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別讓手機和電腦偷走你的大學夢…學生們,學生們,學生們!

千萬別讓手機和電腦偷走你的大學夢…學生們,學生們,學生們!

孩子的成績,和手機使用的頻度和期末成績成反比?

是的,這是一位帶班多年的班主任發現的現象!

趕快來看看~~


寒假結束、新學期開始之前,再說一說上學期的期末考試,成績公佈,一位帶班多年的班主任通過分析班級期末成績單,發現一個現象:

手機使用的頻度和期末成績成反比,也就是說平時使用手機多的,或多或少會對成績有影響。目前成績退步嚴重,名次靠後的學生中,幾乎都有手機,大部分同學都會用手機玩遊戲,其中一個男生已經有比較嚴重的依賴。

經過多年觀察,他還發現:

在手機的擁有率上,成績好的孩子遠遠低於成績一般的孩子。而且班裡玩手機玩的最兇的學生,往往不是那些常人眼中的“富家子弟”,反倒是一些家境比較一般的孩子。

家庭條件好的孩子有著更強的自制力,或者說,家長在對孩子手機的管控上有著更清醒的認識。而經濟水平中下層的家庭反倒在嬌慣孩子,以致他們上課的時候不時拿出手機瞄一眼,課間爭分奪秒打一局遊戲,連跟老師說話的時候,眼睛都盯著屏幕。

這再次證明,使用手機對學習影響非常大。

新學期如期而至,今天我們就來重溫南京市第九中學校長張恆柱的演講《別讓手機偷走你的大學夢》

他指出要想學有所成,貴在明白什麼對自己來說最重要,貴在專注自律。

千萬別讓手機和電腦偷走你的大學夢…學生們,學生們,學生們!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尊敬的各位嘉賓:

今天,我們迎來了新的一學期。

學生淪為“手機控”後果很可怕

開學前兩天,偶遇一位來校為孩子充飯卡的高二同學家長,短暫的交流中得知孩子是個手機控,因為手機,父子關係疏離,家庭戰爭不斷,他言談中的憤慨與嘆息能讓我深深感受到一位父親的無奈與無助。

我安慰了他一會兒,並提了一些建議,但送別家長後,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作為一位教育人,我明白這個問題困擾的絕不僅僅是一個孩子,一對父母,一個家庭。

德國頂尖腦神經學家、哈佛大學教授Spitzer近年的力作《數字痴呆化,數字化社會如何扼殺我們孩子的腦力》讓我們看到,這已經成為世界難題。

德國是個教育零成本,零門檻的發達國家,手機、網絡的普及比中國更早更快更廣,Spitzer教授在認真的對比分析後發現:當今德國小學入學新生多動、易暴怒、提筆忘字、做題粗心、記憶力差、詞不達意、協調性差、粘人、孤僻等等問題,都比移動時代之前的孩子有了明顯的增加。

他認為,對智力建設沒有幫助的行為包括:電視、電玩、網遊、網絡依賴。作為一個著名學者,Spitzer教授看得更遠,他看到的是數字痴呆化對一個人整個人生的影響。他認為沉溺於這些行為的人在學習階段表現為各種學習障礙和自我管理問題。到了中年晚年,就會導致失業、生病、破產、孤獨、抑鬱甚至早死。

來到九中並慢慢熟悉九中後,我越來越被她吸引,也深以她為傲,公允地講,九中不愧是一所不可多得的值得尊敬的學校,之所以令人尊敬,我覺得核心是三句話“學校有夢想,教師有情懷,學生有思想”,我和老師們將我們的辦學思路概括為“創造適合城市學生髮展的高質量教育”,也就是城市高中模式。

我一直不認為這是個價值判斷,城市高中和縣中相比沒有優劣,但從資源上講,城市孩子比農村孩子具有顯而易見的優勢,所以城市高中的教育就是要立足優勢,挖掘特長,我們追求的不只是優異的高考成績,我們期待從九中走出的學子更有思想,更有情懷,更有擔當。

“百度一下”創造不了蘋果,也拿不到諾貝爾獎

思想從哪裡來?

