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之關門捉賊、遠交近攻、假道伐虢(NO.8)

大家好,今天工作沒那麼忙,繼續學習,接著學習三計:

三十六計之關門捉賊

戰國後期,秦國攻打趙國。秦王採納了範眭的建議,用離間法使趙王用趙括代替廉頗為將到長平與秦軍作戰。

秦將白起先故意讓趙括取得了幾次小勝。趙括果然得意忘形,派人到秦營下戰書。白起先見趙括中計,便分兵幾路,形成對趙軍的包圍圈。

第二天,趙括親率四十萬大軍,追趕被打敗了的秦軍。秦軍堅守不出,趙括一連數日也攻克不了,只得退兵。這個時候秦軍已把趙軍全部包圍起來。趙軍四下受阻,被秦軍分頭隔離,各個擊破。最後,趙括也中箭身亡。從此,趙國實力大減,沒有幾年就被秦國所滅。

把敵軍的兵力分割成小股,對付小股或數量較少的敵人,應該把它包圍,然後殲滅它。

三十六計之關門捉賊、遠交近攻、假道伐虢(NO.8)

三十六計之遠交近攻

聯絡距離遠的國家,進攻鄰近的國家。這是戰國時秦國採取的一種外交策略。後也指待人處世的一種手段。

戰國末期,七雄爭霸。秦國經商鞅變法之後,勢力發展最快。秦昭王開始圖謀吞併六國,獨霸中原。公元前270年,秦昭王準備興兵伐齊。範睢此時向秦昭王獻上“遠交近攻”之策,阻秦國攻齊。他說:齊國勢力強大,離秦國又很遠,攻打齊國,部隊要經過韓、魏兩國。軍隊派少了,難以取勝;多派軍隊,打勝了也無法佔有齊國土地。不如先攻打鄰國韓、魏,逐步推進。為了防止齊國與韓、魏結盟,秦昭王派使者主動與齊國結盟。其後四十餘年,秦始皇繼續堅持“遠交近攻”之策,遠交齊楚,首先攻下韓、魏,然後又從兩翼進兵,攻破趙、燕,統一北方;攻破楚國,平定南方;最後把齊國也收拾了。秦始皇征戰十年.終於實現了統一中國的願望。

結交離得遠的國家而進攻鄰近的國家。這是秦國用以併吞六國,統一全國的外交策略。遠交近攻的謀略,不只是軍事上的謀略,它實際上更多指

總司令部甚至國家最高領導者採取的政治戰略。大棒和橄攬枝,相互配合運用,不使亂與自己的近鄰結盟。對鄰國則揮舞大捧,把它消滅。如果和鄰國結交,恐怕變亂會在近處發生。其實,從長遠看,所謂遠交,也決不可能是長期和好。消滅近鄰之後,遠交之國也就成了近鄰,新一輪的征伐也是不可避免的。

三十六計之關門捉賊、遠交近攻、假道伐虢(NO.8)

三十六計之假道伐虢

假道,是借路的意思。伐,是攻佔的意思。虢,是春秋時的一個小國。用於軍事上,其意在於先利用甲做跳板,去消滅乙,達到目的後,回過頭來連甲一起消滅,或者藉口向對方借道為名,行消滅對方之實。

東周初期,楚國勢力日益強大。當時有個小國叫蔡國,仗著和齊國聯姻,就不買楚國的帳。楚文王懷恨在心,一直在尋找滅蔡的時機。蔡國和另一小國息國關係很好,後來倆國夫人因一點小事而產生積怨。楚文王抓住時機,趕緊派人與息侯聯繫,息侯設計和楚國聯合,俘虜了蔡侯。

蔡侯被俘虜之後,對息侯痛恨不已,使討好楚文王說,息侯的夫人是一個絕代佳人。楚文王一見,果然天姿國色,馬上決定要把他據為己有。第二天他舉行答謝宴會,早已佈置好了伏兵,將息侯綁架,輕而易舉地滅了息國。

三十六計之關門捉賊、遠交近攻、假道伐虢(NO.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