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弒母案的警鐘,遭寵孩子的性格之最是自私自利和心胸狹隘

少年弒母案的警鐘,遭寵孩子的性格之最是自私自利和心胸狹隘

12月3日晚,沅江市政府官方微信公佈了12歲少年弒母案件的調查情況,經初步審訊,吳某因不滿母親管教太嚴,心生怨恨,於12月2日晚9時許持刀將母親殺死。引發母子當晚直接衝突的是4包煙,其母親平時生活節儉,參加些酒席會將沒開封的煙帶回家,當晚她發現積攢的4包煙被12歲的兒子偷偷吸完了,氣不過,便動手打了他。相對於隔輩老人散養式的教育方式,其母親則嚴格得多。據多位親屬說,吳兵經常與母親吵架,有時甚至出手打母親。而爭吵的起因往往是玩手機和要錢。其爺爺吳建德記得,吳兵是在9歲左右迷上手機的,周圍的親戚朋友誰手裡有手機,他都會去要來玩兒。伯伯吳建永說,他看見吳兵每次打開手機都無法自拔,不強制拿走手機他就不會停下來。“有時候整天拿著他媽媽的手機玩遊戲,感覺離不開它。”

少年弒母案的警鐘,遭寵孩子的性格之最是自私自利和心胸狹隘

外公陳茂昌發現,隨著年齡的成長,吳兵很少和他們交流,主動找他們往往都是要錢。最初陳茂昌會10塊、20塊的給,但是後來吳兵總覺得少,要更多......就在今年9月,其爺爺吳建德發現家裡少了1000塊錢,他問吳兵是不是他拿的,最初吳兵不承認,但是後面問多了,他就不耐煩地說錢是他拿的,但已經用完了,爺爺也就不好再多說。

在同班同學眼裡,吳兵在班上的表現不很好。他成績中下,因上課不專心,時常被老師批評,還經常因為小事和班上的同學打架。

12月5日傍晚,葬禮上幫忙的親戚朋友剛吃完晚餐,民警帶著吳兵來到案發地指認現場。吳兵穿著土灰色棉衣穿過人群,全程漠然。 因為沒有達到負刑事責任的年齡,當晚派出所民警叫親屬去商量吳兵之後的看管問題。吳兵的叔叔吳傑明和幾個親戚在泗湖山鎮的一家賓館見到了他。吳傑明忍不住問他幾個問題,卻得到一串失望的回答。

“為什麼要抽菸?“

“我們班幾個同學也抽。”

“你把你媽媽殺了,你認為錯了沒有?”

“錯了……但是我又沒殺別人,我殺的是我媽媽。“

“那以後怎麼辦?”

“學校不可能不讓我上學吧?”

(因涉案人員未成年,文中受訪對象均為化名。來源:紅星新聞)

==========================

少年弒母案的警鐘,遭寵孩子的性格之最是自私自利和心胸狹隘

案例隨筆:寶媽育兒超越自我

天下有狠心的兒女,沒有狠心的爹孃;所有狠心的兒女身後,一定會有父母教育子女難下狠心的判斷力。如果父母對子女的狠心,一定有恨鐵不成鋼,為矯正其性情之不忍之仁,而子女對父母的狠心,一定形塑了孩子本性的不良、不德!

一個孩子被散養、嬌養、慣養、寵養.....都是一種畸形的愛,根本是與教育背道而馳的,這時候,如果家長不能自省自悟,不管你對孩子的教育如何用心,其結果都會讓你感到力不從心!當十多歲的孩子本性塑定,不管家長學來多少完美無缺的教育方法,都會在孩子面前變得蒼白無力,讓家長出現太多力不從心的糾結與左右為難,為此,這些家長會不斷尋求更多的教育方法而逐漸跌入惡性循環中。

少年弒母案的警鐘,遭寵孩子的性格之最是自私自利和心胸狹隘

寶兒媽之所以把這種教育行為稱之為“惡性”,是因為如此的家長缺乏反思,對教育難以徹悟,在明知故犯的錯愛中,難以拿捏教育的實質意義。倘若教育孩子看不透本質、抓不到要領的任何一種教育方式,都是一種隔靴搔癢的徒勞行為,甚至會讓孩子變得得寸進尺、膽大妄為!

孩子小的時候養成不良習性(非習慣),越大就越難改了。青春期的孩子一旦叛逆,就一定屬於教養出現了問題。如果濫用理論性的溝通交流,定會讓有些孩子的問題陷入變本加厲中,甚至出現,溝通之後的路,有著眾多家長自己為自己挖的坑,一次一次的淪陷進去而不長記性,直到自己爬不出來,還指望別人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家庭教育中,錯愛絕對不是關愛,完全可以說是寵愛或者寵溺,而這些家長多數都會信誓旦旦的覺得自己不嬌慣孩子,但孩子的性情越來越讓家長難以拿捏,甚至越來越過分!

下圖是一名初一學生的家長從班級群裡轉發給我的三張圖片,是老師發給家長們讓其督促孩子學習的。他的孩子也在這個班,成績還不錯,但讓她擔憂和焦慮的是,有幾個孩子考百分的,僅僅初一上學期的知識點,多數孩子考出下圖10分左右的成績,她真的擔心孩子在如此的學習環境會受到怎樣的影響?孩子們在校的不學又能做出怎樣的事情?這難道就是我們的快樂教育和素質教育嗎?坐在教室裡磨洋工真的能給孩子們帶來快樂嗎?這究竟是孩子對自身成長的無視!還是家長對教育的麻木!

少年弒母案的警鐘,遭寵孩子的性格之最是自私自利和心胸狹隘

當家長自己對教育孩子的理論自覺得越來越懂的時候,可教育孩子過程中的無力感卻越來越大了,該說的、該愛的、該做的似乎都做了,但孩子始終聽不到心裡去,甚至出現橫眉以對的冷漠與不領情。實質,家長真正該做的並沒有做,因為,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並不是照葫蘆畫瓢按照理論就能做好的。當家長為教育孩子感到焦慮的時候,其實你已經什麼都不敢做了。

遭寵的孩子性格特點,首先是自私自利和心胸狹隘(特質是在父母面前),其次就是喪失自我教育能力,性情脆弱且固執,抗挫折能力垂直下降,甚至難以適應外界具有明顯規則的環境,其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與道德觀逐漸萎縮可矯正可塑造的空間。有些孩子,當你好好給他說話的時候,他根本就不放在心上。等你冷靜並坦然的面對,隨隨便便的給他設置一些小挫折,等他想找家長談談的時候,這才是最佳的教育時機,問題是,家長能否恰到好處的把握好那個度和節奏,這的確需要一種領悟,這才是真正的教育智慧!

現在的眾多教育理論和雞湯,都主張父母善於對孩子說句道歉的話,其實,更多孩子最欠的是發自真誠的從內心對父母說聲“對不起”!當教育的很多實質問題被顛倒之後,這也是當前出現太多為教育孩子而父母先呈現焦慮狀態的根源,甚至這種焦慮演變成了恐懼。家長恐懼越多,則對孩子的要求越多,則敢於讓孩子去承擔的就越少,這使得有些父母越想抓住、越想駕馭、越想掌控的,越是抓不住,駕馭不了,也掌控不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