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理財通被銀監會點名批評意味著什麼?微信裡面的理財還能買嗎?

互聯網小社區


題主所說的“理財通被銀監會點名批評”,主要是第三方互聯網機構給信託引流的事情!


部分信託公司仍然違規通過第三方互聯網機構將客戶直接引流至資金信託產品

日前,中國銀保監會信託部向各地銀保監局發佈“關於信託公司通過第三方互聯網機構違規引流資金信託產品風險提示”的函件中,明確表示,部分信託公司仍然違規通過第三方互聯網機構將客戶直接引流至資金信託產品。

銀監會所曝光的名單微信支付理財通出現在第三名 點名之後信託產品消失

而在銀監會所曝光的“部分為信託公司提供資金信託產品引流的第三方互聯網機構名單”中,微信支付理財通赫然出現在第三名。同時,有記者發現,在微信支付理財通中,對部分人所開放的“高端專區”內,僅2018年年中即已經開始售賣多家信託公司產品,其中不乏有華寶信託、光大興隴信託、安信信託等入駐。隨著銀監會點名批評後,在微信支付理財通高端理財區中,信託產品也隨之消失了。

說明一:銀監會提示風險打擊違規不手軟 無論是誰都一樣

銀監會對於第三方互聯網機構給信託等機構引流是禁止的,但仍有人違規進行,銀監會毫不手軟,絕不姑息,對誰都一樣;

說明二:互聯網金融機構競爭很大 不惜違規進行業務招攬

現在互聯網金融競爭壓力也比較大,各家公司都在想辦法進行業務招攬,而作為騰訊給信託的通道,一方面是可能收取通道費,另一方面互聯網金融機構也需要以收益來打動投資者,理財通也是需要不斷的顯示其產品的優勢和優越性,也不惜來引進信託造勢。

微信裡面的理財總體還是不錯的,但是大家要區別對待。一方面,要關注監管的要求,尤其是禁止的行為,如果理財通上有,就不建議購買;另一方面,根據自己的需求以及風險偏好。畢竟理財通也基本上第三方機構,出售的是別人家的產品,也可以通過其他渠道買的。而對某些人來講,微信上主要是比較方便,大家購買起來也省事。


郭一鳴


騰訊理財通被銀監會點名批評,是因為它違規引流資金,意味著我們買的理財產品,都被理財通違規挪用去買了高風險的信託,一不留神血汗錢就沒了!

我記得原本在微信錢包的理財通中有一個“高端專區”,從2018年中就開始賣包括光大興隴信託、華寶信託等多家信託公司的產品。被點名批評之後,這些信託產品就被下架了,可見之前的確存在違規。

其實,除了這次的違規,理財通還多次安全隱患。所以我覺得微信裡面的理財最好也不要再買了,畢竟都是辛苦錢,萬一出了什麼問題沒地方說理去!

有的用戶把錢轉進理財通後,收到了好多支付驗證碼的短信,嚇得趕緊把銀行卡都解綁了,光是聯繫微信客服詢問這事就足足花了三天的時間。

還有的人說,資金轉入理財通之後就受到了詐騙短信,認為理財通洩露了用戶的信息。

有的人把錢放在微信理財通後就被盜了,對方竟然能拿到她的手機驗證碼,轉走了好幾筆錢,微信官方卻拒絕了被盜申賠。

總之,理財通三天兩頭出問題,賬戶被盜後又不保障用戶的權益,估計也沒多少人敢把錢交給它了。再者說,微信就是一個社交媒體,不是專門的理財軟件,最好還是不要在這上面買理財。

最近還是先彆著急購買微信裡的理財了,理財通也應該在銀監會點名批評的第一時間更正自己的違規行為,只有對用戶負責,替用戶把控風險,才能長久地發展下去。


TMT視界


那微信理財通具體違規了什麼?情節到底有多嚴重呢?我簡單跟大家講講,微信理財通在向部分用戶開放的所謂“高端專區”,售賣包括華寶信託、光大興隴信託、安信信託等多家信託公司的產品。