真正的思想,來自於對學習的嚴肅思考和不懈努力。

中學生活的真諦就是學習,努力學習就是我們中學生的一種責任。

在報到前三天,我們推出一則微信“假期過完該收心了。請嚴肅地告訴孩子:學習肯定苦,所有人都一樣”。這則微信在最後提醒大家,學習忍耐,學會放棄,學會付出,這不僅是學習的需要,也是人生的一種修煉。

尤其在這個“有問題,百度一下”的年代,大家要清醒地認識到:喬布斯靠“百度一下”創造不了蘋果,屠呦呦靠“百度一下”摘不到諾貝爾獎。專注學習、自主自律才是硬道理。

真正的思想,來自於撬動整個地球的壯志豪情。

我們2018屆有位同學,一直有個夢想,想走進牛津大學這所著名學府深造,將來為民族騰飛出份力、為中國富強做點貢獻。目前他正在為夢想而努力。

他的家長告訴我,在家裡,聊天、看手機的父母經常受到兒子的批評與教育,為此他是既汗顏又深為這個兒子驕傲。

今天中國高考改革的大幕已經拉開,改革的方向是讓既有紮實的基礎,又有出眾的綜合能力的人在高考這個綜合考場中勝出,在學習校內知識的同時,越來越多的同學把目光瞄準理想高校的自主招生,用拼搏和汗水來擁抱自己的夢想。

真正的思想,來自於一群志於道者的交流碰撞。

非洲有句諺語: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遠。在避免數字化危害的過程中,一個積極向上的優秀團隊尤其重要。

中學同學的友誼彌足珍貴,但“ 搖一搖、掃一掃”培養不出真正的必有我師的三人行,“真正的朋友,也絕不是靠一起玩“王者榮耀”“絕地求生”等電腦遊戲培養起來的。它是在為了一個偉大的目標和集體一起前進過程中被認可而形成的”。

你成長過程中應該有更多的“邢定玉、王紅陽、朱小蔓、楊德廣、徐光裕、吳鐵軍、張大春、董文釗式的九中學子的陪伴與滋養。

當然,真正的思想者還必須能享受孤獨,既要灌輸熱烈的感情,又要擁有堅強的理智,唯其如此,才能在碎片化的喧囂世界找到自己的一方天地。

學生不要被圈養,更不要甘當炮灰

有位社會學家憂心忡忡地說:“我很害怕以後的世界,將會是一個可怕的兩極分化的世界。一小批四肢發達、頭腦複雜、家世富有、出身名校的超級精英,像圈養肥豬一樣,統治一大群懶惰肥胖,肢體孱弱,空餘時間都沉溺在虛擬世界裡空虛度日的麻木御宅族,只要精英們樂意,隨時讓大家變炮灰。”

親愛的同學們,你,願意被圈養嗎?你,甘當炮灰嗎?

今天,我們每一個人都不可避免地生活在數字化時代,如果一個人清楚了對自己來說什麼是最重要的,就可以讓我們既充分享有數字化世界帶給我們的機遇,又免受碎片化帶來的風險和危害。

新學期伊始,我殷切地希望你許下美麗的夢想,我更希望,你的夢想不因挫折而停止,不因時間而褪色,不因手機而破碎。

2019,守護夢想,勇敢飛翔!謝謝大家!

千萬別讓手機和電腦偷走你的大學夢…學生們,學生們,學生們!

時至今日,智能手機已經不再像我們那一代還屬於比較稀少的物件,現在的孩子幾乎一出生就在電子產品的包圍之中,智能手機更是人手一部。

那麼到底該不該給孩子玩手機,也成了令家長頭疼的一件事。


1

孩子過度使用手機,已經危及到了他們的健康。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發佈了的一份關於“長期玩手機的兒童大腦”的研究報告。

研究顯示,重度使用電子產品的兒童,大腦皮層有過早變薄的跡象,並且那些每天盯著屏幕超過兩個小時的孩子,語言和推理考試表現較差。

千萬別讓手機和電腦偷走你的大學夢…學生們,學生們,學生們!

其實,關於智能手機對兒童危害的研究,早已有之。

英國《每日郵報》曾撰文指出:兒童過度使用手機會出現睡眠紊亂以及記憶力衰退等症狀,嚴重影響兒童健康。

美國克萊蒙費朗大學的一項測試發現,由於兒童顱骨厚度較低,兒童的大腦要比成人的大腦多吸收60%的電磁波。而且過量的電磁輻射不但會影響兒童的發育,還會增加兒童出現白血病和哮喘等疾病的概率。

紐約大學教授及心理學家Adam Alter指出,不斷暴露在熒幕前,不僅會對眼睛造成壓力,也會令你的生活不開心。長期玩手機有更大的造成抑鬱症的風險。

另外,眾所周知,經常盯著手機屏幕,還會影響孩子的視力,使孩子近視或造成假性近視。

據調查,中國青少年近視發病率高居全球第一。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在相關報道中指出,目前中國小學生近視比例為45.7%,初中生近視比例為74.4%,高中生近視比例為83.3%,大學生近視比例則高達87.7%,數據令人觸目驚心。

千萬別讓手機和電腦偷走你的大學夢…學生們,學生們,學生們!

