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義》:改革浪潮中的眾生百態

《人民的名義》這部電視劇離熱播已經過去一年了,仔細想來,整整一年了了,當下竟然沒有一部電視劇可以與之相提並論。

這部劇其實不只是在講官場,講反腐,還在講人性,講芸芸眾生,講經濟建設,講了一個波瀾壯闊的大時代,一代人的偉業,一代人的宿命。

《人民的名義》:改革浪潮中的眾生百態

1、闖將李達康

改革需要闖將,需要敢吃螃蟹的人,京州市委書記李達康,就是這個闖將,這個角色非常受觀眾歡迎,因為他確實是一個好官,在他的仕途中,無論走到那個縣,哪個市,都能把發展經濟放在第一位,都能把GDP和老百姓生活水平搞上去。而且這個人做事雷厲風行、一往無前,是個鐵腕的實用主義者,是“效率優先”的典型代表。他頭腦靈活,手段利落,能把塌陷區變成風景湖泊,能把經濟最差的市變成GDP第一,他厭惡懶政者、思維僵化者,作風粗暴,卻又在官場中如魚得水,可以說,他沒有一個私敵。

但達康書記並不是一個完人,他把經濟發展、GDP看的太重,以至於其他的東西,都得靠邊站。他在首次主政一個經濟落後縣的時候,強行大搞基建,修通城鄉公路,這是一個善政,但由於作風粗暴,竟然激化了群眾矛盾,讓一位老人自殺了,若不是王大路替他頂下責任,他根本不可能再進一步。而這樣的作風,貫徹了他仕途的始終,他為了經濟發展、城市規劃,不惜強拆大風廠,任用丁義珍這樣的貪官汙吏去搞建設,“光明峰”項目是他的命根,為了維持下去,為了招商,他甚至不惜逼迫孫連城從區裡拿錢去補貼這個項目。

李達康曾經和沙瑞金說過一句話:“在改革中,法無禁止即自由”。這句話尺度很大,因為在那個特殊的時期,為了迅速搞好經濟和民生,早期的我們確實越出許多邊界。吳曉波在《激盪三十年》中也有類似的說法,這幾天的電視劇《大江大河》也說到了這一點。

李達康真正讓人佩服的地方,是他的處事的圓滑和手段的老練,沙瑞金書記來第一天,他陪沙書記騎自行車,態度謙遜,說話卻有理有節,展示了自己的改革成果,也展示了自己的能力,領導最喜歡的——是下屬有真本事,而且夠坦誠。全劇中你可以看到李達康粗暴、狡猾、冷血、對下級跋扈專橫,對沙書記有點“刻意討好”,但你依然不會討厭這個人,因為他確實不是為了他自己。

2、黑警祁同偉

祁同偉是個貪官,是個黑警,是個失敗者,還是個遭人厭棄的失敗者。

從90年代到新世紀,那是一個風雲激盪的大時代,在那個時候,有很多人大膽往前衝,因此改變了命運,跨越了階層,走上了另外一種人生。這需要膽略、資源和信息差,一般的農門子弟,是沒有這個機會的,想要翻身,只能靠在命運節點上的博弈,這種博弈,很容易走向違法犯罪。但不博弈,越往後就越沒有機會,因為隨著社會的穩定,階層就會固化,很難再出現鯉魚跳龍門的神話。

祁同偉的一生,就是投機者和賭徒的一生,他犧牲自己的愛情,用向梁書記女兒、自己的老師下跪來換取青雲直上的機會;他犧牲自己的理想和操守,投靠趙書記和趙瑞龍等官僚權貴;他用權錢色等手段,把自己的老師,政法委書記拉下水,打造了一個龐大的官商結合體,向趙瑞龍等人輸血,他也因此從中獲利,成為了公安廳廳長,同時也是山水集團的真正幕後操盤人。無論是在同學中,還是在官場上,大家都瞧不起他,學弟侯亮平覺得他這人功利,李達康更是當眾嘲諷他給領導哭墳,他老婆梁璐罵道:”你是不是要把你們村的一條狗,都弄來給公安廳看門?“

