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它,張藝謀《影》在湖北取景 一批人還脫貧致了富

幕阜山深處,一根楠竹挑起產業扶貧重擔

因為它,張藝謀《影》在湖北取景 一批人還脫貧致了富

9月30日,著名導演張藝謀執導的電影《影》正式上映,影片中綠意盎然、美輪美奐的竹林風光,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影》片中的原生態竹林風光,取景於赤壁市官塘驛鎮張司邊村。去年5月,張藝謀導演帶隊前來拍攝,臨走時還留下墨寶‘醉美生態竹鄉’呢!”赤壁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馬景良向前來採訪的記者透露“秘密”。

因為它,張藝謀《影》在湖北取景 一批人還脫貧致了富

赤壁市地處鄂南幕阜山北麓,素有“中國楠竹之鄉”的美稱,現有竹林面積38萬畝,主要竹種有楠竹、雷竹、慈竹等150餘種,其中楠竹面積佔竹林總面積90%以上。記者實地踏訪中瞭解到,漫山遍野的楠竹,正在成為該市實施產業扶貧的重要法寶。

“扶貧車間”進深山

車行幕阜山深處,山路彎曲盤旋,兩旁盡是翠竹。

記者來到赤壁市茶庵嶺鎮中心坪村新投產的“扶貧車間”竹器加工廠,探訪產業扶貧情況。

中心坪村是赤壁市23個重點貧困村之一。這裡是一片紅色的土地,1927年大革命時期,曾是湘鄂贛蒲圻中心縣委所在地,與鄰近的金峰村一同被稱之為赤壁的“延安”。中心坪村既是革命老區,又是紅色蘇區,更是生態山區。全村現有楠竹林面積8000多畝,按平均每畝砍伐成年竹40根計算,每年可砍伐楠竹20萬根。

因為它,張藝謀《影》在湖北取景 一批人還脫貧致了富

“輸血不如造血,脫貧要靠產業”。在赤壁市衛計局的幫扶下,中心坪村投資60萬元,新建扶貧竹器加工廠,採取租賃經營的模式發包給江西奉新個體戶經營。今年8月,加工廠投產,幾十臺機器運轉起來,吸納20名貧困戶就近就業,人均月工資3000元左右。

“咔、咔、咔”,一根根粗大的楠竹,經機器切割加工,迅速變成竹片、竹筷。記者看到,加工廠的設施雖然簡陋,管理卻井井有條。據村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孔祥鵬介紹,竹器加工廠每年消化18萬根楠竹,一舉解決了全村楠竹銷售難題。按每根楠竹10元計算,每年可為全村竹農增加收入180萬元,平均每戶增收9000元。同時,每年可為村集體增加收入5萬元。

“這個廠每天生產一次性竹筷45萬雙,產品遠銷武漢、北京、上海。你在餐館吃飯,用的可能就是我們生產的竹筷!”赤壁市衛計局駐中心坪村第一書記李萍笑著對記者說。

一竹多吃,深度“盤剝”

走進官塘驛鎮雙丘村,大片竹林隨處可見,頗有“綠竹入幽境,青蘿拂行衣”的感覺。

雙丘村村民愛竹,許多人有加工製作竹製品的傳統手藝。這裡的竹子,曾經被做成竹籃、竹扁擔、竹笠、竹揹簍、竹床、竹椅這樣的日用品,俏銷四方。然而,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傳統的竹製品漸漸無人問津。

靠山吃山,有竹吃竹。雙丘村與時俱進,探索“一竹多吃”之法,把一根竹子從竹皮、竹絲、竹片、竹屑、竹油,進行深度“盤剝”。

因為它,張藝謀《影》在湖北取景 一批人還脫貧致了富

雙丘村現有11家竹木加工企業,日產出廢竹屑150餘噸。過去,村民們苦惱的將竹屑挖坑填埋,而現在引進的秸稈供氣公司,採取生物質乾餾熱解炭氣油聯產生產工藝,日消耗30噸竹屑,可產出燃氣一千立方,竹炭3噸,竹焦油、竹醋液各0.7噸,市值1.5萬元。

記者看到,該村800多農戶接通了用廢竹屑製成的燃氣網絡,做飯炒菜用上生物質燃氣灶。正在幫助村民調試燃氣的秸稈供氣公司技術總監毛亞清說,公司就是看中了雙丘的廢竹屑資源,才來此投資建廠。

來珍拉絲廠是一家楠竹粗加工企業,以生產竹筷的半成品拉絲為主。老闆李愛珍告訴記者,該廠現在一天加工一千多根楠竹,產品供不應求。

嘉力公司則是一家竹木精加工企業,以生產竹地板為主,同時生產竹炭、竹筷等附屬產品。據介紹,該廠生產的產品主要銷往浙江等沿海地區,年產值達1500萬元。

現在的雙丘村,從楠竹的種植、初加工、深加工再到廢料加工,已經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因為它,張藝謀《影》在湖北取景 一批人還脫貧致了富

一根楠竹,挑起產業扶貧的重擔。赤壁市扶貧辦主任謝蘭珍告訴記者,近幾年,赤壁市政府大力推進竹產業發展,以公司帶頭、部門配合、林農參與相結合,採用“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有力地推動了脫貧攻堅。截至今年9月,全市已實現16個貧困村脫貧出列、31869人脫貧銷號,貧困村村平集體增收5萬元以上,貧困戶人平年增收1000多元。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赤壁的楠竹,已成為幕阜山中貧困農家的搖錢竹、致富竹。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黎海濱 通訊員 童金健 袁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