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是一个伪命题!

去年马云在云栖大会上提出新零售后,各路人马纷纷行动,星星之火,大有燎原之势。一些打着新零售标签的品牌也孕育而生,纷纷抢占未来市场。

新零售,是一个伪命题!

但窃以为,新零售本身是一个伪命题,零售业作为世界最古老的行当,伴随着人物物交换时代产生,迄今已经上万年。换句话说,在商品的概念产生之前,零售业的原始状态就已经存在。在商品产生以后,由于附加了货币的因素,零售业开始步入正轨。从最早的拿一摞柴火换大米,到后来的可以换衣服换首饰;从张三到李四的双点交易模式,到后来的可以到王五赵六的一对一扩散;从路边随便找个路口画个圈就摆摊,到有了店面、商店、商场,本质没有变,变的是场景、变得是量。

长久以来,在网络电商出现之前,我们买东西,是要去小店、商场的;电商出现之后,我们可以去商场,也可以趴在床上就可以在线买东西。节省了时间,却丧失了乐趣。记得十多年前,当电商风起云涌大有摧古拉朽横扫一片传统企业的时候,我们就认为,传统零售的模式永远无法替代。为什么?因为过程。刚才说了,线上购买的确方便,可是生活不是一个网络又一个网络,生活也不是买买买那么简单。生活是一个过程,生活要有场景。马云也好,刘强东也罢,即便他们可以调动全产业20%的人上网买东西,可是却始终无法破解还原购买的过程。过程即是一个哲学问题,也是一个生活问题。

新零售,是一个伪命题!

传统零售业的问题是在于成本和效率的问题,一百个人进入一个商场,可是购买的人群比例也许并不高,也就是说这些人群真的只是为了过程而过程。为了支撑人们享受这个过程,商家要付出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这导致成本的高昂和效率的低下。

经过十年的网络发展,人们开始厌倦网络购物的单一和重复,开始向往回归到现实的购物场景中去,同时由于网络一些产品无法真实再现和还原产品本身的状态,导致很多人开始忽略在线购物所带来的便捷,转而寻求一种能够真正满足本身需求的方式,而重新回到商场商店。至少,在线下真实实验过后,在去网络上寻找同款产品购买。这也是春天零售业开始拥抱第二春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不管怎么变,零售还是零售,只是说在技术和手法上有所差异。所以,我认为,新零售并不是一个新玩意,只是旧酒装新瓶罢了。

但这并不是说新零售就没有意义,相反,新零售的意义很大。在消费升级大的背景下,如何让消费者能够愿意去消费,升级是必然的途径。拿服务来说,众所周知,我国的服务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很多东西还是差强人意。比如去买衣服,很多商场目前还存留在过去那种我买你卖、我试试试的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单调、不满充斥着大多数的过程。而我们通过大数据首先敲定你所喜欢的种类和样式,在你踏进商场之前我们就给你进行介绍和推荐,甚至引导;我们通过VR等高科技手段,全屏还原展现你的状态,让你能够更好地进行抉择;我们在服务的过程中笑脸相迎,专业陪伴,还可以吃喝,甚至看一看其他不是服装的产品,这个过程很丰满,完全意义上的弥补了线上购物的不足。我们认为,大数据、场景设定、品质服务,是新零售必不可少的要素。

目前在商场群体中,新零售还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在超市尤其是超市生鲜餐饮领域,新零售已经开始大面积实验。他们通过线上下单、线下购买加工的形式,第一时间拥抱产品,看得见的产品,的确解决了很多人的现实所需。但是这里边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客流量控制的问题,比如卫生安全标准和法规的问题,比如售后问题,还比如企业为了过分追求订单里而忽略的服务和环境问题。因此,这种模式更多是小批量的浑水摸鱼,还缺乏系统性大范围解决问题的手段。如何破解这一难题,考验着从业者的格局和魄力。

还有无人超市。很多人喜欢把无人超市列入到新零售的范畴。我却不以为然。任何技术的进步都是为人服务的,如果革命是革掉人的话,那么这种革命是伪革命。当然,纵观历史,第一二三次革命都是在以突破人的局限为前提,而引发的社会时代的变革。对于企业来讲,在量化进程中,如果能够证明无人取代有人能够有效降低企业成本,那么对于用人企业来讲这是一个好事。但是对于人来讲,却是一个悲剧。同时,人永远要比机器更鲜活,更灵活,试想你走进一个冰冷的机器占领的空间,和走进一个有人气的地方,你会选择哪个?不是反对无人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只是想说,真正的服务还是靠人去实现。如果能够把人和机器结合起来,人管机器,人和机器配合,总比人被机器革命掉要好的多吧。

新零售,是一个伪命题!

人、货物、物流,解决好这三者的关系,被认为是新零售的终极格局。大数据、信用体系、场景和服务以及高效便捷的物流配送,这是新零售区隔于传统零售的关键点,本质没有区别,区隔在于创新和高效。真正实现,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而不管如何体现,服务于消费者才是应该考虑的终极目标。这的确考验决策者服务的意识和决心,如果真正把消费者的需求和感受放在第一位,那么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新零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