祁同偉也有讓人可憐之處,他本是漢東大學畢業的人才,被分配到貧困山區,為了能和心愛的人在一起,身中三槍,最後仍然得到不要別人的尊重,孤鷹嶺是祁同偉光榮與夢想的起點,也是他魂斷之處,看到這裡真的是讓人唏噓不已,到底是命運的選擇,還是自己無法擺脫權力的誘惑。

祁同偉最喜歡看的一篇短篇小說,叫做《天局》,講的是一個棋痴,與”天“下棋,最後”勝天半子“的悲壯故事。

祁同偉骨子裡有一種英雄主義情懷,他把自己的行為都合理化、美化了,他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挑戰這個不公平的體制,他沒有那麼好的出身,沒有顯赫的背景,甚至沒有底線和節操,他貪腐,他以權謀私,他甚至草菅人命,但他依舊不後悔,他心心念念都是”勝天半子“。

這個人,其實已經被時代異化了,他眼中所見的都是黑暗和不公,沒有半點光明,所以他就擁抱了黑暗,就連他眼中令人尊敬的恩師,也是道貌岸然的偽君子,所以他對這個世界絕望,他只能和他的情婦高小琴同病相憐。甚至絕望地說出:“英雄只是權力的工具,窮人出身的精英只是貴族的玩物而已”。

他是一個悲劇,是一個壞人,同時也是一個受害者。

3、偽君子高育良

全劇中最可笑的人物,莫過於那個平素袖手談學問,小三香港幾套房的高育良書記了。這個人一副道德君子的模樣,大學教授出身,溫文爾雅,開口法制和政治,閉口黨性和原則。

高書記還有些自由派知識分子的遺風,一開場就是名言:”中國政治的最大特點,就是一把手幾乎擁有絕對的權力“。言下之意他還是個對中國體制有所不滿,也就是所謂”有良心的知識分子“。

他對祁同偉各種怒其不爭,嫌棄他做事上不得檯面,而他自己,卻被權貴集團輕輕鬆鬆一個高小鳳就拿下了,原因是高小鳳看過《萬曆十五年》,這是最可笑的一件事。讀過一本《萬曆十五年》,就能成為紅顏知己了?他卻忘了他枕邊人吳老師,是中國學界明史研究的專家,不和自己的專家學者老婆討論明史,卻和資本調教出來的尤物探討《萬曆十五年》,這個和那個吳院長和洋妞床上學英語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

高書記天天教訓祁同偉,其實他還沒有祁同偉的手段和能力,這是學院派官員的通病,他們可能會玩小圈子的的政治,但是他們不懂什麼是格局,什麼是責任和擔當,他明白李達康書記是怎麼得人心的,但他不知道李達康有底線,敢於拒絕自己的老領導趙立春書記,他卻做不到。

他最大的毛病,還是不肯擔負責任,他沒有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意識,有些像明朝滅亡的時候,明朝的大臣紛紛投降那樣的人,只有一些理論,而真正要去做的時候,卻又不敢去面對,其實侯亮平說的很對,您真不應該來做這個官,您是為優秀的教授,一個書生氣十足的人去做官難免會有走上歧途的危險。

在那個風雲激盪的大時代,高書記這樣的人並不少見,一個清高傲岸的知識分子,最後被金錢和美色輕鬆拿下,比拿下一個壞到骨子裡的貪官還容易。

4、奸商蔡成功

侯亮平是這麼評價自己的發小蔡成功的——“一個輸在了起跑線上的人”。

說的對,蔡成功出身差、沒背景、學習還不好,無法從政,只能做生意,這個人和祁同偉也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他還沒有祁同偉的學霸、精英體質,所以他也沒有祁同偉骨子裡的驕傲和脆弱,所以他怎麼發財,怎麼翻身?全靠膽大心黑不要臉。