孩子沉迷於玩手機,就會減少與父母以及同齡人的交流,很可能會使孩子產生自閉傾向,或是影響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孩子玩手機時不端正的姿勢也會影響他們的骨骼發育。


2

過度使用手機會危害兒童健康,那家長就能理由充足地禁止孩子玩手機了嗎?

聽朋友講過這樣一個故事,陳女士和他丈夫李先生兩人一個是律師,一個是高中老師,他們都認為教導孩子一定要嚴格管理,從根本上遏制他們染上壞習慣的可能。

孩子從小時候起,他們就嚴格管理,等孩子稍微大些,他們就又將孩子送進了一所非常嚴格的學校,杜絕一切遊戲和社交媒體。

這所學校是陳女士和李先生兩人一起挑選了很久的一所學校,各方面都令他們感到滿意,他們覺得只有這樣的學校才不會教壞他們的孩子。

幾年後,孩子拿著獎學金考上了重點大學,鄰居們紛紛慶賀,陳女士和李先生也十分開心,更加覺得多年的嚴格教育是對的。

孩子將要離家去上大學前,他們對孩子百般叮囑都是要好好學習。

可沒想到不過一年之後,他們的孩子就又回來了,而且是被學校勸退的。

孩子回來時,他們差點認不出來,皮膚蒼白,眼圈烏黑,身體也十分瘦弱。更嚴重的是,他們發現孩子不愛說話了,他們想要和孩子談談,可孩子卻是完全不搭理他們,只一個人坐著玩手機。

千萬別讓手機和電腦偷走你的大學夢…學生們,學生們,學生們!

他們感到恐慌,不明白為什麼聽話乖巧的孩子成了現在這樣。最終,從學校以及孩子的朋友那裡,他們終於瞭解了原因。

原來,他們的兒子在上了大學後,便很快就在朋友的慫恿下,沉迷於玩遊戲。

由於以前一直沒有接觸過電子遊戲,他們的兒子一經接觸,很快就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他常常因為通宵玩遊戲而一整夜不睡,學習成績也一落千丈,最終因為多門功課掛科且不思進取的理由被學校勸退。

其實,陳女士和他丈夫對孩子要嚴格教育的想法本來是沒有錯的,但堵不如疏。

要想讓孩子不置沉迷於手機和遊戲,關鍵是要讓他們正確認識這些東西。

並且,在過於嚴格的管理下,孩子玩耍的慾望一直得不到釋放,一旦有一個缺口,慾望就會無法控制而產生決堤的風險。

就像陳女士的兒子一樣,一旦無人約束之後,便無可避免地沉迷於遊戲之中。

如果一開始他們能教導孩子理智地看待電子產品,並且讓他接觸到其他文學藝術體育運動等,讓他得到放鬆,認識到生活中還有許多美好的東西,或許也就不會一接觸電子產品便沉溺其中了。


3

之前在看過一張網上流傳很廣的學霸時間表:

千萬別讓手機和電腦偷走你的大學夢…學生們,學生們,學生們!

這份作息時間表的安排,一直從早上六點開始,到晚上十二點半以後,一週每個時間段的學習內容都精確到幾點幾分。

有趣的是,我們可以看到,這並不是一個無時無刻都在學習的學霸。

他每週會抽出固定的時間陪女朋友,甚至會看動畫和玩網絡遊戲,但在其他時間裡,他都在嚴格按照時間表學習。

他並不是一個視電子產品以及遊戲為洪水猛獸的人,甚至他在經過試驗後得出在吃飯時間用觸控本學習比用傳統的筆記本更加高效的結論。

在他這裡,電子遊戲等娛樂僅僅是他藉以放鬆的手段,而電子產品更成為了幫助他更加高效學習的媒介。

而他之所以能做到這樣,都是因為他自律和有著良好的時間觀念。

如果孩子不能在玩手機等電子產品時有一個良好的時間觀念,並去嚴格地執行它,就很可能會在手機上浪費太多無意義的時間。

孩子的時間觀念則需要我們有意識地去培養,時間觀念和自我管理意識一旦建立,電子產品就將不再是洪水猛獸。

千萬別讓手機和電腦偷走你的大學夢…學生們,學生們,學生們!


4

手機等電子產品是信息時代發展的產物,是一種科技的進步,在正確的引導之下,它們也可以成為為孩子打開世界的一扇窗,幫助他們遨遊在知識海洋中的一支槳。

要讓手機真正地成為一件工具,而不是孩子生活的全部,不僅需要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時間管理能力,更要讓他們認識到世界不僅只有手機,更有真實而精彩的生活。

這不僅是對孩子的考驗,更是對我們家長的教育與引導的一種考驗。

手機本身並沒有罪惡,至於手機是否會毀掉孩子,關鍵在家長是否有正確引導孩子。


千萬別讓手機和電腦偷走你的大學夢…學生們,學生們,學生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