這種屬於信託公司通過第三方互聯網機構,將客戶直接引流至資金信託產品的行為,也就是違規推介行為,更是信託業市場亂象的一個表現。

可以看出,這次微信理財通是公開違反了行規,不僅擾亂了信託業市場,對於用戶們來講,這種推介行為也是不負責的。很多用戶通過理財通直接購買信託產品時,並不瞭解其背後巨大的潛在風險和危機。一個不小心,錢全部都摺進去了,屆時會造成大面積混亂,整個金融市場都會收到波及和影響。

個人認為,微信在經營金融業務板塊時,應該擺正態度,加強安全監管。之前也出過理財通用戶賬號被盜餘額遭洗劫一空的事件。甚至今年年初系統還出現了bug,很多用戶地理財通餘額顯示為0,當時身邊好多使用理財通的朋友們都被嚇壞了。


EMBA人物


這個問題我確實也有發現。

起因是由於本人在支付寶裡有一些理財產品,年後到期,於是想購買新的理財產品(主要是定期),但是發現年後搶購支付寶理財產品的人一下子增多,常常在早八點的時候不到1分鐘就搶完了。搶了幾次沒成功,隨即放棄。想到微信理財通也有理財產品發行,不如看看理財通。

在理財通裡看了一圈,發現理財通的理財多是債券型基金和保險。也就是說它並沒有我想投的銀行定期理財,都屬於中等風險的理財產品。


而3月1日,銀監會的一則發文,更讓理財通的用戶們大跌眼鏡。

作為微信第三方支付的理財平臺,在人們心中,它和支付寶有著幾乎同等重要的公信力,而這一違規操作,無疑讓大家心頭一緊:理財通竟然把我們的錢拿去買了高風險產品!膽子實在太大!


這種行為實在是太不負責任,用違規操作的手段來增強自己的競爭力,也是在拿用戶的信任來賭博,正是因為風險太高,才被銀監會叫停。

微信作為國內最大的社交平臺,有著廣泛的客戶群體和知名度,正是大家的信任為其也帶來了較大的流量導入。然而,當我們把錢給了理財通打理後,卻發現有種所託非人的感覺。不僅理財通把大量的血汗錢投入到了高風險的信託產品中,而且微信的安全性似乎也並不高,常有用戶反映被盜,而且即便被盜也予以賠償(這一點確實做的不如支付寶)。更有甚者,年初的時候還出現了大規模用戶資產直接清零的現象。


正道不走,偏走歪路,一手好牌打得稀爛,是我對理財通的評價。希望迷途知返,作為一個資產管理者,如果連風險都把控不了,那就沒什麼存在的必要了。


(家族財富密碼:金鐮刀)


家族財富密碼


騰訊理財通目前應該是國內規模僅次於支付寶的第三方理財平臺,騰訊理財通遭證監會點名,主要是違規引流客戶資金至信託產品,而這些產品的風險性極大,很容易造成用戶的損失,這說明了騰訊理財通在運營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但由於微信理財通中的貨幣型基金產品整體風險較低、流動性較高,還是很適合普通投資者投資的。但微信理財通的混合型和股票型基金,風險相對較大,如果沒有豐富的投資經驗,一般不建議投資。

騰訊理財通違規引流客戶資金至理財產品,很容易造成用戶的損失

騰訊理財通屬於投資理財平臺,根據證監會的規定是不允許提供資金信託產品引流的,由於騰訊理財通用戶投資經驗並不是很豐富,盲目購買平臺推薦的資金信託產品,很容易遭受資金的損失,騰訊理財通作為理財平臺是不負任何責任的。所以在騰訊理財通平臺投資,儘量迴避一些風險性較高的理財產品。

