“幕后的故事”和“台前的演出”一样精彩。

纪录片里,小伟和十几名我们熟悉的独立音乐人一起告诉我们:“蜗牛虽小,但也可以丈量世界。”

有一些摇篮,专门庇护那些不羁的灵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