他是改革開放過程中一批民營企業家的一個縮影,這幫人膽大包天,敢於利用政治資源,敢於創造掙錢的機會,敢於“先富起來”,甚至可以帶動一大批人先富起來,但他們也越過了不少法律的邊界。由於知識和眼界的缺乏,他們會敗於政策的變化,敗於市場的變化,他們看不到太長遠的未來,所以他們一時腦熱會過度擴張,把落後的產能不斷積累下去,以至於失去了市場,失去了利潤,最後資不抵債,在破產的邊緣掙扎。

他們曾經風光一時,買了名車豪宅,衣錦還鄉,但在新的時代,他們會被新經濟的浪潮迅速捲走,想要和祁同偉、高小琴的山水集團博弈,想要和趙瑞龍這樣的權貴子弟博弈,無異於與虎謀皮,人家輕輕伸出一根手指,就能碾碎他。他到處借貸,可是就連國有商業銀行也不會放貸給他。

這就是某些民營企業家,他們的原始積累本來不乾淨,但他們也確實在某些歷史階段做出過貢獻,他們依附於權力,也腐化過權力,他們幫助過工人致富,也出賣過工人利益,沒有人會喜歡他們,所以他們裡外不是人。

5、邊緣人王文革

最後講一個最卑微的人物,大風廠的職工——王文革,就是那個舉著火把,堆著沙袋汽油,對抗強拆的工人,也是那個為了討回自己的利益,綁架蔡成功的兒子,綁架陳岩石老書記的工人。

回味《人民的名義》:經濟發展中的眾生百態

他也是個特殊時代的產物,身上留著一個時代的精神烙印,從他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作者的隱喻。改革是有陣痛的,改變經濟結構,就必然有一大群人的利益會受到損害,曾經的下崗工人,也是一大社會問題。

怎麼說呢,按照法律,他是一個無知的暴民,是一個故意傷害的罪犯,是一個全身充滿戾氣的社會邊緣人,是個所謂的“流氓無產階級”。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他一無所有,他不是祁同偉,他不是李達康,不是蔡成功,甚至比不上毛毛蟲一家,那一家好歹是個中產階級。王文革什麼都不是,除了大風廠的工資和股權,他什麼都沒有。所以,集體所有制的大風廠,就是他的一切。

你要拆遷大風廠,你要賣掉他的股權,就是在要他的命。除了老態龍鍾的陳岩石老人,沒有人保護他的權益,沒有人為他說話,上面的所有人想的都是穩定、安全,甚至可以妥協。所以他必須團結他的工友,自己站出來,保護自己的利益。

所以,他只能用自己愚蠢的手段去對抗,去請求對話了。

尾聲:

這真的是一部很好的電視劇,可以從中讀出更多的東西:

我們需要更多的李達康,因為他們確實在為了經濟發展而努力,但他們的權力必須要受到約束,他們身邊,必須有更多的易學習去監督。

我們不需要祁同偉這樣的官員,但我們要注意,沒有人生來就是惡人,在一個人早期的時候,不讓讓他遭受太多的不公平,這會扭曲一個原本不壞的靈魂,英雄和姦雄,有可能就在一念之間,我們不能要求每一個人都去做聖人,但我們可以努力創造一個讓大家成為“好人”的環境。

我們的精英知識分子,不要像高育良一樣,平時袖手談心性說政治講法律,滿腹經綸口若懸河,但自己卻沒有真正的信仰,也沒有真正的理性邏輯,不懂得實事求是,在關鍵時刻被輕鬆擊倒,淪為笑柄。

我們的民營企業家,很多人或多或少都和蔡成功一樣,起家的過程不太乾淨,積累財富的手段也不太光明,但那是歷史的進程所致,我們更不能苛責每一個人商人都去做聖人,我們要儘量給他們公平、乾淨的環境,不要讓他們“輸在起跑線上。”

最重要的是,我們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一定不能忘了那些最底層的工人和農民,忘了那些除了工作就一無所有的人們,要保障他們僅有的權益,保障他們的生存條件,要避免王文革那樣的悲劇重複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