騰訊理財通中的貨幣型基金產品還是值得投資的

騰訊理財通的貨幣型基金產品,投資標的主要是貨幣市場工具,流動性較好,風險性較低,申購和贖回都比較快捷,特別適合於普通用戶投資,一般不會存在太大的風險。

騰訊理財通中的混合型和股票型基金產品風險較高

騰訊理財通中的混合型和股票型基金產品,投資標的主要是股票等證券產品,風險性相對較高,如果沒有豐富的投資經驗,盲目投資很容易造成資金損失。

整體而言騰訊理財通只是一個投資理財平臺,只負責理財產品的銷售,而對於用戶投資平臺上的理財產品所造成的損失,是不負任何責任。所以在投資時,不能因為相信騰訊理財通,而盲目進行投資,否則很容易造成損失。騰訊理財通被證監會通報,主要還是違規為信託公司提供資金信託產品引流,而和平臺上的基金產品並沒有太大關係。如果考慮投資的話,還是可以考慮騰訊理財通的貨幣型基金產品。


智慧新視界


點名批評的原因?

近日,銀保監會通過大量排查發現,市場上有一部分信託公司仍然公開違反相關規定,通過第三方互聯網機構直接為旗下的信託產品引流,擴增客戶。在被批評的名單中第三方互聯網公司中,我們赫然發現了鼎鼎大名的微信理財通。

對於金融市場有所瞭解的人應該知道:信託產品屬於一箇中高風險的投資產品(其實從其起投金額就可以知道這個產品不是普通用戶可以投資的,信託的起投點最低為100萬元,大部分為300萬元),所以普通人特別是風險評級屬於謹慎型及以下的投資者是不適合投資信託產品的。因為信託產品出現風險的概率遠遠高於其他普通的低風險投資理財產品。

由於信託產品的起存金額較高,所以受眾的客戶群體較少,部分信託產品無法吸引到足夠的投資資金,就會採取繞道融資的形式來吸引投資。在微信錢包的理財通中,從去年開始,微信就根據大數據分析,對部分人開放的“高端專區”,在高端專區裡售賣包括華寶信託、光大興隴信託、安信信託等多家信託公司的產品,這其實相當於把客戶拉進了賭場。

在微信上買信託還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即項目信息的不充分。雖然在理財通裡可以下載信託合同,可以看到項目交易主體及基本的交易要素,但是對於整個項目的全貌內容反映仍然很少,很多客戶根本對產品的具體信息根本就不瞭解。

此外根據《信託公司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管理辦法》第五條中規定,購買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產品的投資者必須是合格投資者,第六條對合格投資者進行了定義:(1)投資一個信託計劃的最低金額不少於100萬元人民幣(2)個人或家庭金融資產總計在其認購時超過100萬元人民幣,且能提供相關財產證明;(3)個人收入在最近三年內每年收入超過20萬人民幣或者夫妻雙方合計收入在最近三年內每年收入超過30萬人民幣,且能提供相關收入證明的自然人。

而騰訊理財通上,對於信託的起購金額要求僅為20萬元,顯然不符合規定,屬於違規為信託公司提供渠道攬資(肯定收取了不菲的渠道費用,不然沒必要冒著風險違規為信託公司引流),受罰也就是理所應當的了,畢竟這是赤裸裸的在坑害客戶,老梁可是曾經說過:“富豪死於信託,中產死於理財,屌絲死於p2p”。

總結

如果要在互聯網上購買理財產品,目前我比較推薦的為支付寶,對於微信上的理財,零錢通可以少量投資,其餘的則不建議了。其他的原因就不說了,單單就說對於一個連人工客服都不願意開通,出事時只有機器人答覆的理財平臺,叫人如何信任?如果說沒賺錢也就算了,但是騰訊通過理財這個渠道上賺了多少錢了?這根本不是請不起原因,但它就是不請,如此的霸道,也如此讓人反感,所以我從不在騰訊旗下的平臺理財。


