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柵欄門框衚衕裡“門框”上的“小廟”恢復了


今天下午旮旯兒去大柵欄買茶葉,回來時路過門框衚衕,發現原來雜亂的衚衕顯得比原來乾淨了不少,而且門框條石上還多了一座小廟。 有圖有真相,遊覽更有意思的北京城,敬請關注旮旯兒的頭條號【犄角旮旯逛北京】。九百餘篇原創照片文字,歡迎閱讀轉發。

老北京胡同的名字五花八門,在很多衚衕名字的背後都有著一段有趣的故事。

據說清朝末年,大柵欄旁邊的這條小巷原本沒有名字,但是熱鬧非凡,衚衕裡彙集了豆腐腦白、爆肚馮、羊頭馬等眾多的小吃攤。如今在衚衕口做了一組浮雕,上面就有這些字號的名字。

後來附近的商戶們共同出資在衚衕中間用條石搭了一個過街門道,並在條石上建了一座財神佛樓,最後人們就把這條小巷叫做門框衚衕了。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佛樓不見了,但是條石門框卻一直保留到今天。

雖然歷史上門框衚衕裡聚集了眾多的名小吃,但是後來慢慢都消失了。頭些年這條衚衕變的和前門大多數地方一樣,兩邊全是各種招攬外地遊客的小餐館。這兩年北京的衚衕開始進行大規模的整治清理,門框衚衕看起來也顯得比原來整潔了一些。

再來說說現在恢復的這座小廟吧,旮旯兒過去也曾查過不少資料,但是關於門框衚衕的介紹很少,目前本人還沒有看到過相關的老照片,不知道這次參照的是什麼資料。

旮旯兒沒看出這座小廟是什麼材料做的,但遠看還算比較精細。

把鏡頭拉近一些,匾上寫的是火神廟三個字,旮旯兒之前看到的資料說建的是座財神廟。

旮旯兒還發現一個小問題,屋脊前面是仙人騎鳳,後面有吞脊獸,但中間站的卻是兩個小獸。

一般來說,明清建築的脊獸都是單數的,放兩個脊獸在古建築上是不可能的,不過現在很多新仿古建築卻不再遵循這個規矩,怎麼做的都有。

不管怎麼說,恢復一些著名的標誌性老景點還是值得肯定的,有些東西留著總比拆了強。 有圖有真相,遊覽更有意思的北京城,敬請關注旮旯兒的頭條號【犄角旮旯逛北京】。九百餘篇原創照片文字,歡迎閱讀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