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那些谣言造成的毁灭性蝴蝶效应

随着信息爆炸时代的到来,大量信息轮番轰炸,普通受众无暇细心分辨信息真伪,虚假信息越来越容易鱼目混珠,趁虚而入。谣言的杀伤力是巨大的,现在,小编就来盘点一下这些年被谣言伤害过的产业。

精心筹划的"紫菜风波"

盘点那些谣言造成的毁灭性蝴蝶效应

2017年2月,几段展现"塑料紫菜"的视频在网上广泛传播,视频中有人称几个福建晋江企业产的紫菜是"塑料做的",并表示紫菜嚼不烂,劝诫网友"别吃了",一时之间微信群、朋友圈等社交平台被"塑料紫菜"刷屏,众多不明真相的群众表示"有的紫菜不好嚼烂,原来是塑料"、"宁可信其有,紫菜也不是必须吃的东西"。这轮"紫菜风波"几乎给晋江的紫菜种植户和生产商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然而事实呢?这是一场利用舆论力量,精心策划的勒索,幕后主使曾匿名向紫菜生产商索要大额费用,保证不将视频上传网络。遭到拒绝后,"塑料紫菜"视频蔓延式传播,直到幕后黑手被抓捕归案。而不明真相的消费者所反映的"有的紫菜的确嚼不烂",只是紫菜长老了,口感变差而已。

躲得过虫害,躲不过恐慌的柑橘

盘点那些谣言造成的毁灭性蝴蝶效应

"告诉家人、同学、朋友暂时别吃橘子!今年广元的橘子在剥了皮后的白须上发现小蛆状的病虫。四川埋了一大批,还撒了石灰……"2008年的一条短信如是说。

2008年,四川广元橘子发生柑橘生蛆事件,上面这条短信被一个个手机转发了无数遍。随即有媒体报道模棱两可的新闻,直接导致恐慌爆发:湖北七成柑橘无人问津,损失15亿元;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上商贩们贱卖不到5毛一斤;乌鲁木齐一水果批发市场的上千吨蜜柑滞销腐烂变质……

然而实际情况是,这次虫害仅是广元旺苍县发生疫情,并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但经过网络传播发酵,却成为了全国性事件,导致果农损失惨重。

被谣言重创的槟榔

盘点那些谣言造成的毁灭性蝴蝶效应

如果要给这几年致癌论中被点名次数最多的食品排名,槟榔绝对位列前三。全国范围内屡次刮起的"槟榔致癌风波",直接导致了海南槟榔种植户损失30亿元,产业全线遭受重创。

但"致癌论"产生后,央视二套即出面澄清"槟榔致癌"暂无科学依据。中国大陆唯一应邀参加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所召集的槟榔专题研究会专家章魁华也曾表示,嚼槟榔本身问题不大,咀嚼产生亚硝胺只要不和吸烟同时发生,是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

我国以湖南地区为代表的槟榔消费区域,食用时不仅不添加任何如烟叶等不健康配料,更是拒绝食用槟榔碱含量达90%的槟榔芯,入口部分为槟榔碱含量微小的熟制槟榔壳。而对于这微小的槟榔碱,以口味王集团为代表的槟榔加工企业也没有放过。槟榔碱经高温处理很容易分解,且溶于水,口味王集团独创18道先进加工工艺,将槟榔碱在包含多次高温蒸煮清洗的工艺中有效去除90%,遗留在口味王成品中的槟榔碱微乎其微。可以说,槟榔在我国内陆,不过是一种普通的适口小零食。

盘点那些谣言造成的毁灭性蝴蝶效应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应该更加理智地对待分析接收到的信息,保持自己的判断力,不为有明显倾向性的信息所动。这样,信息流才能重回清澈,才能有效阻止谣言的疯狂传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