鯉行者


理財通被銀監會點名批評意味著什麼?我認為一是理財通有違規行為,二是監管職責履行到位,三是理財大環境趨於完善,四是投資者需要有辨別能力。

理財通有違規行為

理財通被點名批評主要是因為:為部分信託公司直接引流客戶。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信託產品,信託產品投資風險比較高,不得通過媒體公開宣傳引流,對合格投資者有要求,金融資產必須達到300萬,一次投資不低於100萬。

隨著理財產品放開,有些信託開始變相引流,拆分投資起點。比如聯合投資達到投資門檻,通過理財平臺變相公開引流等等,這就是理財通被通報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其中有一個所謂的“高端理財”。

監管履行職責到位

這次銀監會點名通報的不只是理財通,還有其他多家單位,如下圖,截取其中一部分供大家參考。

通過銀監會的通報,我們看到監管正在發揮作用,對違規單位進行通報,讓投資者瞭解更多的風險,有利率維護理財市場穩定。

其實當年的信託就像現在的P2P,先亂後治,最終把風險劃定在很小的範圍之內,但是最近信託又有點不甘寂寞了,這次監管敢於發聲,說明監控比較到位。

理財大環境趨於完<strong>善

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理財市場和經濟規模不匹配,理財環境比較差。2018年對貨幣基金進行了規範,尤其是餘額寶一家獨大的現象得到控制,雖然對餘額寶來說非常遺憾。

P2P在去年風險集中爆發會,現在已經降到1000家左右,估計還要減少一半以上。銀行理財產品去剛兌,銀行分分成立理財子公司。養老理財缺乏,去年部分養老目標基金集中上市,填補了空白。

這說明現在理財大環境在改善,今後理財空間會越來越大。

投資者要有辨別能力

投資理財是一門專業知識,需要一定的知識經驗積累,因為其中有利益,所以很容易出現欺騙和誘惑,很多人理財被騙,就是因為缺少分辨能力。象存款變保單,投資變集資,貸款變高利貸,這些問題除了加強市場監管,更重要的是投資者自我防護問題。

有的投資者根本沒有這種意識,或者明知是騙子還想從騙子那裡撈點好處,這是非常危險的。有一些投資者是很難分辨的,比如這次理財通被處罰的原因,原來我看到其“高端理財”產品時,也沒有意識到有違規問題。

不過,這次理財通的行為只是一般性違規,受影響的主要其“高端理財”部分,對其他理財產品並沒有影響,理財已經下架其中的“信託投資”,但是理財通應該在下架的同時,及時向投資者進行說明,這才是一個理財平臺對投資者應該有的態度。


互金直通車


聽到這個消息後,也是又一次把微信支付安全的話題再次放到公眾的面前了,最近,中國銀保監會點名了騰訊旗下的理財通專區,根據銀保監會的意思來說,理財通是存在著風險的,個人覺得,風險和收益還是並存的吧,但是理財通做出一些的小動作還是不能理解的。



互聯網小凝


之前的理財通評價還是很好的,我就是被朋友們安利以後,使用理財通的,但是妥妥的被理財通坑了一把,大家都是知道在金融領域上,最看重的就是利息以及期限了,但是偏偏理財通觸犯了兩點,瞬時間有點敗好感了呢。



趙小臭61


都被相關部門點名批評了,可見這次的事情性質還是比較嚴重的。其實,銀監會對於這塊管得非常嚴格,嚴禁市場上的信託公司通過第三方互聯網機構直接為旗下的信託產品引流。

從瞭解情況來看,這次也是銀保監會信託部專門針對這種違規情況進行風險清查,結果微信理財通就撞上了,赫然在榜,這可是直接觸碰了監管紅線啊。信託的風險多高不用我說大家也知道,現在理財通違規引流客戶購買信託,到時候一旦有差池,大家很可能血本無歸。

個人認為,微信裡面的理財產品還是慎重購買吧,畢竟被銀監會點名就足以表示其金融業務的體系還不夠完善,有安全隱患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