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擔心“老無所依”? 全新模式智引領杭州“智慧養老”升級!

一天半夜,下城區援通呼叫服務信息中心收到了一名許姓老人的緊急呼救信號。24 小時在崗的工作人員瞭解到許老突然氣管炎發作, 需要緊急就醫。十分鐘不到,老人安然抵達醫院。同時,許老的子女也接到了通知。

在杭州,很多老人都免費領取了這樣的呼叫裝備。一個紅鍵一個綠鍵,分別代表了“緊急呼叫”與“生活服務”。無需撥號和等待,只要按下按鈕,即可享受專業的養老服務。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人能安度晚年,是社會和諧的基礎。目前,我國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 養老產業正在遭受嚴峻挑戰。2017 年,杭州統籌實施新一輪“智慧養老”綜合服務,推進“智慧養老”項目轉型升級。杭州市計算機學會聯手杭州市科技創新企業,協同打造了“機居一體智慧為老服務” 全新模式,助力杭州開啟“智慧養老”2.0 時代。

搭建平臺,促進產學研融合

浙江援通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是計算機學會“學會援通科技服務工作站”的所在地。在這裡, 杭州市計算機學會、科技創新企業、各大高校之間進行技術對接,已有近3年。一個個全新的“智慧養老” 模式在這裡誕生、發展、成熟。

  “杭州市曾以公開招標方式產生了市級‘智慧養老’服務商資格庫, 其中援通公司以總分第一名入圍。考慮到援通在‘智慧養老’方面的資深經驗,我們選擇把科技服務工作站建在這裡,為產學研一體化搭建平臺”杭州市計算機學會副理事長徐玉清介紹。

還在擔心“老無所依”? 全新模式智引領杭州“智慧養老”升級!

機居一體,打通傳統養老屏障

在傳統養老中,存在著機構養老(讓老人集中在一個地方接受專業服務)和居家養老(老人在家接受有償上門服務)兩種方式,兩者涇渭分明。考慮到生活習慣、經濟情況等原因,國內96% 的老人主動或被動地選擇了後者。居家養老的歸屬感、自由感是其優點,但醫療、護理服務存在著明顯的不足,如何解決?“機居為老”服務模式,正是打破兩者之間屏障的有效辦法。

養老機構通過信息化建設,加強了老人狀態及需求信息收集和數據終端的信息管理,使其服務能力及輻射範圍,可以得到擴大和效率提升。它不再單純服務於機構內的老人,而是覆蓋周邊的一片區域, 使更多居家養老的老人更有保障得到專業服務。

援通董事長祝耀升認為,“機居為老”服務模式,還有利於推廣養老服務的規範化。針對一些細節、個性化的服務,可以明確服務的負責人,從而建立完善的服務契約體系。

“比如,一位老人凌晨尿床按呼叫請求清潔幫助,找多家家政公司都說沒這個服務。而社區也不一定會承擔這項工作,因為他們和老人之間不是契約關係。但在‘機居為老’ 服務模式下,就能使更多的老人和機構之間建立服務契約,提供此類的應急服務。”

還在擔心“老無所依”? 全新模式智引領杭州“智慧養老”升級!

創新驅動助力工程提供科技助力

在全新養老模式升級的背後,是杭州市計算機學會“學會援通科技服務工作站”源源不斷的科技助力,而工作站的建立得益於杭州市“創新驅動助力工程” 的支持。該工程由杭州市科協發起,旨在引導學會在企業創新發展轉型升級中主動作為,在地方經濟建設主戰場發揮生力軍作用。

對於今日的成就,祝耀升由衷地說:“生活需要科技,需要科學技術的普及。而科學技術的普及需要科技社團的更多作為。這三年,援通公司的快速發展,在智慧養老服務領域的貢獻,要感謝杭州市科協發起和組織實施的創新驅動助力工程,感謝杭州市計算機學會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勤勉和卓有成效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